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太歲」是誰?為什麼人們對它如此敬畏?

「太歲」是誰?為什麼人們對它如此敬畏?

俗語有云「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太歲」是誰?動土又有什麼講究?

唐代《酉陽雜俎》中有個故事:記錄了一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諸如此類不詳的記錄在文人筆記上屢見不鮮,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屬於文人想像。

按照傳統的星象學說,木星又稱「歲星」,「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歲星自西向東,每年行黃道一分(黃道分十二分),因此「太歲」便自東向西,每年亦行黃道一分,十二年一個循環,古代天文學便以「太歲」所在位置記年,以配合黃道的十二支。「太歲」到了哪個區域,就在相應的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

自西漢開始,人們認為凡是建築、遷徙、嫁娶等活動的吉凶,皆與其方位有關。這也是民間興土動木的風俗禁忌:每有建築動土之事,必先探明太歲方位以避之,元、明以後設有專壇祭祀。「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實際山反映的是人們要求建築與其所在的地理環境相適應,達到人與環境和諧統一,保佑家族富貴興旺的目的。

建房遷居,自古以來就算是大事,人們為其選擇有利條件,避開不利因素,這都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千百年來,人們運用經驗和智慧,為自己的活動確定適宜的時間、空間,儘可能把握天時、地利與人和之間的關係。放到今日來說,還是對自然與人文關係的一種再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李白的《靜夜思》,是什麼時候從「舉頭望山月」變成「舉頭望明月」的呢?
古典文學裡的樂觀態度與尚善精神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