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雲在商言商,美國該放下「逆差」的執念

馬雲在商言商,美國該放下「逆差」的執念

中美貿易戰黑雲壓城。在這個當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於4月11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貿易戰扼殺就業、機會和希望》,以一個致力於連接中美企業和市場的企業家視角談了對中美貿易的看法。馬雲認為:把「貿易逆差」當作一個傷害經濟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他說:中國的製造業對美國來說是「貿易逆差」,但是美國的服務業對中國何嘗不是「貿易逆差」?美國農戶和中小企業家是貿易戰的最終受害者。

在1988年的一檔脫口秀節目中,42歲的特朗普對當年美國最大的逆差來源日本大加控訴。30年之後,特朗普的控訴目標換成了中國和歐盟。特朗普一直在拿中美貿易美方一年逆差5000億美元來說事,執念這是美國在吃虧,希望中方每年減少1000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

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已表態:貿易順差逆差是市場力量決定的,是由美國整體經濟政策、經濟結構來決定的。而削減1000億美元逆差,意味著要麼美國對華出口激增50%,要麼中國對美出口降低20%,這都是不可能的事。

將「貿易逆差」當成本國吃虧,是外國在損害本國利益,這種原始的重商主義認識,既不符合事實,也被美國國內產業結構帶歪了。馬雲就拿蘋果手機舉了例子:蘋果公司在加州開發專利晶元和操作系統,由中國生產商把韓國生產的部件組裝成成品,當韓國和中國從銷售配件和組裝成品中得到一些微利時,美國拿走了幾乎全部的利潤。

早在2010年時,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教授邢予青就蘋果手機為例,證明了傳統貿易統計誇大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次經濟學家克魯格曼也認為,特朗普聲稱中國對美順差5000億是垃圾經濟學。「為什麼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如此失衡?答案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統計錯覺。中國是一個大組裝廠。」

雖然,經濟學家一再給特朗普「上課」:貿易逆差不等於美國受損;提高關稅就是向本國消費者收重稅;提高關稅也未必能解決逆差問題。但是,特朗普還是執著拿貿易赤字說事,這是因為貿易保護本身深深嵌入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成為鼓動選民、選邊站隊的「道具」。

經濟史學家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 Irwin)在新書《貿易的衝突》(Clashing over Commerce)中探討了影響美國貿易政策的經濟和政治因素。從歷史上看,共和黨人之所以成為貿易保護主義者,是因為他們需要捍衛東北地區製造業選民的特殊利益;而由於代表著不同的選民訴求(例如南方的出口商),民主黨人並沒有那麼傾向保護主義。早在100多年前,紐約眾議員塞繆爾·考克斯(Samuel Cox)就發現,保護主義對國家的部分「有利」是建立在其他部分的犧牲之上的。事實上,貿易保護已經與美國國內的「愛國主義」捆綁,成為政治秀,比如,當年有許多議員其實希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他們知道這一定會通過,但是他們就是不想被看到自己投了贊成票。

所以「貿易逆差」是個錯誤的問題,而貿易戰就是一個錯誤的手段,以民粹當選的特朗普這麼做,只會傷及票倉。中國政府已公布了對包括大豆等農產品在內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場,年出口額140億美元,佔美國大豆出口份額的65%。貿易戰的結果,受害者首當其衝是美國的農戶和中小企業者。

其實,在商言商,「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才是正道,這對中國有利,對美國也有利。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國底特律舉行美國中小企業論壇,論壇主題是「連接世界」(Gateway 17),有超過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和合作夥伴出席該論壇:華盛頓第三代櫻桃種植者成功地將大量櫻桃賣給了中國消費者;費城的一家家族藥店Lucky Vitamin通過阿里巴巴電商平台銷量很好…… 當年5月4日,美國《新聞周刊》刊發題為《貿易戰中的「萬能傑克」:馬雲勇闖矽谷,或能修復中美貿易逆差》的封面報道,認為馬雲所代表的中國電商平台,將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和價值。

事實上,2010 年至今,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保持30%+的複合增速,2018年交易規模將達到8.8萬億元。中國快速崛起的3億中產階層,相當於整個美國的人口,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大的歷史機會,美國願不願抓住?死揪住「貿易逆差」作文章,搞貿易壁壘,註定沒有前途。

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是全世界的機遇。中國已經表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該美國有所反饋了。

荔枝銳評:lizhirp

理性不偏激,溫和有鋒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枝銳評 的精彩文章:

《金錢世界》:富人的邏輯我們不懂

TAG:荔枝銳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