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黃花母在中藥中的作用

黃花母在中藥中的作用

黃花母,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稔Sidarhombifolia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感冒高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黃疸,帶下,淋證,風濕痿弱,頭暈,勞倦乏力,痔血,癰疽疔瘡。大地丁草、黃花谷拔、拔膿消、膠粘根、黃花猛、千斤遂、黃花仔、乏力草、小本黃花草、細迷馬樁棵、黃花地挑花、膿見愁、黃花猛、地膏藥、黃花稔、黃金樹、吸血草、生扯攏、疔瘡葯、梅肉草、硬枝黃花仔、黃仔草、賜米草、大號嗽血仔草、鬼柳根、樹仔草、黃花古弼、麻筆、塘羅達、裂葉雪麻頭、坡麻。性味甘、辛,涼。歸經肝、胃、大腸經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感冒高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黃疸,帶下,淋證,風濕痿弱,頭暈,勞倦乏力,痔血,癰疽疔治疔瘡:黃花母生葉,黃糖少許共搗爛,外敷。(《廣西中藥志》)治外傷出血:黃花稔頭適量,搗敷創口。(《閩東本草》)治頸淋巴結結核:地膏藥60g,燉肉服,並以鮮葉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大劑量可用至90g。外用:適量,搗敷。秋季採收,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晒乾。白背黃花稔又名:菱葉拔毒散。直立亞灌木,高約1m。分枝多,枝被星狀綿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纖細,刺毛狀,與葉柄近等長;葉菱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mm,寬6-20mm。先端渾圓至短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疏被星狀柔毛至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狀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2cm,密被星狀柔毛,中部以上有節;萼杯形,長4-5mm,被星狀短綿毛,裂片5,三角形;花黃色,直徑約1cm,花瓣倒卵形,長約8mm,先端圓,基部狹;雄蕊柱無毛,疏被腺狀乳突,長約5mm,花柱分枝8-10。果半球形,直徑6-7mm,分果爿8-10,被星狀柔毛,先端具2短芒。花期秋、冬季。

生於山坡灌叢間,曠野和溝谷兩岸。分布於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湖北等地。乾燥全草長短不一,幼枝被星狀柔毛,老枝無毛,有網眼狀紋理。葉多破碎,捲縮,完整葉呈長圓狀披針形或菱形,葉上面暗綠色,下麵灰綠色,被星狀柔毛。花生於葉腋,黃色。氣微香,味淡。以乾燥,無泥砂者為佳。1、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祛痰潤滑作用。抗炎作用。

《廣西中藥志》:「清涼拔毒,消腫排膿。敷疔瘡,癤瘡,炮碼傷。」《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主治感冒高燒,黃疸,慢性潰瘍,腰腿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中藥治療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水腫病
趣味猜謎|有言在先 中藥名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