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厭惡一種動物,專門下旨大肆捕捉,這種動物曾經坑過唐僧

朱元璋厭惡一種動物,專門下旨大肆捕捉,這種動物曾經坑過唐僧

在封建時代,皇帝位居九五之尊,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為了鞏固皇權,彰顯威勢,歷代皇家都制定了繁多森嚴的等級制度,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成為禁臠,任何人不得染指。連皇帝的名字都神聖不可侵犯,朝野民間無論官員百姓,無論朝廷公文還是民間書信,一概不得提及,否則就是大不敬,是為「避諱」。比如唐朝名將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李世勣只得把名字中的「世」去掉,改叫李勣。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康熙皇帝名叫玄燁,清朝重修唐玄宗陵墓石碑時,只能把碑上的唐玄宗改成不倫不類的「唐元宗」。不僅人名要避諱,連動植物的名稱也要避諱。同樣是因為避康熙的名諱,中草藥「玄胡」被改成元胡。因為避諱被強迫改名,還算是素的,有一種動物直接因為名字起得不好,惹得皇帝生氣,險些遭遇滅頂之災。

明朝《菽園雜記》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朱元璋創立大明後,定都南京。南京瀕臨長江,經常受到水患威脅,當時的防洪抗洪條件十分有限,使得應對長江水患成為朱元璋的一大心病。水患兩大直接原因,一是暴雨引發江水暴漲,二是江堤不固。江邊住的老漁民,經常見到一種動物「豬婆龍」,它們出沒於江堤邊,喜歡打洞為穴,就把它們當做破壞堤岸的罪魁禍首。現代科學證實這是一種誤解,但當時的條件下就是如此認為的。

後來朝廷命人下來視察江防堤壩,了解堤壩被毀的原因。當地老百姓一盤算,「豬婆龍」的第一個字,與當今聖上的姓氏同音,生怕觸犯忌諱,就沒敢提及。為了應付一下,就把另一種江邊水生動物「黿」當做替罪羊,給報了上去。所謂的「黿」,是淡水龜鱉類的一種,外形與菜市場常見的老鱉很像,但是體型和重量要大許多倍。

黿,猛一看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實古典名著《西遊記》中,這種動物曾經出過一次風頭。唐僧師徒路過通天河,河深水闊,一頭千年老黿主動馱著他們過河,作為交換條件,它讓唐僧問一下佛祖,它什麼時候能夠修成正果。誰知一向恭謹誠實的唐僧竟把這件事給拋之腦後。待到回來時再次路過通天河,老黿得知唐僧失信,一怒之下把唐曾扔到水裡,經書全部落水,結結實實坑了唐僧一次

黿本不善打洞挖穴,平常經常棲息在水底。結果此次無辜受難,被人們「乃嫁禍於黿」。報上去以後,朱元璋一看,原來是黿搞的鬼,對這種動物心生厭惡。又因為「黿」字發音與元朝的「元」相同,朱元璋「益惡之」。於是立即下旨,命沿江官府動員漁民,大肆捕捉黿。結果這種行動遲緩與世無爭的動物倒了大霉,「江中黿無大小,索捕殆盡。」

經過這樣一番犁庭掃穴式的捕捉,江邊原本十分常見、數量眾多的黿,一下子遭受毀滅性打擊,幾乎銷聲匿跡。直到如今,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成了十分罕見的瀕危物種,嚴禁非法捕獵,受到國家法令保護。因為給朱元璋避諱,把無辜的黿當做替罪羊,甚至被大肆捕殺,封建時代皇權的嚴酷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貴妃遭皇后戲弄,痛哭不已,老宦官送她7個字,1年後她成了皇后
一皇帝用4個州的土地,換回3口棺木、1個老太太,他卻很滿意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