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戲說明朝武宗與正德通寶

戲說明朝武宗與正德通寶

明朝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一1521年),是大明第10位皇帝,年號正德,在位16年。其崇尚武略,曾立過戰功,平過叛亂,卻又貪杯好色,東西遊幸,因此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是一位頗具爭議,又富傳奇色彩的皇帝。

有趣的是,正德皇帝在位時間雖長(1505一1521年),卻一直未鑄行錢幣。我們平時能見到正德通寶錢幣,有小平錢,還有各種花錢,但都系後世鑄造。

為何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不鑄造自己的錢幣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首先,這與朱厚照的性格特點有關係。回顧這位少年天子短暫的一生,他完全不像他父親朱祐樘那樣敦厚穩重,而是從小放縱不羈愛自由,渴望突破皇宮的束縛。他平時最喜歡騎馬射箭,以武略自詡。

據明史《武宗本紀》記載,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邊塞重鎮大同受蒙古大軍入侵,正德帝自封威武大將軍,御駕親征,經過激烈戰鬥,最後取得勝利。戰場上,他還親自斬殺一名蒙古敵兵。

而另一方面,正德皇帝特別愛玩,他建豹房,內置美女野獸,以供玩樂,又時常微服私訪,留下許多游龍戲鳳的風流韻事。山西大同的鳳臨閣酒店,就因當年正德皇帝和女老闆李鳳姐在此幽會的愛情故事,而久負盛名。皇帝本人如此,不免使得舉國上下,也到處一片文恬武嬉的景象。

試問此皇帝忙著練兵打仗,忙著玩兒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鑄造錢幣呢?加上他的擅長是武略,經濟治理方面是他弱項,本來對鑄造錢幣,就並無興趣。故正德朝未鑄錢,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大明王朝初期,以紙幣為主,銅錢為輔,鈔錢兼用。其歷經276年,先後有16位皇帝,卻只有10位鑄過錢幣。可見,也並不是只有正德皇帝才不鑄錢幣。在他之前,只有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祐樘這四位皇帝鑄過錢幣。

而他父親明孝宗朱祐樘,被譽為一代明君,不僅鑄造了錢幣弘治通寶,還開創了弘治中興的風清氣正局面。到了正德年間,民間白銀交易已十分普遍,並逐漸取代紙幣,成為主幣。當時洪武,永樂,宣德三位皇帝的銅錢尚有積余,前朝各代的錢幣也允許使用,且在流通的錢幣中所佔比重較大。故正德朝鑄錢並非當務之急。

後來,正德帝迷戀江南水鄉,置朝政不顧,坐船游幸,沿途勞民傷財。最終自食其果,公元1521年秋,他在南京清江浦釣魚,舟覆落入江中,本來就被女色掏空的身子,又溺水受了寒,很快得病,回宮後不治而死。享年30歲,並無子女。

正德一朝,可謂游龍戲鳳,文恬武嬉,把先帝明孝宗弘治中興的成果,瞬間就揮霍一空。明武宗這種奇葩,是明朝的政治形態特產。

朱厚照雖死,但在清朝,民國,甚至外國,卻都鑄造過正德通寶,有小平光背,背單龍戲珠,雙龍戲珠,游龍戲鳳,龍鳳呈祥等,品種可謂豐富。

後世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正德通寶?難道是為了紀念這位風流天子嗎?

他雖有功績,但畢竟名聲不佳,後人何故這樣崇拜他,以至於造錢幣紀念?一時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是,因後世盛傳正德帝是游龍轉世,若攜帶正德錢幣過江渡河,便可鎮波濤,保平安。於是民間紛紛鑄造正德通寶。但殊不知,朱厚照自己正是溺水身亡的,後人慾靠此過江泥菩薩來保佑,豈不成笑談?另一說法,因正德兩字,寓意深刻,在歷史古訓中就有「正身之德,利民之用」的說法,其表達了老百姓對君王的美好意願。加之錢幣配以龍鳳圖案,頗具喜慶感,又充盈生活情趣,用於祝願愛情幸福,夫妻和諧,吉祥如意等,甚為妥當。故後世鑄造正德通寶各類花錢較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眼中最英明的明朝皇帝,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朱棣
她是明朝的末代公主 國破家亡成為政治工具 最終懷有身孕鬱鬱而終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