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親媽相處好難

與親媽相處好難

事實上我和我媽已經不是一個星球的物種了。

我們有多不同,大概有100多條吧,隨便列個十幾條:一、如果我國要表彰「最節儉標兵」,那我媽一定榜上有名,比如:生活用水一定要利用兩次,洗了臉的水如果不拿去沖廁所,而是直接倒掉就是浪費,這導致了每次我和她出去吃面要不要加豌豆都要商量;

二、她總認為存錢可以致富,而我基本上對錢的態度就像前男友,看見心裡就硌應,只有買買買才達到內心的安寧;

三、她可以連續十幾年如一日的建議我去考公務員,希望我找個男的活的嫁了,我就去嘗試了好幾種行業直到年齡超限(35歲以上不給報考),談了一籮筐不靠譜的戀愛;

四、她打牌總贏錢,我逢賭必輸;

五、她是一把做生意的好手,可惜抱著國企大腿不放,錯失了當富婆的機會;我到目前為止做生意沒賺過什麼錢,還賠了不少;

六、她超級愛吃魚,我看到魚就想吐;她喜歡吃米,我是面痴;

七、她堅信同性戀可以被掰直,且算康復,我只能呵呵的告訴她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八、她是NO女士:不好看,不吃,不買,不要,不去...,我是YES君,好呀,好看,好吃,買呀,去呀,這就來;

九、她認為我身上所有的缺點都是天生的,都來自父方,且不可改變,於是我背著她買了上千元的課程和上萬元的書;

十、她總覺得自己命苦,我總覺得自己幸運;

十一、她很漂亮,我挺丑;

十二、她總覺得自己老了,我覺得她還挺年輕至少看上去比同齡人要年輕的多;

十三、她特孝順她媽,我總把我媽忤逆哭。

顯而易見,我簡直就是為了和她對著干而生啊,簡稱「逆子」,哦不對,是「逆女」。然而,截至今天我們竟然在一起生活了8個多月×24小時,這是我從高中住校以來,21年間,母女一起生活的最久的一次,而且在未來的幾年裡,這樣的生活還要繼續,她不但要當我媽,還要當我寶寶的外婆和保姆,甚至我的同事。刀光劍影可想而知。「變態」,「古怪」,「不孝」是她給我貼的標籤;「固執」,「逞能」,「自戀」是我回敬她的。在多少個失眠的夜晚和沉默的午後我都在思考:母女一場,如何到了這般田地,何況我和她都不是不講道理的人,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了。她甚至嫉妒我的朋友,說我對朋友比對她好多了,我聽後很難過,並再次陷入沉思。我們原本不這樣,相反還很相親相愛,離開家的20年間我每周都會跟她通電話通視頻,無話不說,形同姐妹;過年基本都回家,為她準備禮物,她為我準備好多好吃的。為什麼現在生活在一起了,反而不知道怎麼表達愛了,還陷入不停揭短翻舊賬的互相傷害中?畫風是這樣的:我是一枚隨時隨地會爆的炸藥包,她成了一個自怨自艾隨時隨地傷心難過、身體不適的林黛玉。嚴重時,我如大石壓胸口喘不上氣來,她如惡魔在身後想跳樓。情急之下,採訪了閨蜜團,心想大概人人都相處不好吧,很打臉的是:大多數人都相處的很好!這有點讓我自慚形穢,同時她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示範,讓我反省許多。比如語氣,是核心問題,令人傷心的語氣,無論對方是誰都該改;比如舊賬,就不該提,既然我會難受,對方憑什麼會不難受;比如擔待,小時候母親自然擔待我們多一些,現在需要我們要多擔待一些才是,這樣才是成熟,才是反哺;比如邊界,需要劃定,奇葩的是:爭吵成了我們劃定邊界的方式(每次爭吵過後,發現關係神奇的遞進了),彼此知道什麼話題是禁忌,當然如果可以和平劃定自然更好;比如生活習慣,需要磨合,彼此尊重和理解,我母親是59年生,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災荒年生加之家中變故,小時候是帶著弟弟討過飯的,後來生活好些了,也是工薪階層,勤儉節約的習慣也就保留了下來,這是美德,還環保,只要不太過分都該支持;甚至對待矛盾的方式還可以是允許矛盾存在,是哦,至少這樣我們都沒那麼對抗彼此了。即使20多年沒有生活在一起,我發現我們依然有一些共同點:

一、我們都比較容易緊張;

二、我們都喜歡用情緒化的方式溝通;

三、我們都是女人;

四、我們選男人的眼光都有問題(但她運氣比我略好);

五、我們都是母親;

六、我們都愛著彼此。共同生活的這些日子裡我重新認識了她,這些是在過去的30幾年裡未曾發現的:

一、她是一個間歇性的藍綠概念色盲(偶爾會固執的叫錯,大多數情況下又分得清);

二、她有密集恐懼症;

三、她最討厭蟑螂、白頭髮和皺紋。對了!還有壁虎;

四、她原本有點老花遠視的,可一年間居然轉為近視加散光,都是拜「派派」所賜,在一番爭吵後,她磨磨唧唧的卸載了;

五、她最喜歡的事從跳舞、打牌轉為思念我姥姥;

六、她愛我超過我愛她。是呀,一個美了一輩子的人,過去遇人不淑,現在從老媽變成老媽子,能不感慨嗎?而且在別人面前總是提著一口氣,只能在女兒面前感慨一下,絮叨一下,埋怨一下,而我這個女兒,基本上只會懟回去,她一定很心塞。個人感覺:只要不是獨居,和任何人在一起生活,都不容易的,何況對方是了解自己的底細一清二楚的娘。我姥姥是原版,我媽是2.0版,我是PLUS版,事實上或許我了解她更多一些,但我對人的看法基本如野草,是可以隨時隨地成長的,不能因為她是2.0版就視為過時,都是可以隨時升級的。比如,智能手機的使用、網購、手寫輸入、語音輸入,培訓她掌握這些,手機成了她的小金礦,各種領錢兌換禮品,買買買,玩的不亦樂乎;為了能共同學習,我會刻意在吃飯的時候打開課程和她一起聽;針對某個事件,我會主動跟她溝通,聽聽她的想法,通過交流,會發現,很多事情真的只是觀點不同(由於知識或生活背景不同),沒有高低對錯。為了鍛煉身體,帶著她練瑜伽,對長一輩的人,就得像對待小孩,不能光說「瑜伽很好,練瑜伽吧」,你得把瑜伽墊和視頻準備好(到這兒也沒用),還得手把手的帶著練,給她糾正動作,每天不厭其煩的強調好處,這樣她才有可能練上一節,然後你得堅持,她才有可能堅持。不曉得以後我們會不會再吵架,但目前關係明顯緩和了,心理學上說「共情」很重要,而表達需求、管理情緒、修訂語氣,在與任何人相處中都重要,無論對方是不是媽。後來,我發現,她連我們小區的最節儉標兵都排不上,居然有人把生活用紙和牛奶盒都拿來當廢紙賣,真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啊!而且在我一度瀕臨破產時,是她用平日里儲蓄和節儉的習慣救了我,所以永遠不要嘲笑母親的生活方式,這聽起來有點宿命,但母親原本就是自己命運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在每回遇到我身體無法支撐得突髮狀況時(第一次是崴了腳,第二次是出了車禍,第三次是我生孩子帶孩子),她都瞬間化身孫悟空,駕著筋斗雲打救千里之外的我,這看起來有點像她「過度養育」我,可諷刺的是我大部分時候的形象都是獨立自主彷彿可以搞定一切的女性。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正是因為有她這樣一位屢屢靈驗的大神,我自然而然的放棄了與不確定因素太多的異性建立深層次親密關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那樣做風險大、成本高、回報不確定;但依然從經濟學出發,不擔風險,就很難有高回報。所以有朝一日我得走出大神舒適區,找到另一位生活合伙人,讓她能放心的頤養天年。

關於「老」,在看過外婆的經歷後,我一度認為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也能感覺到我媽對「老」深深的恐懼,但又看到了意氣風發的王德順爺爺、日本DJ奶奶,他們即使80歲了,活的還像20歲,那是因為他們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不給自己貼標籤,我想我的母親,即使不想活的那麼先鋒,至少能夠選擇平靜與優雅。20來歲時,拿錯了牙刷,會認為只不過是沒睡醒;前兩天我媽拿錯了牙刷,就懷疑自己得了老年痴呆,恐慌起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事實上這兩個年齡段的人體能在身體健康前提下是十分接近的,「老」與年齡無關,而是一種心態,有人二三十歲就老了,而有人80歲還很年輕。任何時候如果都給自己貼上「老」的標籤,放棄學習,放棄提升,放棄夢想,那才是真的老了。過去有人誇我媽年輕漂亮時,她只會得意的一笑,現在同樣有人誇她年輕漂亮時,她會說:「漂亮什麼呀?都60了」。誰說60就不能漂亮,有皺紋就不漂亮嗎,赫本漂亮了一輩子,滿是皺紋的臉誠實而動人,劉曉慶臉上一條皺紋都沒有,你覺得哪個更美?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美,只要內心不老,保持健康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就會一直美下去,何況在我眼裡,我媽就是不老女神。

下回有人再誇她年輕漂亮時,我希望她能優雅微笑,說聲:「謝謝」。

祝大家都能和親媽愉快相處:)

矢量素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集肥皂的貓 的精彩文章:

TAG:收集肥皂的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