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樸素的真理

最樸素的真理

禪修,在今天似乎是神秘而又時髦的一個詞。

其實,它沒有外面所傳得那麼玄乎,說起來,禪修,不過是一種簡單的生活狀態。

我們人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個是必然的。如果你不想要這個結果,那就需要改變一種生活方式。

古代的禪宗由釋迦摩尼傳給迦葉,一直延續到達摩祖師,再到慧能大師。禪宗質的變化的就來自六祖慧能,他是我們中國禪宗承前啟後的人物。

大家有空可以去讀讀明一居士寫的《讀佛即拜佛》和《六祖慧能傳》,那裡面描述最多的是什麼?生活。

我們不要把禪修跟生活脫離開來,我們要把禪修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結合的越緊密效益越大。

它怎麼讓你飯吃的香,覺睡的甜,工作很愉快,身體健康,家庭美滿,人際關係和諧。

把它學好了,這一本書可以抵一萬本,可以抵許多醫生,可以抵無數個心理諮詢師,這不是誇張。

佛法最終的目的雖然是出世的,但它入世的功力就這麼大

六祖慧能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意思是你的修行想要有成就,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練,如果脫離了世間生活那好比在兔子頭上找角一樣不可能。

我知道大家,不一定都是想成佛的人,對吧?但你們肯定都想成為一個幸福、自在、喜悅和沒有煩惱的人,是不是?

那怎樣才能達到這樣一個結果呢?——告訴你,可以利用佛法這個瑰寶來指導我們,利用禪修來達到。

相信你只要努力去踐行都是可以如願的。

在開始禪修的時候,師父首先要求大家做到「語默動靜體安」,什麼叫「語默動靜體安」?

你走路的時候如行雲流水,從容自如;坐在那裡似一個鍾,沉靜安穩;睡覺的時候像張弓,舒張有度……

時刻保持寧靜、安然、愉悅、祥和的狀態。

那麼這樣一種美好的狀態來自哪裡?其實它只能來自我們的一顆心。當我們有顆柔軟、喜樂、清凈、良善的心,就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來。

因此在這禪修的過程中就是練習自己這樣一種狀態,我們要靜下心來尋找自己這種狀態。

不要往外找,外面的東西不是你的,跟你沒關係。

心外求法是魔,心內求法是佛」,佛是什麼?

佛就是智慧、慈悲、喜樂、自在,沒有煩惱這樣一個結合體,所以我們要向佛學習,就是要向自己的內心找。

為什麼不能往外找,因為外面的東西不是我們可以把握的,今天我成了千萬富翁,我喜悅;明天我又破產了,成了負翁,我痛苦。

今天我戀愛了,我幸福,明天我又失戀了,痛不欲生,等等……

身邊的一切都是不斷變化,我怎麼知道它如何變化?就是知道它怎麼變化我又如何能掌控得了?

所以說外面的一切我們都把握不了,我們唯一可能把握的就是我們的內心。

怎樣從我們的內心去尋找快樂呢?這就要求我們轉換自己頻道。

你的心轉過來了時時都是快樂,處處都是天堂;你的心沒有轉過來在天堂也是地獄

有的人吃素菜住冷房子他很痛苦,有的人比如一個乞丐,他如果有白米飯吃、有一個避風遮雨的房子他就非常快樂。為什麼,不都是人嗎?

這就說明快樂是心境決定的,與外緣無關。

正因為這樣,所以有人他就是擁有再多的財富,再多的權利,他仍然不快樂。

為什麼很多明星會自殺,很多名人有憂鬱症?這些人不是要什麼有什麼嗎?

因為很簡單,這些人沒有掌控好自己的

所以真正的快樂和滿足必須從自己的內心去找。

有人會說,對於這個結論我太失望了,連三歲小孩都好像聽說過這話。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最簡單的道理、老生常談的道理不一定不受用,大道至簡,真理往往是樸素的。

編輯:凈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海禪心 的精彩文章:

你在哪裡修行?
如何把苦難化成力量

TAG:香海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