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這兩天扎克伯格因為臉書用戶數據泄露事件,被叫去國會參加聽證會,接受來自幾十位美國議員長達5小時的「拷問」。在會上扎克伯格的各種發言,乃至細微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全球網友的廣泛關注。不過這一場詢問下來,真正切到實處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少。畢竟這場對話的雙方,一邊是不懂政治的互聯網大佬,另一邊是不懂互聯網的政治大佬,各自的專業領域相差甚遠,電波相當不和,許多議員還在糾結FACEBOOK這個「高科技」玩意兒到底是如何運營的。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所以一場聽證會下來,已經有網友紛紛調侃「小扎同學正經歷著每個年輕人最害怕的事:努力給老年人們解釋高科技的東西要咋使」,許多網友的關注點也跑偏在了扎克伯格和議員之間鬧出的尷尬亮點上了——似乎FACEBOOK上5000萬用戶數據泄露的陰霾已經悄悄散去。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然而實際上,這塊陰影不僅沒有散去,如果你稍微查詢一下類似的消息,就會發現不僅僅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電商平台,甚至是手機廠商,都曾面臨或正面臨這各種信息安全問題。

【搜索引擎:谷歌】

【相關事件:被指壟斷,歐盟要求搜索結果排名更透明】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報道,在「臉書」事件爆發後,3月22日,曾在谷歌工作11年之久的信息安全工程總監邁克爾·澤萊夫斯基(Michael Zelewski)突然宣布離職,同時宣布離職的還有Twitter公司的首席信息安全官邁克爾·科茨(Michael Coates)。兩位用戶數量巨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信息安全主管在這個風口浪尖紛紛宣布離職,有觀點認為這或許與他們正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不無關係。

甚至,有網友還翻出了谷歌以往的「舊賬」。在2015年,歐盟委員會就曾質疑谷歌在搜索結果中偏袒自己的Google Shopping服務,涉嫌存在壟斷。因此,歐洲的用戶、監管部門和政客對谷歌提出了包括商業壟斷地位和隱私保護政策等問題。最終,谷歌接受了來自歐洲司法法院關於被遺忘權的判決,相關判決要求谷歌根據用戶的請求從搜索結果中移除關於他們過往的記錄。至於通過搜索進行行業壟斷這點,歐盟委員會如今準備起草新的法規,推動搜索結果排名更加透明。

【電商平台:亞馬遜】

【相關事件:TA是怎麼知道我的亞馬遜訂單的呢?】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作為一個跨國在線電商,亞馬遜平台上豐富的商品種類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往購買,甚至辦理相關會員。但在消費者下單時,往往需填寫自身的諸多詳細信息,比如姓名、地址、電話等等,這些信息一旦泄露,輕則各種推銷廣告撲面而來,重則遇上詐騙造成個人財產的損失。這兩年,就有一些消費者質疑亞馬遜信息泄露,導致他們被騙數萬元。

去年有消息稱,家住北京的彭女士接到一陌生手機的來電,自稱是亞馬遜的客服人員。對方先是自報了亞馬遜工號和姓名,接著向彭女士說道她在亞馬遜所定的貨物已被退貨。到這裡,彭女士還留了個心眼,並沒有立刻相信這位「客服」,但接下來對方又核實了彭女士的住址、電話、亞馬遜的購物情況等個人信息,讓彭女士最終相信了這位「客服」,隨後在其引導下,被詐騙了總價值43萬元人民幣。而彭女士遭受的詐騙還不是個案,這種掌握了你詳細信息的詐騙,實在令人防不勝防。

【手機廠商:蘋果】

【相關事件:iCloud私密照泄露,你的銀行賬號也不安全】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有誰能說說自己第一個U盤是多大內存?小編還記得零幾年的時候,一個500M的內存都一個普通的互聯網用戶用好久。而現在隨著信息的爆炸,用戶對內存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如今32G內存的手機也常有人抱怨要定期清理內存,不然不夠用。面對這一情況,蘋果公司早在2011年WWDC大會上發布的一項全新雲存儲服務iCloud,能為用戶提供更大容量的存儲空間,並對設備內的通訊錄、郵件、照片等私人數據進行備份。

雖然說蘋果開發iCloud的本意是好的,但讓它沒有料到的是,這個雲盤服務卻在幾年後給蘋果帶來了大麻煩。在2014年,美國多位女明星的私照被黑客曝光,受波及面相當廣泛,包括「大表姐」詹妮弗 · 勞倫斯,「寡姐」斯嘉麗 · 約翰遜,以及金 · 卡戴珊都紛紛中招。而據泄露私照的黑客稱,他獲得的照片來源就是來自女明星們的 iCloud 賬號,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這些黑客或許還能通過iCloud找到相關用戶的信用卡等金融信息,進而對用戶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

而更令網友們擔心的是,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普通人的數據隱私似乎越來越難「藏」起來了。畢竟現有的AI技術的應用,大多是建立在大數據搜集和深挖的基礎上,這就要求平台背後對用戶的數據掌握得足夠多。而這樣海量的數據一旦發生泄漏,平台的用戶可能將面臨與「裸奔」無異的現實。我們又該如何迴避這樣的未來呢?

答案是,從技術方面產生的漏洞自然是需要從技術方面進行彌補。

在這次博鰲論壇上,各方大咖針對信息安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博鰲亞洲論壇的分論壇18【再談區塊鏈】中,迅雷的CEO陳磊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想法,「(把自己的信息、照片,視頻)存在自己的家裡,不要存到網上去。另外我們在設計的時候,為什麼不把硬碟做到玩客雲裡面呢?你們只要把硬碟拔下來就可以了」。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陳磊的這個想法,其實就是讓用戶盡量將信息存儲到本地,如果遇到風險問題可以一鍵關閉入口。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你別說,還真有。

拿這兩年大火的智能音箱當例子,現在市面上的大多數智能音箱是需要聯網才能進行相關操作的,這是因為他們需要把用戶的指令上傳到後台進行分析之後再予以相應的反饋。但這樣就會導致用戶的每一個指令數據都被後台了解,一旦造成數據泄露後果不堪設想。但如果智能音箱在離線的狀態下就處理好了指令呢?那相關的數據就被保留到了本地,如果想要清楚數據也只用把本地資料一刪就行。

而目前實現了這一技術的,正式曾經吃過一次虧的蘋果,它的智能音箱Homepod採用的正式HomeKit的控制中樞,出於安全隱私方面的考慮,HomeKit不會採用雲端聯網模式,這就意味著不會有數據存儲在雲端,也沒有任何分享途徑。

除了臉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機!

蘋果已經吃一塹長一智,更加重視用戶的數據隱私,而這次「臉書」風雲必然也將震懾到矽谷安全高管們,推出更好的產品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有了前車之鑒,我們也希望國內的互聯網公司能夠在今後的運營中多加小心,對用戶的數據安全更加重視,不要前人走的坑,自己又掉進去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榮耀10真機現身,海報揭秘發布時間
小米7現身跑分網站,優化不俗性能出色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