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砭法治療帕金森病

砭法治療帕金森病

編者按: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癥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下文為李道政老師砭法治療帕金森的病例文章,用中醫砭法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9年我應朋友的邀請出診馬來西亞,在詩巫認識了一位華僑企業家許先生,許先生剛步入花甲之年就得了帕金森氏症,雖說事業有成,但病情的不斷發展和求醫歷程的無奈,使痛苦和茫然折磨著這位老華僑。

GIF

帕金森症是錐體外繫結構變性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退行性病變,表現為肢體於靜止狀態時出現「搓丸樣動作」的震顫,情緒激動時加劇,睡眠時完全消失,可累及下頜,口唇,舌頭和頭部。

許先生四肢關節屈曲,僵直,行走時身體前屈,步伐很小,走不困難,邁步後即以極小的步伐向前衝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時停止或轉變。軀幹,頸部,面部肌肉受累僵硬。寫字有困難,語言不清,吞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除以上癥狀外,還有便秘,尿頻,腰椎側彎,腿側有觸電感,心臟二次安裝起搏器等,真的一身是病。

他先後到過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地求醫無果,由於無法進行外科手術,藥物已用到最大量,但仍難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帕金森症的中醫觀】

中醫認為帕金森症謂顫振:顫振,人病手足搖動,如抖索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

《黃帝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木主風,風為陽氣,陽主動,此木氣太過,而克脾土,脾主四肢,諸陽之末,木氣鼓之故動。經謂「風淫末疾者此也」。亦有頭動而手足不動者,蓋頭仍諸陽之首,木氣上沖,故頭動而手足不動;散於四末,則手足動而頭不動也。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之後仍有之,老年尤多,老年陰月不足,少水不能滅盛火,極為難治,但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

【選取穴位】

我先手法正脊,對脊柱相應節段進行正骨複位,做到「正脊柱,通百脈,治百病」。然後對人體整體調理,用刮痧術刮拭整個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重點刮拭大椎,大抒,膏育,神堂;

督脈:百會,大抒;任脈:氣海;

肺經:列缺;

脾經:三陰交,公孫;

胃經:足三里,豐隆;

膽經:風池,風市,陽陵泉;

大腸經:合谷,曲池;

膀胱經:肝俞,腎俞;肝經:太沖,行間。

【取穴思路】

刮大椎,大抒,膏育,神堂四穴開諸陽之海,大椎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列缺為太陰之絡,別走陽明,可調理氣機,鎮顫止痛;

風池平肝熄火;合谷,三陰交活血化瘀;

肝俞,腎俞,足三里配氣海,關元培益氣血;

曲池,合谷,宣導,疏風解表,「面口合谷收」調和氣血經絡;

豐隆,公孫祛痰通絡;陽陵泉,風市,太沖疏筋通經熄風。

其中合谷,太沖四穴同用為「開四關」,治行走拘急。

因為刮痧不用藥物,故能諸病同治,每個臟器能從六個角度進行六次調理,因此力度大,藥性能入十二正經,而不入奇經八脈,而刮痧靠造氣疏通氣血通道,其氣入奇經八脈,其效果佳。

做了五次治療後,頭、頸、肩背僵硬的肌肉鬆弛了,吞咽和語言的功能改善,步履起穩。心臟不適、夜尿、便秘等癥狀都有了改善,我這位許兄弟高地每天堅持在他的別墅周圍步行鍛煉,逢人便誇中國刮痧術的神奇。

我要回國了,最後一次為許先生刮痧治療,他送我到別墅門口,輕輕的問了我一句:「李醫生什麼時候再來?」他的眼睛濕潤了。他太太開車送我回住地,開院子的電動門時,我回頭看了一眼,許先生還站在台階上揮手告別,我的鼻子酸了,他太太說:「他捨不得你」。這不僅是對古中醫的認可,更多的是對祖先文化血濃於水的情感。

此症據中醫古義,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救。

文:李道政 圖:網路編輯:靈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生學堂 的精彩文章:

背穴——值得重視的自救穴
阿膠僅僅是「水煮驢皮」嗎?

TAG:道生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