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高收入的秘密

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高收入的秘密

社長說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

●●●

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高收入的秘密

站在未來看現在,人生雖不可重來,但我們可以看到參考答案。

事情要從1938年說起。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Bock)教授覺得,整個研究界都作病理學研究,卻沒有人關注,人如何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於是,博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計劃: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最終將他們的一生轉化為一個答案: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哈佛大學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人文研究由此開始,耗時75年,最終總結出人生幸福課。這一期的約書,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喬治·維蘭特的《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持久的人文研究

這個研究計劃最初選定的追蹤對象,全部是當時哈佛大學的精英本科生,博克認為他們有很強的自制力,若對他們進行跟蹤分析,一定能全面找到促使這群優秀年輕人,獲得人生幸福的各種心理和生理素質。

帶著良好的願望,他組織了一支橫跨各領域的科研團隊,成員來自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阿道夫·邁耶。

基於醫學記錄、學業成績和哈佛的推薦,研究團隊選取了26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年輕人在當時堪稱完美:他們是美國最好的大學裡的學生,體格健壯,心理健康,學業優良。

和格蘭特研究項目並駕齊驅的,還有一個名為「格魯克研究」的項目。這個項目由哈佛大學教授、波蘭裔美國犯罪學家謝爾頓格魯克主持,研究對象包括456名,出生於波士頓附近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住在廉租公寓里,有的家庭甚至連熱水也沒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沒什麼文化。

最終,兩個項目合併,這724名男性被全面追蹤分析,組成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研究之一,TheGrant&GlueckStudy。至今為止,這個項目,已經持續了70多個年頭。相關負責人更替到了第四代。

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溫馨的親密關係

書中驗證了表2.2中列出的17個預測變數與成功之間的關係。「10個先天條件方面的變數代表了早期研究人員的觀點,3個社會經濟方面的變數代表現代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可能也是《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觀點),最後4個人際關係方面的變數代表關係理論家和動物行為學家的觀點。

從表2.2可以看出,10個先天條件變數和3個社會經濟變數與成功關係不大…格蘭特研究在挑選受研究對象時非常看重善於社交、外向的性格(參見第3章),但結果證明這種性格與成功也沒有聯繫。…所以說,先天條件和社會經濟變數與成功之間的關聯比較弱,而且不成體系。

然而,人際關係方面的4個變數對成功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有具體的例子可以讓這些抽象的結論更加易於理解。

「二戰」結束時,有的格蘭特研究對象被提拔為少校,而有的卻還是二等兵。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別?研究結果顯示,受研究對象退伍時的軍銜與他們的體格、父母的階層、自身的耐力甚至智力都沒有多大關係。真正與軍銜有關係的是童年時溫馨的家庭環境以及他們與母親、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

在27名童年最溫馨的受研究對象當中,有24名都至少當上了中尉,有4名當上少校。相比之下,在30名童年最凄慘的受研究對象當中,有13個人連中尉都沒有當上,而且沒有一個當上少校。優秀的軍官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軍官的好苗子,也不是因為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苦練身體素質所以才成為軍官,優秀的軍官是從溫馨的家庭中培養起來的。

研究發現,就所得最高收入來說,智商110~115的受研究對象與智商150以上的受研究對象沒有顯著差別,體育型(肌肉型)體質的受研究對象,與瘦型體質,和胖型體質受研究對象沒有顯著差別,來自藍領階層家庭的受研究對象,與來自上層階級的受研究對象,也沒有顯著差別。

另一方面,年少時與兄弟姐妹關係良好的受研究對象,年均工資比那些與兄弟姐妹關係不好,或者根本就沒有兄弟姐妹的受研究對象高出51000美元(按2009年美元價值來算)。來自溫馨家庭的受研究對象年均工資比來自不和睦家庭的受研究對象高出66000美元。受到母親關愛的受研究對象年均工資比沒有受到母親關愛的受研究對象高出87000美元…

所以說,想要獲取成功,後天培養比先天因素更重要…而後天培養方面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充滿關愛的環境…」

通向幸福的道路是好的社會關係

那麼,回到本書重點討論的話題,究竟什麼樣的人,最終能夠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

是社會名望嗎?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還是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不,幸福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告訴我們: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關於好的社會關係,書中提到了許多觀點。

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其次,關係的質量比數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元素。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齟齬、爭吵和冷戰。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

參與者中,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數量的多少,該看兩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當然,幸福的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能依賴對方,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贈書福利來了!

社會學了沒聯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給大家送福利了。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將會從精華評論中選擇3位贈送《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一書,每人一本。快來參與吧!

(統計結束時間:4月15日)

●●●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學了沒 的精彩文章:

比死亡更痛苦的是:人活著,賬號註銷不了

TAG:社會學了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