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站在5G+無人駕駛的最強風口

他站在5G+無人駕駛的最強風口

很多人炒股喜歡追逐概念,什麼概念火就買什麼,過把癮就死。

然而君臨不喜歡這樣。

我們投資股票,本質上是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借錢給他擴大產能,等他賺到錢之後,估值抬升,再回饋我們。

那些涉足人工智慧、區塊鏈概念的網紅公司,別說毛利潤都沒有,即使有,競爭那麼殘酷激烈,你也不知道他哪天就破產倒閉了。

刀口舔血的事,幹得多了終究要遍體鱗傷。

我們更喜歡那些站在產業鏈上游的賣鏟人,門檻高,競爭小,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一旦下游風起,無論誰成了大贏家,誰又敗了,都不礙事。

他總能分得,一塊美味的蛋糕。

比如下面的兩家公司,你或許從來沒有聽過,但他們的股價穿越牛熊,在過去的許多年裡,奔騰不息。

(ROG月線圖,DJI)

(建滔化工月線圖,00148,HK)

上面的一家,是美股公司羅傑斯(ROG,DJIA),過去十年漲幅最高13倍,過去兩年漲幅達到213.98%;

下面的一家,是港股公司建滔化工(00148,HK),從2015年的7元左右升至最高49元,2年左右上漲超過7倍;

他們從事的,是一個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小行業:覆銅板。

1

覆銅板,也叫電子電路基材,不是業內人士,基本沒聽過。

聽起來也遠不如人工智慧、AR概念那麼性感,但是這個行業卻成了牛股集中營。

道理很簡單,科技革新非常快,城頭變換大王旗,各領風騷就幾年。

但是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無人駕駛,基礎硬體都要用到電路板,這是絕大多數電子產品達到電路互連,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部件。

簡而言之,不管你下游打什麼旗,發什麼騷,反正我的鏟子照賣。

覆銅板是印製電路板的基礎材料,近年來有些特種電子覆銅板可用來直接製造印製電子元件。

如果把各種電子產品比作高樓大廈,那麼覆銅板就好比鋼筋水泥一樣。

覆銅板是一個相對高度集中的行業,2016年前十大廠商實現產值73.28億元,占行業總產值72.39%。

前十大廠商中,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各佔據了3個,其它美日韓4個。

老大建滔,港股上市,我們就不談了,A股上市的老二生益科技才是我們的主菜。

生益科技,成立於1985年,從一個小作坊,一路打怪升級,如今已成長為年產值百億,全球覆銅板行業老二。

最開始發家,是花了60多萬美元購買了美國企業的一個產品配方,開始了覆銅板的生產製造。

殊不知,當初購買的產品配方,成了生益科技的搖錢樹,覆銅板更是30多年企業發展的主線。

如今,生益已經成為國內品種最多、規格最齊、技術領先、產量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覆銅板公司。

生益生產覆銅板,主要依靠三大原材料:銅箔、玻璃纖維布、環氧樹脂,分別約佔產品成本的32%、29%和26%。

本來嘛,這是一個很傳統、很穩定的行業,原材料價格也平穩,大傢伙的小日子都按部就班的走著。

誰知風雲突變。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忽然爆髮式崛起,導致一些上游的稀缺資源由於供不應求,漲價潮一浪接著一浪。

先是鋰礦,接著是鈷礦,然後銅箔價格也上了天。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銅箔價格漲幅超過50%。

另一方面,由於更加嚴厲的環保政策,一些中小廠商倒閉,導致玻璃纖維布、環氧樹脂供給開始出現短缺,玻纖2017年開始價格上漲了50%,樹脂價格上漲超過了20%。

按照上游漲價,下游捂胸倒地的慣例,從邏輯上推演,下游的覆銅板廠商應該相當難受。

但事實恰恰相反,生益科技的日子過得反而更滋潤了:

3月28日,生益科技披露年報,2017年實現營收107.52億元,同比增加25.92%;歸屬凈利潤10.75億元,同比增加43.63%。

不僅營收增長,生益科技的毛利率也在不斷增長,從2013年的14.97%增加到2017年三季度22.06%。

本該捂著胸口倒地的生益,反而嗷嗷叫的一柱擎天。

這背後有什麼天大的秘密嗎?

2

答案還是要回到行業特性上。

許多人會有一個誤區,以為覆銅板也就是簡單的做一下低端的加工而已。

真相卻沒那麼簡單。

優秀的覆銅板產品,對尺寸穩定性、耐熱性、平整性,銅箔與基板及基板材料層間的粘接性、鑽孔性、孔金屬化、耐化學藥品性、吸濕性等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這要求掌握全面的生產工藝及方法,並且要求企業在長期的研發和生產中積累樹脂改性、層壓工藝、界面處理、產品試驗和檢測等方面的持續創新能力。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積澱,依賴工匠精神的行業。

覆銅板用來做PCB,但是它的下游並不是PCB廠商,而是終端廠商。一般終端廠商在向PCB廠商下訂單的過程中,會直接註明覆銅板的供應商。

也就是說,覆銅板是直接向最終產品負責,可見其在電子產品中的地位顯赫。

同時意味著,覆銅板廠商要越過PCB廠商,直接接入終端廠商的認證流程,通過後才能進入其供應鏈。

通常來說,認證流程從首次接洽開始,到終端廠商的驗證通過,需要經歷長達24個月的考察周期。

即使首次認證成功,以後的每一次新產品認證,也要經受6-12個月的考察周期。

產品和資質,幫助生益科技建立了一道厚實的產業壁壘。

正是這種壁壘,讓這個行業的集中度變得很高,前10名佔了全球產能的70%以上,不管下游是誰,都得跟這幾家買單。

如今,生益的客戶名單包括:華為、中興、博世、烽火、大唐、諾基亞、西門子、索尼、三星、格力、飛利浦等。

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客戶,產品也被廣泛應用在家電、手機、汽車、電腦、航空航天工業、通訊設備以及各種電子產品中。

相反,我們再看覆銅板行業的下游:PCB行業,日子就差太多了。

整個行業集中度分散、競爭激烈,賺的確實是辛苦加工錢。

一邊是高集中度的行業,一邊是低集中度的行業,誰的議價能力強不就一清二楚了么?

所以當原材料漲價的時候,生益科技臉不紅心不慌的就把價格漲上去了,覆銅板漲價幅度甚至比原材料更大,毛利率節節攀升。

漲價的鍋,你們背。

遇到這樣的對手,就問你怕不怕。

2017年,覆銅板價格一路走高,進入12月份以來,崑山地區由於環保原因,有270家企業全面停產,這其中有一些玻纖布、環氧樹脂廠家、覆銅板廠家。

覆銅板趁勢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漲價潮:

不過,這一波價格上漲的錢,可以認為是意外之財。

意外之財是不可持久的,真正的行業大趨勢才是搖錢樹。

2017年10月9日,生益設立江蘇生益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50萬平方米高頻通信基板(高頻覆銅板)及50萬米商品粘結片項目。

這是生益首次專門為一個單類產品設立子公司,其目的,是為了響應真正的行業大趨勢:

高端覆銅板的需求爆發。

3

智能穿戴曇花一現,智能手機進入成熟期,電子行業似乎遭遇了天花板。

然而風平浪靜之下,早已暗流涌動。

終端場景中,虛擬現實、智能汽車、5G都處於爆發的前夜。

先說5G。

國內已經確定2020年開始規模化商用,在剛閉幕的冬奧會上,韓國電信已經推出5G服務。

相比傳統4G通信,5G通信頻率更高,所以傳播速度更快。但是傳統的材料對高頻通信不太友好,這個時候就要選擇那些電磁損耗低的材料了。

比如iPhone X中,把傳統的LDS天線換成了最新的LCP天線,就是因為後者的電磁損耗約為前者的十分之一。

傳統的低頻通信電路中的材料會阻礙5G信號,能夠滿足高速傳輸、低傳輸損耗的高頻、高速基材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業界預計,5G時代高頻高速基材的市場需求將是10倍起步的。

還有無人駕駛市場。

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最關鍵一環是車載雷達能精確的檢測車輛的速度、加速度、距離等信息。

目前的車載雷達,主要是超聲波雷達,檢測距離只有10米,只能用來泊車。

而未來的毫米波雷達,頻率高、波長短,測量精度高、傳輸速度快,測量距離可以達到200米。

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將達到7000萬個,5年平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

毫米波雷達的頻帶有24GHZ、60-61GHZ、76-79GHZ,頻率非常高,所以智能汽車領域的高頻高速基板市場也會爆發。

除了通信領域,在消費電子、物聯網、軍工雷達,對高頻高速基材的需求都在暴增。

可以說,高頻高速基材簡直就是覆銅板界的未來超新星。

4

超新星美麗耀眼,但要摘取這顆美麗的星星,並不那麼容易。

首先,高頻高速基材的原料複雜,需要特製的銅箔、玻纖和樹脂,樹脂中還要添加獨特配方的添加劑。

然後,工藝也更加複雜,需要高溫熱壓等特殊工序。

所以,行業內只有頂尖水平的廠商才能生產。

有了獨門手藝,價格還不是我說了算。

普通的覆銅板價格大概100-200元/張。

高頻高速基材價格可達600-3000元/張,價格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普通覆銅板的毛利率大概在 20%左右,行業龍頭羅傑斯(ROG,DJI)的高頻板毛利率可以達到50%。

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覆銅板7.07萬噸,出口額4.44億美元,平均0.628億美元/萬噸;

進口覆銅板6.2萬噸,進口額8.09億美元,平均1.3億美元/萬噸。

中國覆銅板出口量更大,但均價不到進口價的一半,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技術含量還不夠高,難以獲得更大的附加值。

現在,瞄準這塊高頻材料的業界先鋒有兩位:

第一位,是去年IPO被否的中英科技,被否後,新產能要上馬,沒錢了;

第二位,就是我們的主角了。

早在十年前,生益就成立團隊攻堅高頻材料, 與國外一線廠商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在部分技術以及產品上已經超過美、日廠商。

2016年,生益的電路基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的驗收,是國家唯一一個電路基材研究中心,堪稱國內覆銅板研究領域的珠穆朗瑪。

2017年,生益科技研發投入4.69億元,佔主營收入的4.36%,看起來少了點,但跟同行比起來,那就多太多了。

金安國紀,上半年歸屬凈利潤才2.62億元,研發投入0.52億,佔主營收入的3.12%;

華正新材就更少了,2017年凈利潤僅0.94億元。研發投入0.6億,佔主營收入的3.96%;

可以看出,無論從量還是佔比上,生益在研發上的投入都是獨孤求敗的。

這才讓他有底氣比別人看的更遠,行動的更早。

很早以前,生益科技就瞄準高頻板材市場,建設了一個年產150萬平方米的高頻通信基板(高頻覆銅板)及50萬米商品粘結片項目。

這個項目預計2019年投產,那時,正是5G預商用元年。

所以,牛股是如何煉成的?

簡而言之:

首先肯定是行業需求爆發,內生力充沛;

其次自然是產品技術過硬,競爭力強大;

兩者兼備,終成大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一站式塗刷,他讓生活更簡單
為什麼這麼人做假茅台生意?開張一回就夠吃一年了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