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易經》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易經》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從日本人算卦說起

有一位日本心理醫生,認為自己生意不好,便佔了一卦,得到復卦(韭),底下一個陽爻,上面五個陰爻。一個陽爻從底下往上走,下一步將會帶著別的陽爻一起往上走,這說明這個人陰氣太重,有五個陰爻。這位醫生看了便說:「我以後不能太客氣了,要陽剛一點。」因此,他之後跟病人說話語氣就變得很肯定。

一般人看醫生,需要的是醫生的權威。例如,生病了去看醫生,問醫生:「我是感冒嗎?」醫生說:「不一定。」那麼我該怎麼辦?沒辦法知道自己到底生了什麼病,還找醫生做什麼?看心理醫生也一樣,若心理醫生告訴你:「你的病還不算是抑鬱症,但也很難確定是什麼問題。」聽到這裡,你下次也不會再找這個醫生了吧。病人當然希望醫生的語氣是肯定的,醫生講話要有權威,不然病人會無所適從。

老師教學生也是一樣。學生問老師:「老師,我這樣做對嗎?」老師說:「不一定,這樣做也對,那樣做也對。」學生請教孔子,孔子從來不會說「不一定」,或者「明天我們再研究,我先回去查資料」。你一查資料,學生可能就不會再信賴你了。

《易經》確實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對這個日本醫生而言,它的解釋也很合理。他一看自己占的卦,先不講其他,「一陽復起,大地更新」,只強調自己現在生意不太好,因為是陽氣不夠,陰氣太盛。之後變得陽剛一點,斬釘截鐵地回答病人的問題,這麼一試,果然情況就得到改善了。

儒道易思維的滲透

以孔子來說,他在五十歲左右,開始專心研究《易經》。像孔子這麼用功的人,小時候不可能沒讀過《易經》,他年輕時幾乎什麼書都讀。當時的書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詩經》、《尚書》、《禮經》、《樂經》、《易經》。這五本孔子肯定都讀過了。但是,有的當下讀了就懂,而有的書,如果沒有累積相當的經驗與人生體會,讀了也沒用,只是看字面而已。

一般來說,五十歲左右的人,生活經驗豐富,該有的經歷都有了。等於一卦六爻到了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體的情況了。再老才讀《易經》就來不及了,因為已經到了第六爻,讀了也沒什麼機會了,準備出局了。孔子五十歲左右學《易經》,目的是希望減少過失。

《易經》為什麼可以讓他減少過失?我們常提到《易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修德;要讓自己「懲忿窒欲」,讓各種負面的特性、慾望、情緒,慢慢化解,就要增進自己的德行,替別人設想,建構一個理想的社會。而在《易經》當中,孔子就得到一些啟發。

在《孟子》里沒有直接說到《易經》,但孟子很強調一個字,即「時」,做任何事都要看時機。他還特別說,孔子是所有聖人當中最重視時機的,他要學習孔子,因為做任何事都有時機。時機不對,事倍功半;時機對了,順水推舟,太愉快了。

另外一位是荀子,他說:「善為《易》者不佔。」真正懂得《易》的人,不願意佔卦。因為《易經》的道理合乎理性的思維,如果能清楚掌握理性的思維,何必占卦呢?占卦代表你面臨很難解決的問題,心中產生困惑,因此才需要佔卦。

古人怎樣看待《易經》

然而,不可否認的,人生確實有困惑。很多時候藉助於《易經》,一定要記得兩方面的作用:

一是它的易理。

學《易經》可以知道做人處事的道理,《易經》中提到哪些卦有困境,你應該如何面對、採取正確的方法;哪些卦代表吉祥,它為什麼吉祥。只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設法實踐,自然會達到效果。

另一方面是占卜。

古人學《易經》可分為四方面:

01

重視言語。《易經》裡面有很多成語,可以得到許多啟發,之後說起話來,就會非常文雅,言簡意賅。

02

重視行動。有些人重視行動,就會推崇《易經》的變化。變化無常,但是再怎麼變,都不能離開你的抉擇,以及你本身的太產

03

重視製作器物。例如怎麼蓋房子、怎麼製作其他東西,從《易經》的圖像中,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發。

04

重視占卜。這種人就要注意到「占驗」之詞,重視占卦。

以上這四種人分別可以從《易經》中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視它不同的層面。《易經》可以用來參考,它裡面充滿象徵和符號,好像打啞謎一樣。它寫一句話,你就要問: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例如前述的「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這時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像。

可見,平常在生活中就要研究每一個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行動的時候才能注意到變化和它的占驗之詞。「占驗」就是占卦的驗證,是吉還是凶?中間還有什麼?除了無咎,還有更好的「大吉「無咎」底下還有「悔」,還有「吝」,還有「厲」,代表危險。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也不是學會之後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火風鼎卦
易經中有八律,想要干大事的人一定要牢記!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