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孤獨,是西藏絕美的風景

孤獨,是西藏絕美的風景

火車

 詩遇上歌

程璧 

00:00/04:17

青藏鐵路,格爾木到拉薩,全程約1152.85公里,沿線34個車站,其中23個未無人值守車站,18個會讓站,9個設有觀光台的車站。

/初見青藏線列車·後悔/

伴隨著響亮的長鳴,火車從只有單線的低山之中蜿蜒而出,只一個照面,它就飛馳而過,略微揚起道邊的殘雪,轉過下一個彎道,在晨曦中,直奔遠方而去了。

那一刻我怔怔地看著飛馳而過的火車尾巴,腦海湧現出車窗外如同電影般輪播的風景畫面,心中生出了陣陣悔意,瞬間後悔沒有乘青藏線而是開車進藏。

我原來認為通過駕車駛進川藏或青藏線,就像無數個從城市自駕去西藏的人一樣很酷,他們讓自己的愛車載著疲憊的身體和靈魂逃離城市的喧囂、遠離辦公室走廊的高跟鞋聲,蹚過泥濘、經過了九十九道彎,然後與一步一磕頭徒步了數十甚至上百千米的藏族同胞相遇,當置身於雄偉的布達拉宮門前那成千上萬頂禮膜拜的的人群中;當歷經五千多年的艱險,看到珠峰被最後一抹夕陽照耀成金色時,那一絲心動才達到真正的極致。

直到後來,我親身體驗到青藏線,才領略到在歷經險阻蹚過泥濘的路上,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在駛入拉薩的火車上,那烈日、狂風、雨雪、冰雹,一日中即可感受四季交替;草原、雪山、冰川、湖泊、一路上便可欣賞美景無數;甚至連青藏線上的泥石流、塌方等許多極致的未知,從海拔600米到4000米再下到2000米等十幾回的極致起伏,旅人的故事甚至因人而異的極致缺氧反應,這一路上的奇觀異景、所見所聞,都成了青藏線的魅力所在。

坐著火車去拉薩,從西寧出發,經過格爾木、昆崙山口、沱沱河、唐古拉山、那曲和當雄,看雪山在車窗外連綿,草原如綠毯鋪滿視野,藍天白雲下看到奔跑的藏羚羊,最美的世界在這裡。一條神奇的「天路」,絢麗的高原自然風光,濃郁宗教氣息的藏族文化。

/域天路》的誕生·激動/

就在體驗到青藏線列車的魅力之後,我不禁對這條線路的誕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了解到其中的故事時,便萌生了要創作一台展現青藏鐵路建設的舞劇的想法,把這條線路的偉大建設者的故事通過舞蹈藝術的形式展現給全國的觀眾,讓他們在敬畏青藏高原的同時,更能深刻體會到那一輩鐵路人為連接東西部所作出的艱苦奉獻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鐵路人精神!

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里和羌塘兩個自然保護區,為保護野生動物,鐵路沿線修建了25處野生動物遷徙通道,每年大批藏羚羊通過鐵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通道自由遷徙,沿線的人們說,看到那些藏羚羊代表了福氣。

於是我用了五年深入挖掘真實的青藏鐵路建設生活,尋找鐵路建設者的真實事迹,終於創排出一部大型民族舞劇《雪域天路》。舞劇取材青藏鐵路工程真實事迹,講述了一家三代鐵路人在青藏鐵路勘測科研、建設和開通運營過程中追夢理想、奮鬥征戰的感人故事,我希望舞劇能夠展現出新時期民族精神和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塑造中華兒女力排萬難、勇於拼搏的英雄形象。當這部舞劇終於排練完成即將在北京首演時,內心的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特別是參與探班的媒體記者們在觀看聯排後都表示深受演員們飽滿情緒的感染,受到的震撼如同親臨雪域高原。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與《雪域天路》所集結的眾多專家、藝術家息息相關:表演團體中國鐵路文工團為了表現出極高的真實和專業度,專門聘請著名凍土專家、原鐵道部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諮詢組組長張魯新任特邀顧問,著名作曲家劉彤擔任作曲,且舞美設計劉純、服裝設計崔曉東、燈光設計徐奮等主創人員均是國內著名的創作人才,所有優秀創作者的匯聚才保障了這部舞劇的高度還原及真實美感。

可可西里,這是一塊被各國專家和學者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氣溫最低達零下40攝氏度,氧氣稀薄,曾有不少人到這裡探險,但少有生還。這裡山勢平緩,有大片的草地,是藏羚羊、野氂牛、野驢等野生動物的天堂。

/《雪域天路》的故事·孤獨/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他工作的地方。

他是一名負責鐵路通信信號的工人,當年青藏線基礎土建完工後,設備人員進入,開始站後工程施工及設備調試,他是其中的一員。他和我分享的許多往事中,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畫面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那天,所有人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而他和他的工友們卻是流著淚看完了通車典禮。這個畫面,讓我對西藏、對青藏鐵路上的工作者們產生了極深的觸動。我想笑著的人一定不能體會到哭著的人曾忍受過的痛苦以及看到大功告成的那種難以名狀的激動。

昆崙山口距格爾木160公里,這是亞洲最長的山脈,被譽為「萬山之父」。到了這裡真正走進了青藏高原,走入了可可西里的大門。被稱為「可可賽極門」的玉珠峰,主峰海拔6178米,周圍有15座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由東向西排列,山頂上終年不化的冰川和雪,造就了一道崑崙6月雪的奇美景觀。

那幾天他和我聊了很多,說他們到工區幾個月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從一個工區趕到下一個工區,只有他和另外一個同事,兩人對著令人窒息的美景只有無盡的無聊,無聊到偶爾看到一隻小動物都會興奮半天。聊到他作為第一批青藏鐵路建設者的父親,在這個高原默默地堅守了一輩子,他說父親是他的榜樣;還聊到他考到鐵道學院的兒子,特別是談到將來也要投身於鐵路建設的兒子時,他變得有些激動,還說兒子曾在一次探訪時給自己帶了一個下載了300多G電視劇的硬碟,因為擔心自己在工作之餘過於無聊,說到這裡眼中噙著既幸福又驕傲的淚。這三代人之間的傳承和奉獻讓我深深感動,並驚訝於生命意志的偉大,在這時光的流逝中,人海一次次地潮起潮落,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夢想,到最後用盡全力過完平凡的一生;而有一些偉大的事業,在看不見的背後,寄託了太多人的理想與信念,那是一代又一代人堅守的辛酸與汗水。

後來多次進藏後,我了解到更多鐵路人的故事,作為中國鐵路文工團的一員,我告訴自己講述他們的故事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無數個創作的夜裡,他的話都在激發著我的靈感:

「那時每天被極致的美景包圍,彷彿要讓我陷進美的漩渦中。但是我必須學會再次醒來,並讓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機械的幫助,而是靠對黎明的無限期望。」

「那時我每天的生活是青海湖倒映出月和星的微弱光芒,窗台上的水壺溢出絲絲水汽,眼前的景色漸漸模糊,屋內充滿了氧氣,心中儘是希望與夢想。」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獸,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而在西藏,孤獨是風的聲音,是雪的寂靜,是如約而至的夜幕,是無盡的黎明。」

在青藏鐵路開通前,85%以上的進藏物資和95%的出藏物資走青藏康藏公路。

我的作品裡的主角,和像他這樣的千萬個鐵路建設者一樣,默默地堅守在那片孤獨的青藏高原,他們都是無數個傳承了三代的鐵路人之一,把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和狂熱獻給了青藏線。那個角色的父親為青藏線付出了一生,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兒子、孫子也跟著奉獻一生。如今守護在這條天路上的鐵路職工,又新添了幾張嬌嫩的新面孔,他們中不乏鐵路子女,守護這條天路的職工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直到今天,青藏鐵路公司駐守青藏線的運營員工距離家庭所在地500公里以上的大有人在。他們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孤獨,可是他們堅信堅守就是奉獻。作為這些故事的聆聽者,以《雪域天路》向所有青藏鐵路的參建人員致敬,也向至今值守在青藏線的運營員工緻敬。

在戈壁荒野,在雪山之巔,中國幾代人用了50年時間,鋪設了世界之巔這條全球最高、最艱險、最環保的鐵路。

《雪域天路》總導演

王鐸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現為中國鐵路文工團導演。

舞劇作品:《關東女人》、《鶴鳴湖》、《嘎子》、《永遠的秧歌》、《綻放的生命》、《烏蘇里傳歌》,舞蹈詩《查干湖》等;

舞蹈作品:《漢子》、《一條大河》、《跳春》等;

晚會作品: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開幕式、2010年央視春晚、《心連心》晚會等;

作品曾獲全國「荷花杯」舞劇比賽劇目一等獎、編導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CCTV舞蹈大賽三等獎,荷花杯舞蹈比賽二等獎,春晚最受歡迎歌舞類節目二等獎等。

大型原創民族舞劇《雪域天路》

出品/演出單位

中國鐵路文工團

特邀顧問:張魯新

總導演:王鐸

編劇:王鐸/閻逸飛

作曲:劉彤

舞美總設計:劉純

服裝造型總設計:崔曉東

執行導演:肖紳明/田野

舞美設計:謝怡

燈光設計:徐奮

化妝造型設計:蘇曉蕾

演出地點:

北京·二七劇場

(北京市西城區二七劇場路15號)

演出時間:

2018年5月1/2/4/5日晚19:30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柴靜:他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不過是恐懼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