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我們可能聽過輔政大臣和攝政大臣,事實上輔政和攝政是有區別的。輔政更多是輔佐、輔助君主處理政務,處於輔臣同樣的地位,只不過級別比輔臣高而已。君主執掌國家政權,直接處理國家政務,具有至高無上的最終決策權利。

而攝政即攝事,假借為「代」字,代理、兼理之意。攝政擁有決策權,可以不問皇帝,直接下達旨意,執掌國家政權。君主處於虛位狀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但不掌控實權。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當然,輔政大臣也可能成為實際上的攝政大臣,比如輔政大臣強勢,皇帝弱勢,則輔政大臣的權力與攝政大臣相差無幾,比如諸葛亮、張居正。但如果君主強勢,或者其他勢力分割君主權力,那麼,輔政大臣則只是議政而已,相當於高參、顧問,比如咸豐皇帝去世時任命的八位輔政大臣。

歷史上既有攝政之權力,又有這個稱呼的,下面這六個人不得不說。

第一位伊尹。

伊尹恐怕是史載第一位有據可考的攝政大臣。伊尹,名摯。據說他本來是一名廚子,因為廚藝高超被商湯欣賞,這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後成了商湯王的心腹,輔佐商湯建立商朝。商湯去世後,伊尹監國。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史記》上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意思是,商的第四任王太甲在位時,太甲即位三年以來,暴虐無德。於是伊尹發動了宮廷政變,將太甲幽禁於桐宮。伊尹攝政,代理國王。太甲在桐宮關了三年的緊閉,終於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復辟還政,最終太甲成為一代聖君。

第二位是周公。

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禮記》上記載:「昔周公攝政,踐祚而治也。」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今本竹書紀年》上也有記載,「成王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總百官。」

《孔子家語·冠頌》上說「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攝政以治天下。」

《藝文類聚》卷十二引《帝王世紀》:「周公居冢宰攝政。」

所以,關於周公攝政是確實無疑的。其實,周武王在位時,周公的政治地位就已經很高,周武王去世時,當時周王朝剛剛建立,天下未穩,盤踞著各種顛覆勢力,而周成王又尚在幼沖,還不足以承擔周朝天子所應該承擔的職責。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於是周公從周朝統治的大局出發,遂以冢宰的身份毅然攝理國政,擔負起穩固周朝統治的大任。周公攝政七年以後,成王年長,周公於是歸政成王。

《尚書·大傳》上概括周公一生的功績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封建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這一系列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直影響到今天,影響後世三千年。

第三位是霍光。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行伊尹霍光之事」說的就是伊尹和霍光,所以,霍光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攝政大臣。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們的父親叫霍仲孺。霍仲孺與衛少兒偷情生了霍去病,後來又娶妻生了霍光。所以,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漢武帝去世後,霍光成功擊敗了政敵,成為權臣。劉弗陵去世後,霍光攝政。霍光本來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這小子政治覺悟太差,與霍光對著干,於是霍光一不做二不休的將其廢掉,結果昌邑王只當了27天皇帝。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我們足見霍光的權勢。所以,霍光不僅僅是輔佐大臣,更是攝政大臣。

第四位是王莽。

《續·漢書》上記載,「攝政者,代行天子之政也,如王莽者,是為皇帝自隱也。」

王莽這個人其實有很多標籤,他是一位儒家學者,又是一個偽君子,還是一個權臣,更是一位攝政大臣。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公元6年,漢平帝駕崩後,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劉嬰為太子,以攝政的身份開始逐步控制朝政。而且王莽還如周公攝政的舊例,在服飾、車馬、禮儀、警衛等方面都採用與帝王相仿的標準,以表示其地位僅次於帝王。

直到公元8年,初始元年十二月,54歲的王莽徹底拋下偽裝,直接逼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著又讓傀儡皇帝孺子嬰禪讓,就這樣王莽成功篡奪了政權,當上了皇帝。

第五位是曹操。

公元189年,曹操到了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奸臣董卓。之後曹操開始了東征西討、南征北戰、逐鹿中原。後曹操收留漢獻帝,於是他便以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統一了中國北方。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

所以,曹操也是攝政大臣。曹操稱王了,所以可以直接叫攝政王。

第六位是多爾袞。

據《嘯亭雜錄·雪睿王冤》上記載,「大兵平定中原, 睿忠王方攝政。」

中國歷史上6大攝政大臣,第2位攝政期間建立的制度影響後世三千年

攝政王多爾袞,恐怕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當年,皇太極去世後,其子福臨即位,也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不過順治只有6歲,不能親政,於是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任輔政王。

但睿親王多爾袞專權豪橫,結果輔政就成了名義上和實際上的攝政王,甚至還曾一度被順治帝加封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初政權及各項政策最重要的決策者。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6大攝政大臣。

朋友,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威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東漢王朝第一悍將,帶300人對戰兩萬敵人,最終剩13人歸來
歷史上留下豪言壯語的7大戰神級名將,個個都有千古名句影響至今

TAG:顏威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