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小夫妻去世,4位失獨老人海外代孕:「有後」真的這麼重要嗎?

小夫妻去世,4位失獨老人海外代孕:「有後」真的這麼重要嗎?

原標題:小夫妻去世,4位失獨老人海外代孕:「有後」真的這麼重要嗎?


一早看到新京報的報道,南京一對小夫妻意外去世,生前在醫院留下了冷凍胚胎。


為了讓胚胎變成一個活生生的孩子,為兩家人留一個後,小夫妻的父母,4位失獨老人請律師打官司,去國外尋找代孕機構。


後來還把代孕媽媽接到國內,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如願,有了一個名叫甜甜的男嬰。


1


一位相熟的媽媽在朋友圈轉發這件事,配了一段評論,大意是感慨這四位老人實在太不容易了,祝福他們。


留言里卻有人表達不同意見,說他們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誰又真正替這個沒爹沒媽的孩子想過,這哪是什麼親情大愛,根本就是封建遺毒,自私自利的心理作怪


看完全篇5000多字報道,我的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我和朋友小A認識十年了,那會兒她剛結婚,頭幾年沒打算要孩子,後來兩次胎停流產。


眼看接近40,兩人越來越心急,開始頻繁往返醫院,先是做人工授精,後來開始嘗試試管嬰兒。


有次見面,她掀開衣服給我看自己身上的針眼,說,小莉,我已經打了快上百針了,這針比一般的屁股針痛多了,真是活見鬼。


她說,自己對生小孩其實並沒有執念,覺得要不要孩子都可以,但老公堅持,兩人為此常常吵架。


去年,小A終於懷孕生下一個女孩,我去醫院看她的時候,她老公本來就小的眼睛,笑得都快看不見了。


他忙前忙後地換尿片,餵奶(剛生完還沒母乳),看著一個大男人把小嬰兒抱在懷裡,那副柔情似水的模樣,連我這個旁人看了都感動不已。


小A也說,還好堅持下來了,當年再辛苦,遭再多的罪,現在也覺得值了。


生孩子這件事,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當然,這個失獨老人海外代孕的故事,質疑最多的聲音是,把這個沒爹沒媽的孩子帶來世界上,老人用這種方式延續血脈,究竟值不值得同情,「有後」這件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我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老人、代孕這些關鍵詞還是讓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經歷。


2


去年6月,我在美國生老三,住在一家台灣人開的月子中心裡。


月子中心是一棟500多平米的大別墅,六個房間租住給好幾家人。


一樓有廚師做飯,大家平時都一起乘車去產檢,每天中午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時間久了,大家漸漸都熟了,聊得也越來越多。


在加州,代孕是合法的,每年都有不少中國人去那邊做試管嬰兒或是代孕,住進去沒多久,就發現除了我們三個孕婦,其他兩家人都是來做代孕的。

有一對夫妻,看上去已經50開外,男的挺熱情開朗,因為和拍爸是老鄉,兩人經常一塊出去採購聊天,女的看上去挺憔悴,話也不多,除了吃飯基本上閉門不出,飯也吃得很少。


剛開始我們也沒敢多問,有一次,男人主動和我們說起來。


原來他們有一個兒子,特別優秀,高中畢業後自己申請到了紐西蘭留學,可剛去沒多久,有天早上他們接到學校電話,說兒子突發心梗去了醫院,等他們倆趕到,也沒見上孩子最後一面。


失去獨生兒子後,兩人過了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特別是老伴,怎麼也想不通,那麼健健康康的兒子,怎麼會突然心梗,剛剛20歲活蹦亂跳的孩子,怎麼說沒就沒了。



眼看老伴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他心急得不得了,無意中聽說加州這邊代孕是合法的,就給老伴做思想工作。


老伴剛開始不答應,可整天想兒子自己快崩潰了,最終決定一起來美國。


「我都過了大半輩子了,有沒有孩子也不太介意,但女人經不起打擊,有個孩子起碼有個寄託,老伴有了孩子,生活有重心,不會整天想不開。」


「要是沒這條路,我怕她撐不下去。」他長嘆一聲。


後來我媽聽我們說起這事,不免感嘆,這世上傷心事太多,排第一的,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記得剛認識他們的時候,我尋思著,都50多了,這是要二胎呢還是丁克失敗啊,知道真相後,我對他們只有同情。


我們孕婦住在月子中心,大部分時間就是吃吃喝喝,一周去一趟產檢,可代孕要辦的手續,檢查要複雜得多。


抽血驗血,打針,和代孕媽媽面談,每件事都可能有意外,我們幾個年輕人貓在屋裡好吃好喝,總看到他們兩個頭髮花白的在外面奔波一天,疲憊地回來,都替他們心疼。


3


小LISA的滿月宴,大家聚在一起吃大餐,看著我懷裡的小傢伙,那個男人拉過女人說,咱們明年來就能抱著娃娃回去嘍。


那一刻,對他們只有祝福。


如果不是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幾個月,看到他們費盡心力地想再要一個孩子,我可能也會忍不住嘀咕,「有後」真的那麼重要嗎,沒孩子也可以活得很好啊。


可當你真的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你就知道,我們沒資格這樣去Judge他們的選擇。


去年3月,有媒體報道,重慶一位老人盛海琳,因為女兒女婿在煤氣中毒身亡,失獨後的她選擇了做試管嬰兒。


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家而言,十月懷胎是個異常艱難的考驗,懷孕期間,她經歷了渾身疼痛,身體浮腫,大出血等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折磨。


她說,我出生軍人世家,我就是那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


可歷經艱難生下雙胞胎女兒後,新的考驗又來了。



照料雙胞胎女兒的工作,對64歲的她和老伴來說實在太困難,本來倆人的退休金只夠自己養老,現在還要養小,光是請阿姨的費用每個月就要1萬。


當過多年保健醫生的她開始在全國做保健講座,在一個地方少則一天,多則兩三天,如今她幾乎走遍了全國,她說,「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地為孩子積攢一些錢,我已經64歲了,為了孩子幾乎拼了」。


「我衡量過很多次了,沒有孩子,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


記得剛看到新聞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想,這是何必呢。


可看了她的訪談節目,聽到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我被她的篤定打動,也為她的勇敢折服。


她說,「我不能像年輕父母一樣,能更多的陪伴她們,但我一直為孩子的未來四處奔波,我在和時間賽跑,為了孩子會儘力地活著,爭取活到104歲,多學習新鮮事物,減少和孩子的差距」。


我想,她已經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我們外人沒有資格去評判。


生老病死,生排在首位,我們都以為是自己生下了孩子,其實,是孩子選擇了我們做父母。


這個叫甜甜的小生命,註定了要經歷更多的風雨,送上廣州人常用的那句祝福語,「甜甜,快高長大哦。」


-End-


為了生個孩子把命搭進去究竟值不值?這個電影應該讓每個老公看看


大S生二胎差點進鬼門關,女人生孩子這道坎誰也不是輕鬆邁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mp 的精彩文章:

TAG:愛讀童書媽媽小莉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