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小米對工業設計有多重視?!

小米對工業設計有多重視?!


CMF設計軍團


致力於推動CMF行業發展


關注


年度會員


業務增長


快速驗證


手板模型


加群交流


CMF行業群


課程學習


專業實戰








本文轉載自:設計瘋人院


小米近年實現工業設計4大獎的金獎大滿貫


中國唯一




雷軍又在今年兩會


提出關於大力發展中國設計產業


全面提升中國設計水平的建議:


1成立國家級設計促進機構,優先發展工業設計。


2在製造業發達城市成立專業產業園,創造設計業和製造業良好大環境。


3大力加強設計人才引進與培養,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4為設計投入巨大、帶動效果明顯、成績優秀的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和獎勵。


5升級現有國家級設計獎,搶佔設計業話語權的制高點。




那麼小米對工業設計到底有多重視?


李寧寧

:在小米生態鏈部門,工業設計能參與到產品定義、工程、量產的全流程,並擁有相當的話語權。生態鏈部門其他團隊的同事都認可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也都會為設計提供背書。





小米生態鏈設計總監


李寧寧






 你的經歷和日常的工作內容是怎樣?  


經歷

: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系本科畢業作為汽車內飾設計師工作兩年後,申請赴美攻讀工業設計碩士。在幾個offer中,因為當時的老闆,也是Art Center Ccollege of Design交通工具系校友 Shizuki Kajiyama 的一句「 ACCD is the cradle of baby star designers.」 最終選擇了該校Graduate of Industrial Design專業。


畢業後,在美國實習工作,回國加入外資設計諮詢公司。


於2011年2月加入小米,任職至今。


日常工作

:負責小米生態鏈小米/米家品牌大多數(非全部)產品的工業設計,由下屬設計師負責具體設計實現及後期量產追蹤,我負責與他們討論制定設計方向,設計評審,解決疑難問題。


車輪戰式工作形式。


這樣的工作內容是你喜歡期望的嗎?是否有些具體的設計也要投身其中?


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項目領域多元,內容有趣,對於設計師來說非常過癮。


「車輪戰」式的工作方式當初沒有預期,因為無論是業務所需人數還是項目數量都在短時間內劇增。所以我本人目前已經不再自己動手建模渲染了,主要工作就是和設計師一起思考設計方案,推敲所有具體的設計細節,以及解決各種工業設計與硬體設計、後期量產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相當具體的設計工作。








 說小米體系里的產品,你有一票否決權?這種否決的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




並沒有一票否決權。


有投票權,我的標準是:1沒有設計相似性爭議;2設計質量達到小米生態鏈標準。


說到相似性,小米的一些產品確實有和其他品牌的產品有相像,這個怎樣理解?


盡量避免相似性爭議是我們團隊的自我要求。如有不周,我們繼續努力。


另外,之前也提到我本人「負責小米生態鏈小米/米家品牌

大多數(非全部)

產品的工業設計」,所以部分產品是由具有較強工業設計能力的生態鏈公司主導設計的,比如小米手環1S以後的版本(華米)、小米空氣凈化器(智米)、小米九號平衡車(Ninebot)等等。我們團隊參與很少,我個人對這類產品也沒有最終決策權,更沒有一票否決權。如果是生態鏈公司自主品牌的產品(一般用戶可能誤認為與小米具有強相關性),那就更不在我們評審或把握的範圍之內了。








 之前你有說過 

:設計是尋找產品原本的狀態,這句話怎麼理解 ?


我們的設計方法論是:首先尊重內部硬體設計的合理性,該長什麼樣就長什麼樣。其次,保持簡約的風格:包括造型和交互,一般會採用最基礎的幾何形態,不刻意設計無意義的裝飾造型或細節。以上有助於:1降低受眾對產品的認知難度,提高設計接受度;2體量緊湊,設計效率高;3產品易於融入使用環境,自洽不突兀;4提高生產良率,合理控制成本。



很多品牌都表達(定義)自己的產品簡約易用,那麼能導致小米勝出的因素有哪些?


要實現簡約易用,更核心的是從產品定義開始就處處為之設想:「是否滿足剛需,解決痛點?」、「是否是高頻核心功能?」、「能否讓用戶做到直覺化交互?」等等。如上,產品的設計過程就在不斷地詰問自己。


小米/米家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工業設計之外,應該是產品定義能力。








 看你之前要找關於硬體交互的書,是遇到怎樣的困惑 ?現在有答案嗎?


小米/米家生態鏈產品線涉及到多個品類,我們想在外觀上統一其核心的交互界面(即顯示、按鈕等)。也想通過科學的交互設計方法論得出設計最合理的解(未必是最簡潔的解,因為最簡有可能會犧牲易用性,增加用戶學習成本,所以是最合理的解)。這是個系統和長期的工程,我們需要持續探討研究。  



這個系統的建立應該很複雜,價值也很大,在你看會包含哪些模塊和內容?


具體來說是所涉及產品線的軟硬交互操作部分。(當然我不能透露具體有哪些未上市產品。)軟硬結合的產品,兩者交互互相影響。舉例來說,Nest溫控器一轉一按一顯示的交互與智能手機一按全觸屏幾側鍵的交互體驗就有多麼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硬體設計背景的設計師,我自己覺得很有必要學習一下軟體交互設計的思路。








小米的風格形成有受到哪些品牌或因素的影響 ?


(僅代表小米生態鏈而不是泛小米體系回答該問題)同第4問: 我們的設計方法論是:首先尊重內部硬體設計的合理性。其次,保持簡約的風格,不刻意設計無意義的裝飾造型或細節。以及基於問題4中提到的4個方面的考量,慢慢形成了小米生態鏈產品現在的設計風格。並不是先有主觀想要參考的既有品牌。









設計師是否優秀,你覺得哪些素質很重要?


1高度的審美能力;2大量的產品見識積累;3綜合產品觀:即對產品定義、市場定價、目標用戶等理解認識;4造型和硬體交互設計能力及邏輯;5 後期量產經驗積累,包括基礎模具



知識、CMF工藝經驗及管控能力。







 小米做「新國貨」那麼認為中式的設計是必須的嗎?


如果把中式設計狹義地理解為傳統中國視覺元素運用,我個人覺得略為刻意,也僅能滿足一部分人群的審美需要。從時間軸上看,傳統中國視覺元素是符合曆代當時中國人的審美或生活方式需要而形成的視覺要素。因此所謂現在的中式設計是符合當下中國人主流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是否必需體現祥雲、葫蘆,蝙蝠、壽桃已不重要。







關於CMF設計軍團:

CMF行業第一平台,由Samy團長創辦,致力於推動CMF行業發展,專註於CMF探索研究與分享傳播。為主機廠提供CMF創意資源支持;為供應商提供精準業務對接;為高校提供CMF教學支持;為設計師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對CMF的踐行與感知,詳詢可加軍團微信:CMFDESIGN999(請備註姓名、需求)


(掃一掃)加群、諮詢、交流、合作




為探索CMF深度與廣度,提升行業水平,軍團邀請到:


海爾、美的、格力、西門子、奧克斯、小天鵝、海信、康佳、TCL、松下、奧馬、長虹、飛利浦、創維、萊克、科沃斯、蘇泊爾、史密斯、美菱、九陽、海派、仁寶、羅技、華碩;Apple、華為、小米、三星、OPPO、聯想、中興、vivo、酷派、魅族、樂視、Motorola、傳音、努比亞、奇酷360、一加、美圖;微軟、intel;寶馬、大眾、廣汽、北汽、上汽、一汽、長安、長城、吉利、海馬、江淮、比亞迪、奇瑞、現代、中車、陝汽、東風、濰柴、蔚來、泛亞、小鵬、寶沃、伊狄達、開雲、同捷科技;佳普、老闆、正大、模德、奧普、櫻花、歐普、歐派、顧家、華帝;杜邦、庫爾茲、巴斯夫、陶氏、PPG、蘇威、阿克蘇諾貝爾、3M、艾文德、LG;武漢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央美院、天津科技、天津工業、廣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浙江理工、浙江工業、中國地質、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西南交通、廣東工業、華南理工、華南工業、華南農業、安徽農業、哈爾濱理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色彩設計研究中心、中國流行色協會、中國色彩中心、愛色麗&潘通、新材料在線、艾邦高分子、江南大學&卡秀堡輝聯合創新實驗室、榮格、YANG DESIGN等諸多業界同仁,分別來自家電、3C、汽車、家居、資源方、學術界、第三方平台、設計企業等,共同探索CMF,助力行業發展。


用心研究分享


設計、材料、工藝、趨勢、文稿、資訊


CMF設計軍團免責說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對於行業的個人看法,作為分享交流。本文引用的圖文、數據等其它內容,來源於網路或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用於學習之用。任何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您自己承擔。如需轉載,請與軍團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MF設計軍團 的精彩文章:

2018新銳家居產品設計集合,每一項都是奧斯卡般的重量級

TAG:CMF設計軍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