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詞格律對理解詩歌意義的重要性/王梟飛

詩詞格律對理解詩歌意義的重要性/王梟飛

聲明:本作品為作者授權原創首發

特別提示:作品一經本平台錄用,將同時發表在『網易新聞、一點資訊、鳳凰新聞、微信公眾號』四大媒體平台!

詩詞格律對理解詩歌意義的重要性

作者:王梟飛

中國是個詩歌的國度,自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誕生以來,這種文學樣式便不斷發展,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靜安先生曾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詩歌在唐代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也為現代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而近體詩在唐代形成以後,人們更加潛心研究作詩的方法和要領。時至今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遺憾地發現現在的很多中學生根本對這一文體知識沒有基本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閱讀和對基本內容的鑒賞層面,而對詩歌的技巧和一些為詩的基本要求都不太了解,對詩歌的發展史也知之甚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大家在初中學過東晉詩人陶淵明寫的《飲酒》,那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詩歌?」當時就有很多孩子脫口而出「五言律詩」。而在另一個基礎較好的班也是同樣的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學生們對這方面知識匱乏的情況了,當然這也對理解文意和閱讀鑒賞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大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詩歌從格律上來講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又叫古詩或古風,行文比較自由,不受束縛,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尚書》中說:「詩言志。」詩歌最早用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致意,表達他們心中的訴求以及士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這也是詩歌最初的意義所在。而到了唐代,近體詩的出現將詩歌的發展推上了一個頂峰,這一時期,人們也對詩歌有了更加嚴格的章法和格律上的要求。近體詩可以分為律詩和絕句,其中又都可以具體分為五言和七言的,少數兼以雜言,律詩更加講究平仄和對仗的工整。而學生因為不懂格律,對詩歌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訛誤,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加以佐證。

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上有一首晚唐詩人李商隱寫的《錦瑟》,被譽為是李所寫的最難理解的詩篇,人們都說這首詩格律工整,但其實也很多人並不理解,只是人云亦云的附和而已。根據平仄律全詩的格律應該是這個樣子:

錦瑟無端五十弦,(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弦一柱思華年。(平平仄仄仄平平)

庄生曉夢迷蝴蝶,(平平仄仄平平仄)

望帝春心托杜鵑。(仄仄平平仄仄平)

滄海月明珠有淚,(仄仄平平平仄仄)

藍田日暖玉生煙。(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情可待成追憶,(平平仄仄平平仄)

只是當時已惘然。(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首聯「思」應讀作第四聲「sì」,如果讀作一聲就認為它是平聲字,顯然就不符合平仄律了,並且犯了「三平調」,這是近體詩中的大忌。雖然在現代漢語中,「思」只有兩個讀音,sī和sāi,但在古漢語中,「思」卻有讀四聲的情況。就像「斜」這個字,現代漢語中就一個讀音xié,但古音中卻有xiá的讀法。這種現象是漢語發展的結果。具體到「思」讀作四聲的時候,有「思緒,想法」的意思,也有「傷感,悲愁」的意義,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蘇幕遮》一詞的課下注釋中,對「追旅思」中的「思」注為四聲,意思是:心緒、情懷。據此,「秋思」中的「思」也應該有這個意思。所以李詩「一弦一柱思華年」是「為大好年華的流逝而傷感」。從《禮記·樂記》毛詩序中也能得到佐證:「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思」也應該讀作四聲,是「感傷」的意思,也有「佳人錦瑟怨華年」的說法。

再如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平平仄仄仄平平)

草色遙看近卻無。(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一年春好處,(仄仄平平平仄仄)

絕勝煙柳滿皇都。(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絕句的平仄格律,均從律詩的四聯內截取兩聯,且首聯多能入韻。這首詩首聯和尾聯平起平收,句中「一、絕」二字應為平聲而用了仄聲,「煙」字處應用仄聲而用了平聲,皆因第「一、三」字處可不論平仄。全詩押「虞韻」,一韻到底。第二句尾的「無」字與「酥、都」在音韻上現在是有差異的,但古時相諧,故合為同一韻部。「勝」在此處應讀作「shēng」,否則就會犯孤平,也是近體詩中避免的。讀作一聲時,意為「力能承受,禁受得起」的意思,而讀作四聲時意為「勝利」,作動詞是「超過」等意。在意義上,最好不等於唯一的好,所以「勝」在此處做平聲字講,能夠勝任,比得上。

再如杜牧的《贈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盡江南草未凋。(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十四橋明月夜,(仄仄平平平仄仄)

玉人何處教吹簫。(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首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末尾兩句寫明月之夜,二十四橋處處可聞簫聲,但那如花似玉的人兒如今在何處教人吹簫呢?二十四橋,有人說是說揚州城裡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教」應讀作四聲,如果讀一聲就犯了三平調的大忌。「教」有兩種讀音,讀「jiào」的時候是「教育,教誨」的意思,而讀「jiāo」的時候有兩個意思,一是「使,讓」的意思,如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此處按平仄律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也與意義相互佐證。讀一聲的第二個常見意就是我們現在也經常用的「傳授知識或技能」的意思。這首詩有很多種不同的本子,比如首句有的本子作「水遙遙」,第二句有的本子是「草未凋」,關於「二十四橋」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說二十四橋指的是一座橋,上邊有二十四的美人在吹簫,一說揚州的二十四橋。而最富爭議的就是關於「玉人」的解釋,一說是指韓綽,但這樣理解之後句子則沒有賓語。如果遵照平仄律來解釋,應該理解為揚州歌女為最佳,而將語序還原之後就是「何處教玉人吹簫」,在那揚州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時此刻,我的老朋友韓綽你在哪裡教歌女們吹簫作樂、流連忘返呢?這幅用回憶想像織成的月明橋上教吹簫的生活圖景,不僅透露了詩人對揚州繁華景象,令風流才子們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懷戀,而且藉此寄託了對往日舊遊之地的思念,重溫了彼此同游的情誼,既含蓄地表現了對友人的善意調侃,又對友人現在的處境表示了無限欣慕。

在詩聖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按照平仄律應該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勝」也應該讀作平聲,否則就會犯孤平。諸如此類有很多,可見詩詞格律對理解詩歌意義的重要性,雖然高中生不用非常系統且全面地了解格律,但格律應該是詩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我們不一定向古代詩人們一樣信手拈來、字字珠璣,但也應該懂得賞析一二,不然會因為不通訓詁,不懂律法而貽笑大方。對於學習,接觸的越多,越學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作者簡介:王梟飛,現任湖北省天門中學教師,愛書愛閱讀,喜歡教書,喜歡吃東西,願餘生蹉跎歲月,與山川湖海風花雪月。

投稿作者請進!(公告)

凡獲得讀者留言讚譽越多、對平台有人氣等貢獻的作者,一定的原則上將獲得更多投稿錄用幾率與各大主流平台發表機會。

投稿作品獎勵規則:(1)投稿作品有20位讀者留言或閱讀量500以上的,將再發表於搜狐新聞(或者今日頭條)。閱讀量800以上,將再發表於今日頭條、搜狐新聞、一點資訊、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含微信平台一共6大媒體平台推廣您的作品。多個不同類別的平台發表作品會讓作品在網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積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讀者留言或者閱讀量八百以上還將獲得『作家美文·年度人氣作者』稱號,再次在平台發表時將註明該榮譽稱號。

鼓勵作者,感謝打賞

賞金的50%為本文作者稿費

手機可長按下面二維碼讚賞任意金額

二維碼打賞時寫上自己及作者名字

(本平台打賞專用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美文 的精彩文章:

微之手·人生悟語/牧羊人
我的命中沒女兒

TAG:作家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