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載|炮兵連的炮兵|班長張明啟|第一輯

連載|炮兵連的炮兵|班長張明啟|第一輯

引子

對一個軍人的培養來說,有三大要素十分重要。這就是你所在的部隊、你的首長和教官。這幾個要素,決定了一個人由老百姓變成軍人後有多寬的視野和多大的格局。也決定了一個優秀的軍人,在堅韌、勇敢、合作、忘我等各種品質上的含金量。從新兵蛋子開始,老兵、教官和首長們就會不斷地、口口相傳地給他們灌輸著英雄主義、英雄氣概和英雄歷史。長時間以後,我們士兵就真的開始因自己的歷史和傳統引以為豪起來。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的軍旅文化中得到了熏陶和發揚光大。

我們這支部隊是1969年經毛主席批准,由享有「萬歲軍」美譽的王牌部隊38軍所組建的。他的身上流淌著英雄的血液,傳承著「八一」旗幟上的軍魂。

陸軍第七師步兵二十團120炮兵連,後番號改為100炮連、烏魯木齊軍區陸軍學校炮兵連。自其誕生之日起,我們一茬又一茬的農民、工人、知青、學生,從天南海北匯聚到新疆伊犁河谷的那拉提草原,成為炮兵連的炮兵,結為生死與共的戰友和兄弟。

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農曆狗年前,從一個朋友那裡得到戰友王正德的信息之後,我馬上就與他進行了聯繫。聽到電話那頭傳出來的熟悉聲音,我張口就喊出王正德的名字。他也毫不猶豫大聲說,彭述剛老戰友你好。此刻我們激動的樣子把過路人也驚呆了。這之前我曾多方打聽王正德的消息,可一直沒有結果。能夠如願以償地聯繫上老戰友,還得感謝微信平台。運用好微信,這就是財富。

有了王正德的電話,相互聯繫也就自然多了。三天兩頭的問這問那,打聽各方戰友的信息。我建議他加入1OO炮連群,可他還是老套筒用著棒棒機。他說人老了,眼花手指笨,還是用棒棒方便。我只好在電話里把自己知道的戰友們一一告訴他。他激動得哭出聲來,邀我去他那裡長敘。

狗年第一天一大早,我同夫人駕車僅用了5O分鐘車程就到了王正德家。這是一個傳統的五風溪古鎮。王正德家住在古鎮邊約一公里處。家中擺設簡單樸素。一條寬敝的柏油路從門前通過。坐西朝東的房屋已有二十餘年。一對兒女孝順有佳。可愛的外孫女正在上高二,外孫兒上初二。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

一陣相互問候,話題自然回到了四十五年前。一幕幕當年的情景不禁展現在我倆的眼前。

我和王正德是老鄉。他本不該分在12O炮連。由於站錯了隊,我們有幸成為了同班戰友。我倆一同到連隊,分在二排五班。班長張學明,副班長是張明啟。班裡的老兵蔣照根是上海人。他的話我們聽不懂,聽他講話我們只好瞪著眼。甘肅武威老兵楊福的馬車趕得好。一個響鞭,馬兒就飛快地奔跑。馬車象離弦的箭一樣疾馳,把我們這些從未坐過馬車的新兵嚇得打抖。張大常是副班長張明啟的老鄉。他是73年的兵,平時顯得有些木訥,做事慢條斯理的,但他為人很忠厚。剩下就是我和王正德兩個新兵了,都是74年從四川金堂入伍的。

連隊前後是兩排一字型營房。指揮排和連部在南邊的一幢房子里;一排和二排在北邊的一排。飲事班和餐廳在這排房子的西面。後邊是過冬儲藏食物的菜窖。後來,我們又親手建造了馬廄、車庫以及各排的存放室。現在回想起來,連隊周圍的白楊樹還歷歷在目。

(一)

四川兵到了連隊,不太習慣三餐都是饅頭加玉米碴子粥。剛到老兵班,班長就故意逗我和王正德說,沒有白米飯吃心頭髮慌吧,新兵蛋子們!他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把我們弄傻了。

班長是69年入伍的河北老兵,很霸氣,比新兵班的鞏玉璽班長要威嚴的多。在他面前,我們感覺全身都在發顫。但我心裡想,總會比在新兵班時要好些嘛。至少吃飯有桌子,睡覺是炕鋪,還很暖和。

第一次面對那一字型的通鋪,我的兩眼頓時瞪得圓圓的。進門左側是一口水池,池中裝滿了水。右側炕鋪一通到牆。炕頭牆上掛著一面內務整理先進班的流動紅旗。窗檯兩側的漱口杯、毛巾和牙刷,整整齊齊地列成一排。炕鋪上平整地鋪著雪白的床單,其形狀、大小一模一樣。象綠色豆腐塊一樣的棉被放在上面,十分耀眼。這裡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我暗自思忖,心想這要比在新兵班強多了。吃、住、睡和學習,甚至班、排會都在地窩子里開的日子結束了。

安排鋪位時,班長有意把我和王正德分開,怕我們一起說俏俏話。

那時張明啟還是副班長。他看上去憨厚忠誠,感覺話語不多。正統的國字型臉上雙眼炯炯有神,身體十分健壯。

第二天起床後,張啟明親切地把我叫到操場邊的樹下。他問我昨晚睡得好吧,炕上暖和嗎。我說一覺到天亮,好安逸了。他問我什麼叫安逸。我說就是好得很的意思。

接下來他告訴我了很多事情,大概就是關於一個新同志應該如何積極主動,怎麼去學會做好事,幫助老同志洗衣換鞋墊之類的事。在結束談話,他輕輕地拍拍我的肩,又叮囑道讓我記著每晚睡覺前給爐子加煤,中途也要起床加一次;早上要把洗臉水燒熱。他最後說,昨晚就是老同志張大常幫你加的。他這一提醒,我還真想起了昨晚班務會結束時班長一再提醒要加煤的事。昨晚我緊挨著班長睡,好象他還捅咕了我幾下。

談話後,王正德偷偷地問我副班長都說了些什麼。我將與副班長的談話內容如實地告訴了他。王正德笑著說,我還以為你挨了副班長的罵。

雖然這次談活的時間不長,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情景,明啟副班長輕輕地拍著我肩膀的舉動,以及他那猶如哥哥對待弟弟一樣和藹可親的神情,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時間長了,我漸漸地懂得了部隊所形成的很多光榮傳統。談話交心,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個方面。

(二)

陽春三月,在南方已是柳樹開始萌芽的時候了,可伊犁河谷仍然被冰雪覆蓋著。部隊下達和安排的任務,我們無論有任何困難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作為新兵,自己搞不懂的事情太多,又不敢多問。比如到很遠的河灘去撿石頭,並且還要不斷地將這些東西用爬犁拉回到連隊去。這些石頭還要以班為單位堆放整齊,等著連里來量尺驗收。

在這過程中,張明啟副班長總是護著我。大石頭有幾十上百斤重,他從不讓我搬,怕我傷著手腳。完成撿石任務後,我們又三天兩頭地到山上或河套里去砍樹條,打捆往連隊扛。每每遇到做這些活計時,我就想不通部隊要這些東西做什麼。

沒過幾天,我們就遭遇到了雪夾雨的惡劣天氣,還帶上級別很高的大風。班長傳達連部指示,以後的三天就是在室內進行學習,學什麼《三大條例》。這可在我們在新兵班就已經學得滾瓜爛熟了的。我們考《條例》課,門門都是優秀。我心想這還有什麼要學的。

但我們還是排里集中學,班裡分開學;寫日記,作心得,談體會,忙的不亦樂乎。經過《條例》學習,部隊的風氣和士氣還是為之大振。班長講話時,全班都坐得整整齊齊的。大家雙手放膝,腰桿挺直。不時遇到連長和指導員來各班、排檢查,大家就會迅速地起身齊聲問好,接受首長的檢查或提問。

進入到四月,美麗的那拉提大地開始復甦。山腳下的野蘋果樹和河畔的白楊樹開始發芽。人們可以漸漸地感覺到春天來了。很快,大家就度過了歡樂的"五一"國際勞動節。

節日一過,班長就叫副班長張明啟在炕下把鐵鍬拿出來,人手一把。這要幹什麼,這對於南方入伍的我可是件新鮮事。第二天太陽一出來,全連就集合了。大家扛上鐵鍬,就排隊出發到了營房東面的那塊黑坳坳的土地上。很快,各班、排的任務就明確了。大家你追我趕地開始翻地。原來是要種土豆。後來我才知道,入伍第一天吃的土豆和白菜都是大家頭年自己種的。

回想起從新兵訓練到連隊里的數個月,除了在新兵班的走步操練、打了五發子彈、投了一枚手榴彈之外,接觸最多的就是進河灘撿石頭、上山拉伐木頭、砍樹條和翻土種土豆。難道這就是部隊的生活。這個疑問後來不久就打消了,這些都是為了部隊建設的需要。

班就是一個戰鬥團體,當時自己的體會還不深。多少事都是幾經風霜,崢嶸歲月愁。

初中畢業就進入到了部隊,自己把班長真的當成了大哥,副班長就是二哥。班裡大小事都是班長說了算。班長的嘴,副班長的腿。但凡干體力活之類的事,都是副班長帶著大家一起乾的。但每晚的班務會上,班長還是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你的種種不對。第二天,副班長又只好去做受了批評的戰友的思想工作。在當時的流行語言中,這叫談心。

我們用當時撿回的石頭和拉回的木頭,在營房北邊做了一大馬廄。近3O匹駿馬有了棲身之處。駿馬是戰友。我們的戰鬥武器12O迫擊重炮,全靠馬兒來駕馭和助力。我們把這些軍馬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我為祖國守邊防。作者彭述剛。

圖片老槍提供。

120炮連組建於1969年。首任軍官為(前排左起)副指導員劉德功,連長單炳有,副連長程恩樹,指導員王哲師;(後排左起)司務長閆文才,二排長孫慶福,指揮排長姜占平,一排長張咸國。指導員王哲師後調二營任教導員。劉德功後繼任炮連指導員。程恩樹後繼任炮連連長。孫慶福後繼任炮連副指導員。一排長張咸國後調二炮連任付連長。司務長閆文才後調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兵團現役904部隊任指導員。

圖片老槍提供。

64式120迫擊炮。

圖片老槍提供。

鳴謝:本文引言和圖片皆來源於作者的戰友老槍友情提供。作者對此表示衷心謝意。

作者簡介

彭述剛,男,成都金堂人。1973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文書、上士、司務長、排長和副指導員。八十年代轉業後,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監察局、縣綜合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縣總工會從事領導工作。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班長張明啟

小編後記:

世界上最早的60毫米迫擊炮,是19世紀初由法國人布郎德所發明的。該炮戰鬥全重18.5公斤,射程1763米。隨後,世界各國大都以此炮為藍本來生產輕型迫擊炮。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開始自行研製120毫米迫擊炮。設計人員創造性地改變了座鈑的結構,用梯形結構代替了傳統的圓盤形座鈑,極大地減輕了炮體的重量。該迫擊炮改用新型緩燃火藥;大幅度降低了膛壓,解決了射擊的穩定性問題。該炮於1964年批準定型,命名為1964年式120毫米迫擊炮。迫擊炮全重174公斤,比仿蘇的 55式120毫米迫擊炮減重101公斤。我國後來又研製了1986年式120毫米迫擊炮,射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據軍事專家評估,該炮的性能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責任小編:青冰小姐

高貴者有高貴者的歷史;卑微者有卑微者的歷史。

只要是人,就是歷史。

歡迎掃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西先生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記憶|往事如煙|活雷鋒的故事

TAG:達西先生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