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一鳴致歉後,今日頭條該拿出行動了

張一鳴致歉後,今日頭條該拿出行動了

這幾天,今日頭條以一種它並不情願的姿態上了「頭條」。4月9日,應用市場下架了今日頭條客戶端,並暫停服務三周;4月10日,永久關停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客戶端軟體及公眾號;4月11日,頭條系的抖音App刪除了所有用戶評論。4月11日凌晨,CEO張一鳴發公開信致歉。

CEO致歉,當然代表了企業對危機的態度。不論這是為化解危機的被迫表態,還是真的有所反思,至少釋放出了一個信號:今日頭條這次真該拿出行動了!

今日頭條以其演算法推薦的特點,成了眾多網路用戶獲取資訊的渠道。根據互聯網數據公司Questmobile《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今日頭條在去年綜合資訊類App用戶粘性中排名第一,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73.45分鐘,超過了新浪微博和UC瀏覽器。

與此同時,今日頭條及頭條系產品內容低俗、導向不正確,一直為人詬病,年初就曾經因此被主管部門約談。當時今日頭條採取招募了2000名內容審核編輯的措施,不過效果似乎沒有很明顯,才最終遭遇了這幾天一系列的管制。

用戶對外界的認知,受限於自身的時間和地域,很大程度上是其接觸到的媒體資訊所塑造的,而認知能決定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因此媒體對人的影響不言而喻。加上今日頭條「演算法推薦」模式,又加劇了用戶身陷「信息繭房」的程度。在如此大的用戶使用量下,今日頭條本身質量好壞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這也是一直以來用戶呼籲今日頭條嚴肅平台內容、有關部門管制其發展的根源所在。

從企業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危機,也是今日頭條完善演算法推薦機制的契機。在資訊流演算法推薦這個新興領域中,各大平台都在摸索如何更好發展。做大了出現混亂,讓人憤怒,也在意料之中,這是發展中或多或少會遇到的問題。這一切邏輯都在張一鳴所說的一句「過去幾年間,我們把更多的經歷和資源,放在了企業的增長上,卻沒有採取足夠措施,來補上我們在平台監管、企業社會責任上欠下的功課」中得到了印證,不論這是不是一句公關託辭,都確確實實反映出了資訊流市場上的現狀,這不只是今日頭條一家的問題。

在內容市場中,用戶獲取足量愛看的資訊是市場的一大需求,但獲取健康有意義的資訊也同樣是市場需求。這三個星期就是「補課」的最好時期。從這個角度看來,如果真的採取了有效行動,下架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這次強制整改,在短期對今日頭條是一種損失,但是如果企業放慢低質量發展的腳步以後,能讓經營者產生更審慎的思考,未必是件壞事。

文/漢 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評論 的精彩文章:

流量至上助推了 「全網最小媽媽」
楊冪涉「詐捐」風波,這鍋背得不冤!

TAG:中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