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打擊敘利亞,特朗普這是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打擊敘利亞,特朗普這是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導讀:人們十分擔心,特朗普對敘利亞的攻擊會不會引發美俄直接交手,從而帶來二戰後第一次大國間直接軍事熱戰?以及,到底怎樣看特朗普政府的敘利亞相關政策?

作者:趙楚,軍事戰略學者,專欄作家。

2018年4月7號,周六,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東不到30公里的東古塔地區,多瑪城,俄羅斯與伊朗支持下的巴沙爾政府軍對這一反叛軍孤立盆地的最後陣地發動了全力突擊。

這一天,一條來自這一叛軍最後陣地的消息震驚了世人——在包圍中從事醫療和人道主義服務的志願人員在推特上發布了幾段視頻,驚呼攻擊方可能進行了窒息性沙林毒氣轟炸,再次使用國際公約禁用的化學武器!

消息一出,美國總統很快表示不會坐視,英、法首腦也表示將跟進,共同採取強力措施。敘、俄方面則宣稱化武攻擊為「恐怖組織」捏造,面對迫在眉睫的美國打擊,俄羅斯甚至警告將有嚴重後果,將擊落來襲導彈云云。

人們十分擔心,特朗普對敘利亞的攻擊會不會引發美俄直接交手,從而帶來二戰後第一次大國間直接軍事熱戰?以及,到底怎樣看特朗普政府的敘利亞相關政策?

美國打擊敘利亞不可避免

2018年4月11日,北京時間20:35分左右,英國BBC News、中國新華網和及其他媒體緊急發布突發新聞,報道特朗普對敘利亞的打擊已經開始:推斷來自地中海上美國戰艦及潛艇的導彈攻擊了敘利亞疑似製造、儲存和運送化學武器的設施。這一緊急新聞沒有為後續的進一步更全面和權威消息證實,但已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引發巨大戰爭恐慌。從特朗普上任以來一貫行事風格看,人們都傾向於相信消息的真實性。而且,近日以來有關的新聞也從側面增加了消息的可信性。

化武攻擊新聞一出,作出最激烈反應的是英國特麗莎·梅政府,因為不久前剛發生在該國的索茲伯里神經毒氣刺殺俄羅斯前軍情局間諜事件餘波猶在,而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在內戰中絕地重生,明顯是2015年俄羅斯軍事干預和支持的結果,因此英國很自然對悍然使用化學武器表達激烈的憎恨之情。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敘利亞問題上一反當年在利比亞衝天熱情的法國也表示積極,馬克龍總理在事件發生後很快高調譴責,並表示法國將採取行動。

實際上,2017年敘利亞上一起疑似化武攻擊之後,美國在未獲聯合國授權的條件下已對敘利亞機場進行過一輪報復轟炸。據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莉表示,敘利亞使用飛機投擲的沙林毒氣炸彈最少導致90人死亡。美軍因此轟炸了敘軍軍用機場。但是,當時美軍重點尚在最後消滅IS實體的戰鬥,有限的打擊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顯示力量和倫理立場的象徵性舉動,所以此事並未引發擔憂。而此次人們最為擔心的是,渲染中的報復打擊是不是意味著美國政府將更大規模介入即將到達尾聲,並以巴沙爾勝利結束的內戰?尤其是,如果打擊波及駐敘俄軍,造成俄軍人員傷亡,會不會引發美俄直接對抗?

截至11日的新聞表明,最起碼美英法三國首腦已就準備中的打擊行動進行過磋商,打擊是必然的,問題只在打擊計劃的性質,打擊方式與背後的政策目標而已。對於打擊性質,是局部懲罰性行動,還是更大規模介入的先聲,可以從參與磋商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話里尋到蛛絲馬跡,馬克龍近日表示,打擊將嚴格對準化武設施——估計這就是大肆宣揚的軍事打擊的真實目標!

同在11日,若干有航班途經東地中海地區的民航公司已接到官方通知,要求其航班改變航線,法航和以色列航空等公司表示已經實行重新規劃的繞道航線。10日,特朗普總統臨時取消了原計劃的赴拉美訪問行程。在東地中海地區,美國除原部署在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基地的戰機,已有具備巡航導彈打擊能力的驅逐艦及潛艇等實力部署。

這些都表明,渲染中的打擊即將發生,這是無可懷疑的。但從目前看,美國並沒有更大規模的地區軍事部署,這也間接映證,即將到來的打擊主要還是規模有限的,是因疑似化武攻擊而起的,目標有限的軍事行動。那麼,這些有限的政策目標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美俄不會在敘利亞正面交手

面對美國的打擊誓言,俄羅斯方面表示了高調的反擊姿態。但一貫在嘴巴上不輸人的特朗普總統直接懟回去。他在推特上聲言:要擊落美國導彈?很好,明確告訴你,很新式,很先進和很智能的導彈馬上就來,你打給我看看?就在這種自高自大的聲言中,11日,疑似打擊消息傳來了。

2015年後,俄羅斯對敘利亞內戰進行了大規模軍事干預,其空天軍和防空等作戰部隊前後數萬人進入敘利亞,並對巴沙爾政府軍進行了從重新裝備到整訓的系統重建,這是巴沙爾兩年來能絕地重生,收復失地,目前佔據80%以上敘利亞國土的直接原因。

俄羅斯在敘利亞出人意料的大獲成功除直接導致本已搖搖欲墜的巴沙爾政權死灰復燃,也使得俄羅斯在即將到來的敘內戰善後問題上佔據主動,尤其是,俄羅斯與土耳其和伊朗行程實質的政策協調,這就導致了一種很詭異的局面:特朗普執政後,全力投入的打擊IS戰略雖然軍事上十分成功,但政治上的果實卻被俄羅斯及其盟友收穫。美國又一次做了戰略上為他人作嫁衣的買賣!

敘利亞

2018年4月,新疑似化武攻擊的現場背景是,在俄羅斯戰機和其他技術兵器直接支援下,敘利亞內陸最大的反叛軍根據地東古塔地區戰局塵埃落定,巴沙爾政府軍已攻取這一長期威脅大馬士革的反叛軍盆地,這個迫擊炮都可以轟炸大馬士革的眼中釘不日即將拔除。

與此同時,在敘土接壤的阿勒頗省,土耳其軍隊的進入直接掃清了庫爾德武裝,巴沙爾政府雖口頭抗議,但內心恐怕是樂見其成,因為這些在打擊IS戰鬥中與美國人並肩戰鬥的庫爾德人對敘利亞和伊斯坦布爾的潛在威脅實質上是一樣的,而土耳其並沒有絲毫吞併土地的意思。目前在內戰中佔據上風的巴沙爾政權正在極力將攻勢推進到敘伊邊界的曼比季等其他庫爾德地區,其試圖趁熱打鐵一舉重新統一敘利亞的意圖昭然若揭。

但是,人們不可忘記,曼比季卻是美軍依然有駐紮的地區。俄軍支持下的巴沙爾軍隊將曼比季三面包圍,可他們是否能最後攻取這些美國人同伴的最後據點實際上取決於特朗普是否願意撤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本次化武攻擊及報復新聞出來了。一句話,本來已公開聲明將「很快」撤出敘利亞、因部下大力勸阻才暫緩撤出計劃的特朗普不能承擔被俄羅斯逼出敘利亞政治後果。因此,疑似化武攻擊無疑為他在敘利亞顯示力量提供了最好的理由。這既是非打不可的理由,也是打起來力度有限的原因。

俄羅斯對此心領神會。俄羅斯要鞏固在敘利亞局勢的主導地位,捍衛其干預的軍事與政治成果。但從打擊IS以來,美俄即通過上層和現場的渠道隨時保持緊密聯繫,原因是,雙方都十分清楚,直接的美俄軍事對抗是哪一方都要絕對避免的紅線。要鞏固成果和現有優勢地位,所以,打擊聲音一出,俄羅斯駐黎巴嫩大使即聲言俄軍將反擊,然後是俄羅斯外交部長和駐聯合國外交官異口同聲表示決心。同樣,拋開戰鬥力本身的強弱,與美國直接進行戰場交手則根本不符合俄羅斯利益,因為那會極大增加本已在自己意圖下日趨穩定和有利的內戰局勢。

就在本輪美俄口水戰火高潮中,2018年4月第二周伊始,俄羅斯經濟出現災難性局面,股市和匯市一落千里,幾乎出現經濟崩潰的先兆。經濟事態直接原因是美國因干預2016年大選而宣布新的制裁命令,涉及俄羅斯經濟寡頭,普京總統經濟密友與機構,但更深層的原因還是美國需要在英國神經毒氣攻擊後歐美普遍的反俄氛圍中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束縛其手腳。這種圍魏救趙式的小動作動機之一即是敘利亞的善後。


美國默許俄羅斯復活巴沙爾

美國早已無意大規模軍事干預敘利亞內戰,也可以說,這是奧巴馬以來的一貫政策。這在2015年以後實際上意味著俄羅斯主導的敘內戰局勢。特朗普對奧巴馬等前任指責極多,但無論其在競選中,還是執政後,他在本地區的軍事行動都是圍繞消滅IS,以及批評伊朗,而不是消滅巴沙爾,介入敘利亞內戰。可以更直接說,普京正是看準了美國對敘利亞內戰的甩鍋立場,才會肆無忌憚地趟入中東熱戰渾水。

特朗普政府執政後對俄羅斯屢有制裁,但這些制裁與其說反映了特朗普本人的俄羅斯政策,不如說反映了奧巴馬以來美國政界、媒體與公眾對普京的普遍負面感情。2018年3月18日之後,有報道稱,在打給普京,祝賀其再次當選的電話中,特朗普曾邀請普京赴美與其親自會談。而在競選中,他對奧巴馬等前任一大指責就是其感情用事的對俄政策,他屢屢表示當選後有把握修復美俄關係。這可能也是俄羅斯社交媒體特工行動支持他的根本原因。只是由於當選後「通俄門」調查的壓力,他才不得不強壓對普京與俄羅斯的好感,因為一身麻煩不斷的他不敢、也不願意在這件事上犯眾怒。

對敘內戰袖手是奧巴馬政府的政策遺產,特朗普幾乎不加修飾地予以繼承,這有深層的地緣政治考量。除了他內心對普京及其治下的俄羅斯並沒有普遍的憎惡和恐懼,他的主要國家安全團隊在一點上無法反駁奧巴馬及其政策計劃家——在美國結束阿富汗與中東戰爭的總體戰略考量下,美國既無軍力,也無財力實現在敘利亞更複雜政治目標,不管情願與否,美國在敘利亞面臨的選擇是:是要宗教極端主義色彩濃厚得多,且擴張目標不明的反叛軍,還是要俄羅斯這樣可以對話的大國控制,以及,巴沙爾這樣的強力卻遭到削弱的世俗政權?而那些打擊IS並肩浴血的庫爾德戰友們,在IS消滅後,他們立即和長期的追求建國的目標與一心追求維持局勢穩定的美國人是不一致的嗎?

答案從已有事態的實際發展中已經清晰顯示出來。2017年9月,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發動獨立公投。公投當然結果是一邊倒地要求獨立,但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這一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柯林頓宣布「禁飛區」以來就已半獨立的美國小夥伴面臨的不是獨立,而是政府軍以及其合作夥伴民兵順利開進庫爾德省,推進獨立的庫族領導人黯然下台。

這一出乎人們意料的反轉,巴格達罕見的效率行動,沒有美國的許可及情報支持是不可能的。鳥盡弓藏,美國人選擇了巴格達,而拋棄了庫爾德人。2018年元月,土耳其全力進攻敘土邊界敘利亞一側的庫爾德人飛地阿夫林地區,作為北約第二大兵力供應國,以及美國在南部防區本已關係艱難的夥伴,美國選擇了口頭反對,而袖手坐視其征袍上戰血未乾的庫族戰友們遭到剿滅。

特別是,在IS基本消滅後,俄羅斯空天軍支持下的巴沙爾政府軍展開了重新武力統一的戰略,而美國人沒有給反叛軍提供絲毫有效的防空武器。嚴格將伊敘軍事行動自我限制在繼續剿滅IS殘餘的範圍內。其在敘底牌只是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小塊庫族控制區。這是其參與未來敘利亞善後的最後籌碼,也是其以小博大介入未來政治解決的抓手。

2018年2月7日,在巴沙爾軍攻擊幼發拉底河以東有美軍顧問駐在的敘利亞民主聯軍基地,美軍毫不猶豫進行了獵殺式轟炸,據報殺死敵軍40人,70人受傷,其中包括數量不詳的俄羅斯志願武裝人員。俄羅斯對此已予證實,但並未採取報復措施。這也可以看作俄羅斯對美國底線籌碼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局勢進展幕後美俄無言的政治與軍事默契。

關於特朗普政府此次打擊行動,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件好笑的事情是,特朗普從競選起即經常嘲笑奧巴馬等前任們缺乏軍事常識,常在軍事行動前大肆渲染,無異於通知敵人,可這次的報復疑似化武攻擊,他自己正是按照他所嘲笑的方式亦步亦趨進行。儘管他滿嘴令人熱血噴張的道德謾罵,但他反覆提醒俄羅斯人和巴沙爾,他只是要報復化武攻擊,而不是另有什麼別的軍事計劃!考慮到去年他已經在同類事件中採取的措施,這一反覆渲染的報復的有限軍事政策含義就再清楚不過了。


特朗普的四個打擊理由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判定即將到來的對敘美國打擊將是堅決而規模有限的攻擊行動,特朗普之所以要堅決採取行動有其自身的政治理由。這些理由主要表現在:

首先,佔據道義高地,展示美國意志和實力。化武攻擊是多種國際公約所禁止的行動,美國以武攻擊的報復為理由,客觀上替因巴沙爾絕地重生而沮喪的人們,尤其是敘利亞人出氣,這是揮舞道義大旗,展示美國意志和實力的絕佳機會,也是其未來敘利亞問題發言權的政治和道義籌碼。

其次,威懾伊朗。特朗普上台後,在中東政策方面一大變化是強烈反對伊朗。他對2015年在多邊機制下達成的伊核協議強烈反對,認為是一個不利於美國,無法實質導致伊朗去核的「壞協議」。他已下令中止美國對該協議的每三個月重新認證,恢復了對伊朗單邊制裁行動。敘利亞內戰俄羅斯之外的最深介入者伊朗成了美國對地區未來局勢擔憂的主要理由。在美國默許和很可能的暗中支持下,美國的地區強悍盟友以色列已經對敘境內伊朗目標及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武裝基地展開數次強力攻擊。本次打擊敘利亞消息傳出,有消息指敘境內真主黨武裝紛紛迅速撤回黎巴嫩境內,這都明白地標識著美國打擊可能的附帶目標。假如說,特朗普內心將俄羅斯作為可談判的潛在夥伴,則伊朗,尤其是最具有反美意識形態色彩的革命衛隊染指未來伊敘重建,這是他無論如何絕對不允許的。

其三,削弱巴沙爾政權道義合法性。面臨巴沙爾政權很可能在俄羅斯支持下重新統一敘利亞,美國既無意干預,但通過外交手段削弱未來巴沙爾重新統一政權的政治基礎,推動對其國際外交和經濟圍困,間接地也增加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外交負擔,這是老油條商人特朗普非常樂意的事情。巴沙爾家族政權的負面歷史形象,內戰以來的跌到底政治身價,化武攻擊的道義負資產,小塊卻堅定的美國夥伴的存在,所有這些都會極大削弱巴沙爾政權重建的內外政治困難。

最後,刷新其果敢的執政作風和形象。美國即將面臨中期選舉,這對於已經宣布將競選連任的特朗普無異於大考臨頭。共和黨及選民的支持繫於他的敢為和能辦事形象。這也是他不顧所有醜聞,及與新聞界的彆扭猛往前沖的原因。他按照競選諾言做到了減稅法案,宣布了出人意料的與朝鮮金正恩的首腦會談,他對華發動貿易戰,他大力制裁俄羅斯,凡此種種,他都是要在支持者和選民中牢固樹立一個實幹家的政治形象,這是他抵擋一切負面新聞的終極武器,也是他得以保持國內政治優勢的法寶。所以,本次他要立即開打,而且一反常態地高調開打。

一句話,不會有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不會有美軍陸海空大舉入侵敘利亞,消滅巴沙爾政權,第N次美國中東戰爭——特朗普不是奧巴馬,但也不是小布希,外表李逵,實際上精似鬼的特朗普不會做這種不划算,且前途在濃霧中的買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別嘲笑跪著掙錢,首先你得能掙到
詠春丁浩敗給徐曉東冤枉嗎?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