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存儲器基地開裝生產機台 最頂尖「中國芯」年內量產

國家存儲器基地開裝生產機台 最頂尖「中國芯」年內量產

長江網4月11日訊(長江日報記者肖娟 通訊員劉剛建)4月11日,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晶元生產機台正式進場安裝。這標誌著國家存儲器基地從廠房建設階段進入量產準備階段,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設備搬入、調試將耗費3個月左右時間,然後開始小規模試產,如順利,今年四季度,中國首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有望量產。

去年9月,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一期)一號生產及動力廠房提前一個月實現封頂,如今,又提前20天實現了晶元生產機台搬入。紫光集團董事長兼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介紹,生產機台搬入對生產環境的要求很高,必須放在無塵室中並且提供相應的保障支持,因此,機台搬入說明廠房內部的潔凈室、電氣設備等內部裝修已經陸續完成,這比廠房封頂的技術含量更高,難度更大。

據了解,當天搬入的設備只是第一台,隨後,要陸續從世界各地搬入各類高精密的晶元生產機台進行調試,數量多達2000多台,設備調試完成後才可以規模量化生產晶元。

按照計劃,今年四季度,設備將有望點亮投產。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高啟全透露,今年將量產的產品,是於去年成功研發的中國首顆32層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就在兩天前(4月9日),這顆耗資10億美元、由1000人團隊歷時2年自主研發的晶元,獲得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金獎。這是我國在製造工藝上最接近國際高端水平的主流晶元,將有望使中國進入全球存儲晶元第一梯隊,有力提升「中國芯」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但這僅是剛剛開始。」高啟全接受訪問時,措辭謹慎。他介紹,32層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量產後,不會上很高的產量,「更主要的是完成完全自主技術積累,技術不夠好,不會硬沖產量」。

目前,全球存儲器晶元技術主要掌握在韓、日、美等國企業手中,屬於相對壟斷市場。去年6月,三星已宣布64層NAND快閃記憶體開始大規模量產。這些技術和產品,將推動以TB為單位的固態盤以及128GB以上的手機快閃記憶體迅速普及。

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快閃記憶體晶元銷量超過500億美金,同比增加45%,預計2020年銷量超過1000億美金,中國市場進口超過半數,中國企業自主生產的存儲晶元基本上是空白。隨著需求量的激增,近3年來,全球存儲晶元的價格不斷上漲。

「板凳要坐十年冷。」趙偉國說,未來的道路還很艱難漫長,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我們希望5年站穩腳跟,別人沒法把我們打出去,但真正的成功需要10年時間」。

責編:朱曦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武漢這幾項體育賽事在全國有口皆碑
美哉!武漢植物園百花齊放燦成花海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