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宋代昏君砸鍋賣鐵發動「科技革命」,奠定北宋盛世

這位宋代昏君砸鍋賣鐵發動「科技革命」,奠定北宋盛世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桓的繼位頗不尋常,在野史之中常常被演繹成「昏君」,只會被大臣欺騙,到處裝神弄鬼去「封禪」。其實很大程度上,趙桓是被野史黑的最慘的一位,經過演繹加工,使之成了無所作為的「昏君」。然而歷史的真相併非如此,嚴肅的《宋史》、《元史》公正地記錄下趙桓在任內推行個各項重大改革,尤其在「科技」方面更是具有開拓新的劃時代意義,堪稱北宋皇帝中的最重視「科技革命」的一位。

重農是宋真宗內政的一大特色,這似乎源自於從小所受的教育。他的乳母劉氏出身農家,大臣司馬光曾對此總結說:「劉氏本農家也,喜言農家之事,真宗幼聞之」。一個孩子所處的環境對其人生觀極為重要,對出身農家深知百姓疾苦的劉氏,自然將這種教育耳濡目染傳給了幼小的趙桓。這種憫農的天性在其做了皇帝後依舊如此。有一天下大雪,宋真宗很高興,對宰相王旦說:「昨天晚上雪停了,朕擔心下的太少,半夜時派人到院子察看,才知道雪又下起來了,還下的不小,今天一看,果然下了一尺多厚,這樣明年莊稼有希望了。」很普通的一段對話,卻能讓人感受到做了皇帝後的趙桓關心農業的溫暖情懷。

在內政處理上,真宗下令地方各級長官官銜內一律加入「勸農使」或「勸農」等字,以此顯示每個官員都要參與農業建設,將政治與農業掛鉤,可謂在制度上確定了政治農業化這一務實準則。在位期間,三次下發詔書,闡述了農業的重要和民生的艱難,最後要求全體官員:要節約糧食,出現浪費要治罪。與此同時頒布《景德農田敕》是一步關於農業最權威的立法,此後得到長期執行,在農業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可謂開啟了北宋科技興農向制度化邁進。

作為北宋當家人,除了虛懷若谷的政治氣度外,在謀求發展問題上,呈現出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為了促進農業生產,以超強的的政治智慧和科學的眼光大力引進海外農業品種,這項措施的重要歷史意義從根本上奠定了北宋農業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舉措,厚植了北宋強民、富民的基礎,改變了我國歷史上農業結構單一,生產水平低的狀況,是具有跨時代的深遠意義。

當時宋真宗通過多年來對農業的研究認為雖然政府大力支持農業,卻在生產總量和生產水平上未有重大突破,當聽說占城國(今越南境內)的水稻耐旱而高產、西天竺(今印度境內)綠豆子多顆粒大,就不惜下血本,砸鍋賣鐵似的搜尋國內珍寶去進行交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得到占城稻種20石、綠豆種2石,從而全面進入科學興農的全新領域。

宋真宗不僅通過科技農業改革,使得北宋國富民強,其在諸多領域也卓有成效,尤其在內政處理上均有不凡建樹,正是在一切問題上的引領,帝國的春風漸漸吹響了普通平民,一時之間,北宋臣民如沐春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的宋真宗時代。(立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明將李成梁的小妾和一隻忠犬,挽救了努爾哈赤
古人為何鍾情三寸金蓮,聽聽「香蓮博士」怎麼說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