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美援朝才是立國之戰,而不是解放戰爭

抗美援朝才是立國之戰,而不是解放戰爭

原標題:抗美援朝才是立國之戰,而不是解放戰爭


最近,朝鮮半島形勢緊張,引起了不少人的回憶和討論。一直想為六十多年前在朝鮮戰死的中國人寫幾句話。



1950年-1953年美國捲入的朝鮮戰爭通常被美國人稱作「被遺忘的戰爭」,那是一場幾乎被參戰雙方遺忘了的戰爭。因為朝鮮把韓國往南打到海里,美國把朝鮮打回北邊的鴨綠江,中國又把美國打回36線,美國又打回38線。


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這場戰爭到現在尚未結束。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評價朝鮮戰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長期以來,在美國民眾心目中,朝鮮戰爭是不受歡迎的。因此,近十幾年來一些外國學者,如美國著名的朝鮮戰爭史專家布魯斯.卡明斯等以「鮮為人知的戰爭」等為研究著作的標題。


美國學者約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響的著作《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一書中說:「在美國不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急於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出於某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美國使朝鮮處於僵持狀態,同共產黨中國這個龐大而落後的亞洲國家打成了平手。儘管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國則以人海戰術和對國際政治巧妙的縱橫捭闔,制服了美國的現代化軍事力量。」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對朝鮮戰爭勝負的感慨最具有代表性:「這協定暫時停止了,我虔誠希望它永久終止了,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對我來說,這亦是我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它是我軍事經歷中最高的一個職位,但是它沒有光榮。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籤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博士在《清長之戰》(長津湖之戰)中評價道:「英勇的志願軍,可能在後人看來不可思議。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日本出版的《『強大』的神話破滅了》一書中寫道:「年輕的共和國同有100多年侵略史的美國及其聯合勢力較量,這本身就是奇蹟。但更驚人的奇蹟,是此後發生的美國每戰每敗,最後在中朝人民面前屈膝認輸。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所受損失幾乎等於4年太平洋戰爭中所受損失的2.3倍,美國『強大』的神話,就這樣被打破。


2005年一位英國網友,近似開玩笑的在英國某軍事網站上留言,評價世界10大軍事傳奇中的朝鮮戰爭的時候,評價道:「我以前不知道,但我現在知道了那(中國軍隊)就是神,自從我看過1999年中國大閱兵的時候,我感覺那就是不怕死的令人恐懼與慫恿的神。


建國之初,全世界認識中國正是由於「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才奠定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它的意義非常深遠和重大,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打出了中國63年的和平,這是在力量對比懸殊、剛剛獲得政權的新中國第一次出國作戰,這是何等的勇氣。


重溫歷史,對今天在南海、東海的爭端具有非常的現實意義,每位中國人在銘記宏大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同時,也能不忘那些在新中國成立後放棄安穩、一心為國、視死如歸奔赴朝鮮戰場的將士們!

半個多世紀風雪過去了,反思那場戰爭的得失現在更多了,說什麼的都有,什麼樣的面孔都有。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在這裡,一切婉轉和掩蓋都是不必要的。如何看待那些在寒冷的冰面上衝鋒和烈火的山頭阻擊的中國人,在根本的意義上,是現代中國人做人的底線。


複雜的,在這裡是簡單。


這當然不是說有關的學術討論沒有正當性。朝鮮戰爭有沒有負面的後果?世界上沒有一維的存在。比如說弱者依靠頑強的精神力量戰勝困難的巨大成就,大概也有力的推進了毛對群眾運動和「精神原子彈」的執迷,從這裡說去也是他後來的一系列「窮革命運動」的一個信念來源。再比如不管我們今天如何向美國人發誓我們離強大還差得遠,都不可能讓他們放心。


經過朝鮮戰爭後我們已經不得不為聲名所累,不得不為美國頑固的擔憂和遏制付出代價。我們已經不可能再是麥克阿瑟眼中的紙老虎、幻想著能讓韜光養晦的計謀得以瞞天過海。還可以數出很多這樣的負面後果,它們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都是真實的。


但是,且讓我們的腳向上抬一尺,再上一層樓。


讓目光將民族、國家和五百年江河日下的歷史收在眼底……


我們看到了什麼?


中國這本書在被世界打開之後,歷史的每一頁都在證明我們是劣等的黃色人種中的劣等民族。不需要在這裡曆數那數不清的屈辱篇章,最後的結果是,做為國家所經歷的一切衰亡,在世人眼裡意味著關於每一中國人的特質的判斷:在智力、精神、體質、心靈等等的一切方面,中國人本質上是低下的、奴性的、膽怯的、虛弱的、自私的。


當每一個黃臉的中國人面對著西方人時,他都背負著這樣的民族國家的命運給他烙下的這個先天判斷,想把自己個人和民族分割開來的一切努力都是可笑的。不僅僅是敵人,就是中國人的西方同情者和朋友,也對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抱著負面的評價。

所以麥克阿瑟將中國當時的一切警告視為虛張聲勢的恫嚇時,他其實是有理由的,就像李奇微所描述的,「麥克阿瑟動輒壓制批評他的人,斥責他們根本『不懂得東方人的思想』」。


麥克阿瑟是懂得他眼睛中長期存在的那種東方人的。他有充分根據藐視懦弱的中國人的言辭,因為即使赤色中國真的愚蠢地出兵,那將只是為他們創造了回到石器時代的機會。


現在我們知道了,事實是麥克阿瑟「自己在判斷敵人意圖時,卻完全誤入歧途」,事實是萬眾視之若神的麥帥以最大的跟頭結束了他的戎馬生涯。但有多少人意識到了,晚節不保的麥克阿瑟所代表的轉折性的歷史意義,和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意義?


數百年里第一次為我們每一中國人抹去了那種黑色胎記的,是那些藐視一切、膽大妄為、勇往直前的志願軍將士,是他們證明了懂得東方人的麥克阿瑟們不懂得東方人。


許多西方歷史書專門描述了他們化裝成南韓軍隊大搖大擺地向美軍哨兵槍口行進,並矇混過關將敵營一舉拿下的戰例。有哪些怯弱的人能受得住那向槍口行進中的心跳?有誰曾相信死氣沉沉的黃種人可以演出這樣的神奇活劇?所以,每一個要自尊的中國人,和民族一體,在六十多年前重新出生了。


朝鮮戰爭不僅是人們說的中國的」立國之戰「,它還是我們每一個願意當中國人東方人的個體的重新定義之戰。這不僅僅指在西方人的眼裡、在西方的價值體系中的地位,中國人曾經也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精神狀態和能力,自己認同那種先天判斷的中國人曾經不是少數。


沒有朝鮮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被廣泛認為是由愚民所組成的三流國家,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資格是沒有證明的。日本根本上是被美國和蘇聯擊敗的,中共1949年的勝利只是以國民黨軍隊為坐標,這在美國人那裡是不算數的。只有通過世界的,當代最嚴厲的考驗,中國人的武裝力量──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的集中體現──才能讓我們在世界的席位上安然入座。


有人說過,任何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沒有精神的復興是不可能的,朝鮮戰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強大提供了這樣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持。這是中國精神的百年跨越、鳳凰涅磐、浴火重生、必由之路。


這條路同屬亞洲的大國印度沒有走過,印度選擇的是不流血的「和平獨立」,結果國家一分為四──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而且四個國家無一例外都沒成為「工業大國」和「政治大國」,這便是「舍與得」的哲理。


由此,我想起朝鮮戰場上的中國血。

當今天的庸人們在為每一筆得失糾纏時,一切其實都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情。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使用列強「同樣的說話方式來贏得他們的尊重」。這回是美國的將軍稱中國人為勇士。


當中國今天還這樣站立著,是因為黃繼光在前面,是因為中國當年在上甘嶺站立著。我們今天每時每刻都在感受到他們的尊嚴。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人開航空母艦美國人可以熟視無睹,中國人只有幾艘破軍艦時卻是模擬戰中美軍的「假想敵」。因為美軍軍事推理的前提來自六十年前的長津湖和漢江雪:如果這樣的士兵掌握了和我們同樣的技術裝備將會怎麼樣?


李奇微說:「要不是我們擁有強大的火力,經常得到近距離空中支援,並且牢牢地控制著海域,中國人可能已經把我們壓垮了。


這就是那些在朝鮮殊死而戰的中國人,他們改變了中國的位置,他們改變了我們的面孔,他們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有恩,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他們所獲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評判。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願軍將士,是中國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價值的中國人。


我們誰有資格去「憐憫」這些英雄的生命的喪失


真正珍視他們生命的價值的,是堅持他們為之獻身的那種精神財富。借口志願軍死傷重大而言他的人,其實沒有必要掩飾自己的靈魂。


在這裡,人的內心陰陽晨暮,均洞若觀火。這是因為那生和死築成的分水嶺,是國家和人的價值的標尺,是人心的明鏡。


當你聽到有人恣意嘲笑志願軍的時候,你只能感到對這些不具有基本的羞恥感的懦夫們的厭惡和憐憫。這種人只有三種可能:或者是極端的愚昧,或者是極端的奴性,或者兩種兼而有之。


曾經有些人嘲弄志願軍不怕死是「愚昧」。你我只能為他們也是黃種人也能講中文而感到極大遺憾,除了與之割席而坐,你別無選擇。在中華民族國家和人的歷史長河中,朝鮮戰爭是鳳凰迎風更生的火焰。


中國人感謝為恢復國家和人的尊嚴而燃燒的志願軍將士們。

曾記否,朝鮮戰爭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向世界發出雄壯的聲音:「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在抗戰中被日軍打成渣的國民黨士兵,當投誠而搖身一變成為共軍後戰鬥力為什麼有『脫胎變骨的變化』?是什麼靈丹妙藥使其煥然一新?」我想到了那一句口號「保家衛國」。


「保家衛國」,家在前,國在後。


土地改革使幾千年來夢想成為這片土地主人的農民成為真正的主人,意味著從此能安居樂業,誰要拿走這一果實,他們無需什麼鼓惑自然會拚命,道理就這麼簡單。


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共政權的誠意,這些幾千年來習慣被「天命」統治的農民迸發出了讓人難以想像的潛力,這一潛力早就為經歷朝戰的美軍將士所領教,他們當然不明白:日軍都能被他們打成渣,而中國人是被日本打成渣的,反過來這幫中國人為什麼在1950把他們打成了渣的?從1945年到1950年僅僅短短過去了5年,那個落後的中國依然落後,可人卻變了?難道是「秦俑方陣」復活了?



這便是常理解釋不通的中國,它可以從秦漢唐頹廢為宋清民,它又可以從抗戰的廢墟中跳出一群「殺氣騰騰」的人,太平天國、義和團曾經這樣努力過,可無組織無綱領成了群無頭之蠅。


為什麼有了組織有綱領之後的同樣一幫農民殺傷力到了朝鮮就滿格了呢?


我想從毛的兩首詩詞中從去尋找答案吧:


《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在戰鬥中學會戰爭,有國共十年內戰練手,又有日軍八年抗戰練手,此時共軍單兵戰鬥力不亞於當年侵華日軍,而單兵戰術更是超出。


共軍此時比日本人更狠。三年演練、一年休整,當共軍出現在朝鮮戰場的時候,步兵正處於鼎盛時期。


我認為,證明日本人面對鐵甲化的歐美軍隊並不是渣的一個重要例子就是朝鮮戰場。所有的事實都證明,聯合國軍不缺少坦克,共軍前期基本沒有坦克,共軍的裝備和日軍相比,也沒有代差。但美軍鐵甲部隊在前四次戰役中無所作為,至於第五次戰役,打在志願軍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就是德軍裝甲師,在後勤跟不上的時候也會很難受。至於攻擊機,美軍一直佔據壓倒性優勢。


日軍戰鬥力比不上志願軍,是因為志願軍的連排戰術更為優良,尤其擅長迂迴包抄和穿插。崇尚技術的美國人認為,戰鬥就是火力的對比與疊加,對後勤看的極重,當後勤線被切斷而又無力恢復時,突圍就成為第一選擇。


後來,美國人也學會了穿插,五次戰役時,他們的傘兵超低空跳傘,突然出現在志願軍身後的一個山頭上,豎起了星條旗。志願軍回頭看了看,派了兩個崗哨,無動於衷。這讓美國人束手無策,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一突然行動會讓敵軍大吃一驚,甚至崩潰。


事實上,英軍以此法「驚潰」過土耳其,德國人以此法「驚潰」法國人,可習慣了在抗戰中「反掃蕩」的中國人無動於衷。最後,看看前後的紅旗,美國傘兵趁夜又穿插了回去——這完全是兩種作戰思維的問題。


砥平里戰鬥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走投無路的美國人死守砥平里,結果守住了。美國人這才意識到,志願軍的攻堅能力太弱了——自此,美國人堅守,無隙可乘的志願軍也拉開了防線,戰爭回到了一戰時打「塹壕戰」的拉鋸模式。


事實上,儘管如此,1953年以後,戰線依舊在緩慢而耐心的向南推進,之所以不打了,是因為蘇聯人不想打了,我們用士兵的鮮血,換來了蘇聯的援助,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劇烈的工業化進程。


從1937年24支軍隊的集合體的共軍,到1953年的強悍步兵,我們現在可以驕傲的說,中國人的步兵戰鬥力,第一。


所以說,無論是日本人的侵略,還是歐美人的鐵甲,都不可能擊敗中國人。讀史者看到日本人與美國人交戰兩年而顯頹勢,感覺日本軍隊是渣,進而推論中國人更渣,這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朝鮮戰爭可以遺忘,畢竟任何戰爭都是無比殘酷的,正義也好,非正義也罷,因為那意味著許多家庭會生離死別;歷史不能遺忘,英雄不能遺忘,因為那將會遺忘我們這個民族的基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人煙火 的精彩文章:

誰的天國?太平天國死亡人數超過任何一場戰爭

TAG:愚人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