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經脈——手厥陰心包經

《黃帝內經》經脈——手厥陰心包經

鄭中輝根據原文《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第十摘錄整理

本篇主要講述的是十二經脈在全身的分布和循行情況。經脈不僅可以承載氣血的運行,滋養身體,還能夠用來判斷生死、診斷百病、調和虛實。我們針對患者為了通曉針刺的原理,必須要了解經脈系統,知道經脈循行的部位和起止點,明白經脈長、短、大、小的衡量標準,還要知曉經脈在內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為此我將講十二經脈一一給大家解讀整理出來,這是第十篇:

原文: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個人解讀:

手厥陰心包經:它自胸中始,向外走行而聯屬於本經所屬的臟腑——心包絡,之後它下行穿過橫膈膜,和與本經相對應的臟腑——三焦相連。它的一條支脈,自胸中橫出到脅部,之後行至腋下三寸處,接著往上循行到達腋窩處,而後順著上臂內側,下行於手太陰肺經與手少陰心經之間,之後入肘中,繼而順著前臂內側兩筋之間向下走行,入掌中,而後順著中指行至其尖端;它的另外一條支脈,自掌心處與其分行,沿著無名指走行,在無名指尖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手厥陰心包經: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沖穴。

經絡圖均為網路下載,僅供學習交流之用。

當手厥陰心包經的經氣出現不正常的變化時,病人的癥狀會有手心熱,臂肘關節拘攣,腋下腫脹等。嚴重時病人還會有胸脅滿悶,因驚懼不寧而導致的心臟猛跳,面赤,目黃嬉笑不停等癥狀。

由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俞穴主治的脈所生的病症為,心煩,心痛,手心發熱。

上述疾病在醫治時,由經氣充盛所導致的就要施以瀉法,由經氣缺乏所導致的就要施以補法;病性屬熱的就要採取速針法,病性屬寒的就要採用留針法;屬陽氣衰竭而導致脈道虛陷的,需施以灸法;不是由經氣充盛所致,也不是由經氣虛乏所致,而是由經氣循行異常所致的,就可以從本經所屬的腧穴著手治療;由本經經氣充盛而導致的疾病,病人的寸口脈的脈象比人迎脈的大一倍;由本經經氣虛乏而導致的疾病,病人的寸口脈的脈象就會小於人迎脈的脈象。

手厥陰心包經的別出絡脈名為內關穴。它在距腕關節兩寸出別出於兩筋之間,而後順著手厥陰心包經的主經上行,接著與心臟相連,繼而包繞並聯絡於心臟與其他臟腑相連的脈絡。當此絡脈產生病變,若病為實證,那麼病人就會有心痛的癥狀;若為虛症,那麼病人就會有頭頸部僵直的癥狀。治療上述疾病,可從手掌後方兩筋之間的內關穴著手。

根據多本內經相關書籍整理,經穴圖為網路下載圖,有什麼不妥之處多包涵,僅供學習交流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展出指南
「消失」的100萬人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