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傻子,我是不會死的

傻子,我是不會死的

小編語:

上周五,我們向大家發起了一個假想話題:

假如你要舉辦一場生前葬禮,地點會是哪裡?周圍的環境如何?希望誰來參加?

有人說,她要去一個沒有信號的地方,和四個閨蜜沒日沒夜地暢聊。

有人說,他要弄一艘船,把親朋好友都請過來,一起出海。

還有人說,她對自己的葬禮沒興趣,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除非是我想給我的交際圈找點樂子。」

這倒是和魯豫有些相像,她也說自己抗拒一切形式感的東西,對「生前葬禮」這個話題毫無興趣。

可既然聊到了,她索性就在今晚和大家聊聊自己的生死觀。


魯豫的回信:

生活中,我抗拒一切形式感強的東西。一方面是懶,每天給鮮花換水,吃飯鋪桌布、擺燭台,是件滿辛苦的事兒。另一方面呢,工作中天天舞台、燈光、流程,我實在無法想像把日子也過成一場永無止境的秀。

所以「生前葬禮」這個話題我毫無興趣,因為和我無關,我死了堅決不要葬禮,更何況生前葬禮,聽著就累。

不記得是路易十四十五十六到底十幾說的,「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這句話當然反動透頂,反映出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不可一世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等等。(好,以上的話僅僅為了表示我「政治上的正確」,省得被噴。)

實際上,我常常會半開玩笑地引用這句被誤傳的話。原話實際上是「我們死後,將會洪水滔天。」這是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說的。你看,人家統治階級是有腦子的。

Anyway,這句話充分反映了我的某種生活態度,那就是堅決不操心那些根本不由我控制的事兒,比如死亡。

曾經,我無比恐懼死亡,我無法想像離開這個世界,這麼活色生香,我捨不得。後來某個階段,我的生死觀突然發生了轉變,活著是需要用力的,死亡就是let go的瞬間,是放手,放下,甚至放棄了。

這聽起來凄慘、傷感、絕望,但實際上,它恰恰使生充滿了意義。活著也許痛苦艱難,可既然一切都有盡頭,那麼在大結局到來之前,我們不妨拼盡全力。

「上海灘」創始人鄧永鏘爵士Sir David,因為肝臟問題在去年八月底病逝,終年只有63歲。去世前兩周,他曾經在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則啟示,邀請所有摯愛親朋前來參加他的「告別派對」。

Party原定於9月6號晚上7點到10點鐘在倫敦的Dorchester Hotel舉行,他說,我想離開的最好方式是開一個派對,讓我們最少再見上一面,這比起當我離世後,只能在追悼會上見面更好更有意思。

辦生前告別派對,除了Sir David,我想不出第二個更適合的人。他的精彩人生我就不複述了,你們自己去google。反正他這一生,美食、華服、美女……我們儘力釋放自己被貧窮限制了的想像力,也無法想像他盡興的一生。

他的好朋友包括黛安娜王妃、名模凱特·摩絲、「黑珍珠」Naomi Campbell、查爾斯王儲等等等等。他的一生就是一場流動的盛宴,所以沒有什麼比以一場盛宴來收尾更恰如其分的了。可是,這麼dramatic的方式,除了他,別人做吧,我就覺得怪。

這個清明節假期,我在上海出差,抽空去看了一部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音樂劇講一個得了絕症的少年,在朋友的陪伴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一一實現著自己的願望的故事。

其實有關葬禮啊生死的話題,本來是我這個諱疾忌醫的人特別避諱的,可既然聊到了,倒讓我想起了我的遺願清單。

My Bucket List

1、那我要把所有的美食儘可能地再多吃幾遍。

2、要在一個陌生的美好的地方靜靜地住上一段時間,每天素顏,喪心病狂地無所事事。

3、去那幾個一直想去但還沒去過的地兒,比如北歐,海鷗食堂要去一下。

4、要去百老匯看音樂劇。

5、想讓劉野給我畫像。

6、不告訴你們。

7、也不告訴你們。

8、還是不告訴你們。

因為我發現,我所有的願望都只是願望,而忽略了「遺願」這件事情。至於那些無法和你們分享的個人秘密,更是出於我的習慣,因為有些事兒說出來就不靈了。

可是,所有這些願望啊,都要求我活著,活著,好好活著。

這不得不再提我家三毛。她在《不死鳥》中寫過,被荷西問道,如果只有三個月的壽命,她會去做些什麼?當時三毛正在廚房裡揉面,她舉起了沾滿麵粉的手,輕輕地摸了摸荷西的頭髮,慢慢地說:

「傻子,我不會死的,因為還得給你做餃子呢!」

「我要守住我的家,護住我丈夫,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

我同意。

我不願意談論死亡,是因為我沒有權利。

我得好好地、儘力地、掄圓了活著,守住我的生活。

插圖 | 微博@文藝公司 / 配圖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聯繫我們。

PS:如果想參與每周話題討論或給魯豫寫信,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日新鮮好文好物,和你走心地聊聊天,每周三晚偶遇魯豫,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25條「土味情話」,總有一條撩到你
哪個瞬間,讓你想起逝去的親人?

TAG:魯豫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