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是著急的媽媽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是著急的媽媽

◆◆

文 | 涵涵媽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

適度的焦慮是好事,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會督促我們積極解決問題,從而變得更好。但總是一味的焦慮,而不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養孩子也是一樣。

前幾天,跟我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聊天,聊到了涵涵吃飯的問題,我說:「涵涵周末在家,總是不好好吃飯,啥菜都不吃,帶她去北京玩,想讓她嘗嘗地方特色美食,她也只是吃湯泡飯。」

她說:「娃們都這樣一段一段的,你越著急,她越不好好吃。」

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我說:「哎呀,就是呀,你看我,整天回答別人問題,說別人太焦慮呢,自己反而也著急上火,還因此給涵涵發過脾氣呢!」

她哈哈大笑說:「我還不是一樣,整天做家庭心理諮詢,遇見自己娃的問題,也是忍不住會犯錯,但咱稍微一思考,就會想明白。」

我每天回復私信問題時,都能感受到媽媽們的焦慮。接下來,我把常見的問題,匯總一下,算是做個統一的回答。

01

關於各種啟蒙

比如:有的媽媽會問,「涵涵媽,我家寶寶都已經3歲了,現在聽英語兒歌,啟蒙還來得及嗎?」

針對這種問題,我經常會開玩笑說:「才N歲呀,又不是下個月就高考了,你太著急啦。」

雖說語言的學習永遠都不晚,三十歲開始學英語,並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也大有人在。

但語言的學習真的是宜早不宜晚。

為什麼呢?有研究表明,如果小孩子的第二種語言是5歲以前學的,第二語言會和母語儲存在大腦的同一區域。十一二歲才學,儲存區域是分開的。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兒童時期學習外語,最有可能運用和母語一樣的機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習得」而不是「學得」。

過年回老家時,我的親戚們都說「咦,你在外面待了這麼些年了,洪洞方言還說的如此地道,你看你表姐,才在外面待了幾年,回來說話半土不洋的。」

親戚們以為表姐是故意裝腔作勢的。其實,這是語言駕馭能力的區別。

那些外語是習得而不是學得的人,對於他們來說,是第二語言,而不是外語。他們說話的時候,都是像母語一樣脫口而出的,而不是漢譯英,現在頭腦中翻譯一遍,才講出來的。

還有就是我們的口腔肌肉和舌頭,如果已經形成了母語的發音習慣,就很難再改變發音位置,把外語的音發准。

我們跟別人說方言又何嘗不是這樣。明明聽見是那個音,說出來的味道卻是不一樣的。

所以,現在給涵涵講繪本時,她總是會糾正我的發音。

這就是早學和晚學的區別。

但才3歲,真心不算晚。10歲之前,都不算晚。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是第二語言的習得,而不是學習,如果僅僅是學習,那永遠不晚。

02

關於安全教育

平時回答私信時,我總是喜歡能聽大家多介紹一些背景情況。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環境不同,那行為形成的原因,以及具體的解決辦法肯定不同。

△圖文並茂的安全教育

如果是在文章底部留言提問,那能說的字數就更有限了。

比如昨天一位媽媽說到了孩子總是往馬路上跑的問題。我一看到這個問題,沒有想太多。可若是時間和打字的空間充足,我會跟她多聊幾句。

問問她,有沒有過耐心地跟孩子講解過關於安全的問題。有沒有陪著孩子認識紅綠燈,拉著孩子的小手,邊過馬路,邊提醒他應該注意什麼?

△關於紅綠燈和過馬路

還是直接看見孩子的行為就著急上火?

如果這些你都做了,很多男孩調皮不聽,再想著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畢竟關乎生命的底線問題,是一定要堅持的。

△有講東西掉在馬路上該如何撿

之前我帶涵涵在馬路上走,她手裡的玩具掉了,孩子一著急就直接去撿。這時後面來了一輛公交車,我及時地一把拉回了她。

雖然公交車也許不會走到那麼靠邊,但我還是嚇得心都要跳出來了,並且嚴厲地批評了她。

說完幾句後,自己意識到不對了。就找了個僻靜點兒的地方,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告訴她說:「涵涵,你任何時候都要記住,無論什麼東西都沒有你重要,再貴再好的東西沒了,媽媽可以給你買,但你要是被撞壞了,永遠也買不到了。」

前幾天,又是一起過馬路,她手裡的東西掉了,涵涵下意識地往前走了半步後,又退了回來。

我知道,她這是想起我說的話了。當然此時不鼓勵不表揚更待何時,我們要正向強化孩子的好行為呀。

所以,對於很多小孩來說。他們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比成人都強。記性也比我們好。

比如你說開水瓶不能碰,說一百遍,不如把他的小手放在上面感受下那高溫,來得更有效。

所有的安全教育,不是你一味的禁止、命令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可以」,然後形成自我約束。因為你總有走神的時候,你也不可能跟著他一輩子。

當孩子的心智都被父母的呵斥和焦慮情緒佔據了時,就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判斷能力。

每次著急上火的提醒,不如平時一點一滴地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孩子的腦海中,讓他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己留心,自己注意安全。

03

關於吃飯和睡覺

吃、喝、睡對於孩子來說是大事。因為不僅關乎著長身體,還關係著長智力。

你有沒有發現,吃飯其實是本能,人餓了都需要食物。那些不好好吃飯的,要麼是最初家長就沒有讓孩子享受到吃飯的樂趣,只是追著喂,強迫著吃。

要麼是孩子整天嘴不停,吃零食的時間不規律,導致孩子不好好吃正餐。

不然,只要孩子沒有積食,沒有生病,他吃飯都不用我們操心的。

睡覺也是這樣。當我總想著涵涵今天睡晚了,怎麼辦?總這樣會影響她身高的呀,對智力發展也不好呀……

內心一著急,洪荒之力就難以控制了。越發火,越影響孩子睡覺。倒不如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當然睡眠問題,一篇文章都說不完,別說咱這裡僅僅幾段的篇幅了。

孩子午睡時間過長,父母非得等到孩子困的不行了才哄睡等等,都是孩子不能早早睡的原因。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因為本篇主要想說的是,你不要干著急,而要分析問題所在,然後解決問題。

04

關於成長和閱讀

很多父母在孩子3歲前,著急的主要是,我娃怎麼這個月沒長體重?我家寶寶怎麼10個月了都不長牙?我家孩子一歲多了怎麼話還是說不好?

後來,怎麼孩子不疾不徐地,自己把自己給長好了。

媽媽又有新的著急問題了(為什麼是媽媽?因為爸爸壓根兒不管)。

比如我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跟涵涵一起親子閱讀時,涵涵提問,以及我會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然後有些妞兒就開始著急了,「為啥我的寶寶在閱讀時,從來都沒問題?」、「為啥我提開放性問題,我家孩子總說不知道。」

親愛的,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只是孩子的年齡還不到。又或許是孩子平時提問時,你會感覺到煩,而不認真對待,甚至發了火?

至於孩子說「不知道」,可能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沒到那個程度,不知道該如何說呀。

慢慢來,靜待花開。你越著急,越壞事。

說到親子閱讀,我發現還有一些媽媽會嫌孩子五六歲了都不能自主閱讀,會嫌孩子讀了那麼多繪本還不認識幾個字。

我想說的是,你們看到涵涵自己看書的照片,那只是自己看書而已,不是認識了字後的自主閱讀。

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聽力理解能力比閱讀能力強,一直到8年級才能達到相同的水平。因此,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自己無法看懂的複雜、有趣的故事。

所以,你幹嘛非要著急著讓孩子自主閱讀呢?陪孩子讀書,是多麼美妙的親子互動時光呀。

還有關於認字,或許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在這裡只想溫馨提示大家一句:世界上識字的人那麼都,但把閱讀當成習慣的又有幾個呢?

所以,你覺得快樂閱讀,把閱讀變成一種像吃飯一樣自然的習慣重要,還是逼迫孩子認那幾個遲早會認識的字兒重要。

涵涵讀的繪本不少,但認識的字並不多。我也沒有讓她去寫過,都是自己拿著筆在那裡畫。她自己拿著書看,要麼是因為大人講的多了,她記住了書里的內容,要麼是在看圖說話。並非識字的結果。

△涵涵自己寫的字,之前還是畫字

而且到了識字敏感期,都不用你逼,孩子自己就會去認、去問,甚至自己動手寫。

△不但寫,還創造字,說第三個是讀「fan」

因此,孩子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發展任務,我們所能做的是順其自然地去引導。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過早地逼著孩子學習等。

願我們都能靜下心來,莫著急,允許孩子慢慢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礬山杜鵑別樣紅
不按套路出牌的張之洞,卻在這個人身上吃了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