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凝望技術的「深淵」

凝望技術的「深淵」

多年來,管理思想界被調侃為「男性、蒼白、 陳腐(male、pale、stale)」,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

牛文靜 | 文 李全偉 | 編輯

「全球思想家 50 人(Thinkers 50)」(以下簡稱 Thinkers 50)是由兩位英國人斯圖爾特·克雷納(Stuart Crainer)和戴斯·狄洛夫(Des Dearlove)於 2001 年創立的全球首個管理界學者排行榜,兩年評選一次,致力於發現和分享全球最佳管理思想,以客觀權威聞名。中國企業家柳傳志、王石都曾入選。海爾集團的 CEO 張瑞敏於 2015 年獲得「理念實踐獎」。

倫敦時間2017年11月13日,Thinkers 50公布了最新獲獎名單。過去兩年,西方管理界的主題可以用「質疑技術、反思領導力、重塑理念」來概括。管理是解決問題的學科,但如果我們對即將面臨的問題始料未及,該如何去做呢?這種帶著迷茫謹慎前行的探索,貫穿在本次 Thinkers 50 和 2017 年 11 月 16 日在維也納舉辦的「全球彼得·德魯克論壇(Global Peter Drucker Forum)」的討論之中。

質疑技術

兩年前,我們在慶祝協同消費和技術互聯帶來的生態新氣象。然而兩年過去,本應讓商業更加民主化的技術,卻在不斷強化壟斷性競爭。本次Thinkers 50 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湯姆· 彼得斯(Tom Peters)發出質問,「你們信任 Facebook 嗎?信任的請舉手。」台下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和每個人休戚相關的數據都掌握在幾個超級數字巨頭手中,這種情況令人不寒而慄。

by Rishab Soni

如今,技術發展的速度已經超越了人們的想像力。人類在慶祝技術帶來的便捷和顛覆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包括機器人倫理、網路攻擊等在內的潛在問題。樂觀的人對此充滿信心,認為技術終將帶領人類和商業走向自由和民主;悲觀者則斷言人工智慧開啟了人類滅亡的序幕。還有一些持中立態度的人,覺得技術是福是禍取決於人類的選擇,未來不可預測,唯有實踐才能創造未來。過去幾年的技術發展及應用已經引發了西方管理界的深入思考,甚至焦慮。

技術帶來的問題,或許只能由技術來解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擁護者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信心滿滿,他認為區塊鏈將成為本世紀至今為止最重大的技術發明,意義甚至超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因為它有潛力讓人類擺脫媒介控制,實現金融、個人數據、知識產權等各行業的去中心化。當然,和任何一項技術一樣,它也有弊端,需要監管者和開發者共同努力趨利避害。

反思領導力

日益發展的人工智慧正在逐漸奪走人類的工作,對企業而言,關注人類員工的發展,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全球知名的創業家亞倫·赫斯特(Aaron Hurst)提出一個關鍵概念:使命經濟(purpose economy)。他認為,人類走過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接下來將迎來使命時代。如今我們關於商業、教育、醫療等各種創新都圍繞著人類對使命的追求。例如分享、實現自我、幫助他人等。用使命吸引人才,也許是企業在千禧一代成為主要勞動力後,最重要的人才戰略

by Gonzalo Martínez Moreno

2016 年可謂多事之秋,西方各種極端主義事件頻發,政治經濟發展陷入停滯。新問題呼喚新的領導力。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政治領域出現了分裂和隔離的趨勢,但管理界卻展現了開放與融合的氣象——多年來,管理思想界被調侃為「男性、蒼白、 陳腐(male、pale、stale)」,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本次榜單,前 50 位思想家中有 18 位女性,8 項傑出成就獎中 3 項被女性摘得。入圍名單也是歷年來最為全球化的:前 50 位思想家來自 11 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古巴等國。

東學西漸

2017 年的世界似乎來到一個轉折點,過往的一切經驗都無法解釋未來的挑戰。唯一的解題途徑就是重新定義、重新梳理、重新提問。好在所謂成功,本身就是一個移動靶心,誰也無法真正擊中它後一勞永逸。路有險灘,道阻且長,就讓我們心懷謙卑,砥礪前行。

Thinkers 50單項獎及前10名

思想家 Top 1:羅傑·馬丁(Roger Martin)——這是馬丁第一次榮登榜首。他是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前院長,擔任全球眾多企業的 CEO 戰略顧問。馬丁提出了整合思維和設計思維。他將自己的研究脈絡總結為:創造讓世界更高效運行的理論,為當今社會尋找更好的選擇。

終身成就獎: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他開創了現代管理大師行業,出版了包括《追求卓越》在內的多本暢銷書,最擅長的題目是創新。

雷達獎:埃米·韋布(Amy Webb)——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講師。她創辦了「未來今天學院(Future Today Institute)」。該機構通過技術研究,預測未來和企業戰略。

人才獎:埃米·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埃德蒙森是哈佛商學院領導力與管理諾華企業教授。過去 15 年間,她在心理安全領域所做的開拓性研究,激發了有關管理、醫療和教育方面大量的相關研究。

創新獎:斯科特·安東尼(Scott Anthony)——安東尼是創新與發展諮詢公司 Innosight 的執行合伙人。他的最新著作是Dual Transformation: How to Reposition Today 』s Business While Creating the Future(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2017 年),探討成功的在位企業應對顛覆威脅的方式。

戰略獎:理查德·達韋尼(Richard D 』Aveni)——達韋尼是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戰略巴卡拉教席教授。即將於 2018 年出版的When Titans Rule the World,源自他曾經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3D 列印改變世界》,介紹了「泛工業化」製造商的興起。

數字化思維獎: 唐·塔斯考特和艾利克斯·塔斯考特(Don and Alex Tapscott)——父子二人合辦了區塊鏈技術研究所,合著全球暢銷書《區塊鏈革命: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如何改變金錢、商業和世界》。

理念實踐獎:安東尼奧·涅托-羅德里格斯(Antonio Nieto-Rodriguez) ——項目管理的全球領先倡導者。在個人網站上,羅德里格斯將例如項目管理在內的戰術話題,發展為 CEO 們 2020 年議程中的核心議題之一。

領導力獎:哈爾·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麻省理工學院領導力中心執行主任,斯隆管理學院領導力和創新高級講師。他以提問為中心的研究,引導領導者通過提問抓住關鍵問題,解鎖新的解決方案,稱為「催化提問法(catalytic questioning methodology)」。

突破性觀念獎:蘇珊·戴維(Susan David)——戴維在哈佛醫學院任教職,是麥克林醫院導師機構的聯合創始人。著有《情緒靈敏力》(Emotional Agility,企鵝出版社,2016 年),曾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年度管理理念。

2017 年 Thinkers 50 排名(前 10 名)

1. 羅傑·馬丁(Roger Martin)

2. 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

3.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

4. W. 錢·金和勒妮·莫博涅(W. Chan Kim & Renée Mauborgne)

5. 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

6.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7. 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和伊夫·皮尼厄(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8.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9. 理查德·達韋尼(Richard D 』Aveni)

10. 麗塔·麥格拉斯(Rita McGrath)

牛文靜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駐倫敦高級編輯。

2018 年 2 月 | HBR CHINA |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

更多閱讀推薦

管理是解決問題的學科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讚賞支持,

謝謝支持!

beingdigital

本人公號所刊載原創內容之知識產權為本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歡迎讀者溝通交流,請微博@胡泳 或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留言。

「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泳 的精彩文章:

TAG:胡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