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明朝皇帝特殊的起名方式,你知道嗎?

一、明朝皇帝特殊的起名方式,你知道嗎?

朱元璋的兒子起名都是木字旁的單字,老大朱標,太子。老二朱樉(音同賞,三聲),秦王。老三朱?,晉王。老四朱棣,燕王。

以前起名字的時候有講究,名字中間那個字就是他的輩分,我爺爺是「化」字輩,我爸是「同」字輩,我是「際」字輩,不過現在已經不再注重這種按輩分起名的方式,所以我的名字里沒有「際」字。

朱元璋

操心的老朱同志也不例外,給他的後輩子孫設計了輩分表,列四個出來。

太子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王家: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後面還有二十二個,先不看了。

朱老闆不容易啊,靠著玩命才把公司(大明朝)給掛牌上市,想把公司一輩輩的傳下去,就設計個輩分表,以前又不是沒人干過,不過老朱心想,「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所以必須堅持走有大明特色的起名主義道路,第二個字要用輩分表裡的,第三個字的偏旁,必須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則,從他兒子的木開始,依次是火、土、金、水、木....這樣大明朝才能生生不息,傳之萬世。

朱允炆就是這麼來的。

朱允炆

百度一下明朝的皇帝都有誰,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咦,高瞻祁見佑。

怎麼從太子那一支跑到燕王那一支了?

老大朱標呢?

我們從頭開始講起。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第二年,即吳王位,立朱標為世子(將來繼承他王位的兒子,請注意這一點)

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

張士誠紀念館

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請注意這一點)

稱王的時候,老朱三十七歲,稱帝的時候,四十一歲,正值壯年,按他經常運動(砍人)來鍛煉身體的情況來看,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活個六七十不是什麼問題。

早早的就立儲,很奇怪。

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對朱標寄予了厚望。

確實如此。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佔據和州的朱元璋打起了集慶(南京)的注意,在八月和九月連續兩次攻打集慶,他小瞧了集慶的防禦能力,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朱元璋同志頭疼的不得了,這時下面報來一個好消息,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

初二那年,我的室友父母不幸出了車禍,雙雙遇難,他從家裡回到學校的時候,趴在宿舍的床上小聲啜泣,當時有個同學上去安慰,誰知道一安慰,他開始號啕大哭起來,口裡喊著「都死啦!都死啦!」

父母安在的時候你感覺不到什麼,父母沒了,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天塌了。

朱重八的天也塌過。

元朝末期,各地大旱,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重八家好像要更慘一點,一開始父親餓死,接著大哥餓死,大哥長子餓死,最後母親餓死。

這一年,他十七歲。

太祖早年孤寒,親屬僅一侄一甥。——高陽《明朝的皇帝》

孤寒,簡簡單單兩個字,什麼感覺?

朱重八啊朱重八,老天爺從你手中拿走了很多,必定會回報給你更多的東西,事實證明,老天爺說話算話。

從一個貧農(至少三代),小小年紀沒了爹沒了媽,當初連一塊埋父母的墳地都沒有,孤苦無依,不知道多羨慕有家的人。

現在呢,成了要兵有兵,要錢有錢的大地主,更重要的是賢惠的馬姑娘給他生了兒子。

這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對一個男人來說,初為人父的感覺自然不同,他終於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這不得不讓朱元璋同志百感交集。

他在當地的一塊石頭上刻下了這樣八個大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後繼有人了!

朱標對朱元璋來說,意義非凡。

這一年,他二十八歲。

第二年,朱元璋兵分三路攻打集慶,十天破城。

他的兒子朱標還真的給他帶來了好運氣。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年明月今猶在 的精彩文章:

TAG:當年明月今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