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得發燙的「區塊鏈」需要冷思考

熱得發燙的「區塊鏈」需要冷思考

周可欣

學校:中國海洋大學

年級:2016級

專業:新聞傳播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已經落下了帷幕,這一國際盛事又再一次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博鰲論壇的主題也緊緊抓住了創新這個詞眼,而要說這一段時間以來的當紅炸子雞則非區塊鏈莫屬。

在會上各位學者,科技、金融領域的大佬們也紛紛就區塊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邊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自己研究了那麼長時間的區塊鏈卻還沒弄懂那是什麼,他對與區塊鏈相結合的金融風險現象持觀望態度,有著相同態度的還有央行參事也表示區塊鏈最好不要應用在金融方面;而另一方面迅雷集團CEO則認為區塊鏈給了中國一個趕超美國的機會,區塊鏈的重要性尤為凸顯。而在科技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在不知不覺的蔓延開來。

那區塊鏈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能引起如何業內如此討論,得到截然不同的態度?

搬引有關的概念性解釋:區塊鏈是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系統,完全顛覆傳統的中心化機制。

熱衷的背後不都是冷靜的判斷,區塊鏈的潛力也大多數停留在報告里,很多人其實都是帶著誤解的目光來看待區塊鏈,希望自己能趕上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早班車,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2018年3月新華網的一篇降火報道《區塊鏈:誤解有多少,泡沫就有多大》著重提到了區塊鏈領域的炒作之風。目前區塊鏈技術頻頻招來質疑,我覺得與炒作之風遠遠超過了實幹之氣不無關係,大多數人甚至還沒弄清楚區塊鏈是什麼,就紛紛附議它的不可思議之處。

資本的湧入可以為正在發展的區塊鏈技術提供研究的資金與原料,但是缺乏思考地蜂擁而上卻是不可行的。捧得越高風險就越大,我們當然希望它能帶給我們的生活便利,有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不是成為一堆虛無的泡沫,而是在真正需要的領域發揮作用,讓區塊鏈+活躍起來。比特幣不是區塊鏈的唯一歸宿,金融也不是區塊鏈的唯一追求,它的應用價值應該更加多元化,應由更加值得探討的潛在應用領域。

那麼區塊鏈究竟是點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整片互聯網領域,還是一場喧囂的炒作,當流量耗盡,依舊還未能走出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當區塊鏈由現在的「神話」般的存在變為現實,我們日常生活需要時時與它打交道的時候,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壓過利,一切還是未知數。是機遇是要緊緊抓住,但也不要隨波逐流,喪失了判斷的能力。

資本不應該完全控制了這一有太多未知的領域,不要讓貪婪刺激出它的潘多拉一面,是機會還是泡沫還需要實踐的檢驗,而發展區塊鏈技術也需要政府政策良好的引導,讓它變得更加規範化,透明化,在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中,要多點冷靜思考,落於實踐,莫讓區塊鏈成為資本狂歡下的泡沫。

浙江日報全媒體評論理論部

編輯 | 衍之

版式 | 默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弄潮號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的民族記憶不應該被遺忘
用人工智慧點亮美好生活

TAG:弄潮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