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中此人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最大!一個舉措,讓八路軍人數銳減20萬!

抗日戰爭中此人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最大!一個舉措,讓八路軍人數銳減20萬!

抗日戰爭中,日軍知名將領有不少,但論戰略眼光,此人無人能出其右。在整個抗日戰場上,要說誰對中國造成的創傷最大,那麼非此人莫屬,他首創的戰法「囚籠政策」,其恐怖猶在南京大屠殺之上。

此人便是岡村寧次,有名的「昭和三羽烏」之一,曾就讀日本陸軍士官軍官學校和陸軍大學,還留學德國,參加過一戰和日俄戰爭,曾任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被稱為是日本史上難得一見的戰略大師。

1940年,日本對中國的政策已轉向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中國軍民渡過了最危機的三年。八路軍的游擊戰、麻雀戰、運動戰使日軍苦不堪言,在敵後建立起一塊塊抗日根據地,達到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日軍開始對佔領區進行所謂的「治安肅正戰」,主要目標便是活動在廣大游擊區的八路軍。

為了消滅我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俊實施了慘無人道「三光政策」,所到之處,處處焦土。此舉沒有嚇到我們英勇的百姓,反而團結起來,踴躍參軍,痛殲日寇。八路軍在敵後得到了迅速壯大,一年時間便從北上時的5萬人膨脹至40萬人。

1941年4月,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總結前任教訓後,革新戰術,提出了「囚籠政策」,實施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妄圖將八路軍困死在沒有人煙的山區。他將整個華北劃為三種區域:佔領區、游擊區和淪陷區。所謂佔領區,就是在日軍完全控制下的區域,主要是大型城鎮;游擊區是有八路軍活動的地方,大多為村莊;淪陷區指我軍根據地。

岡村寧次一改「三光政策」,對三種區域區分對待。對佔領區的中國百姓,給予表面上的尊重,嚴明軍紀,禁止擾民;對游擊區則是在漢奸走狗的協助下,殺害和八路軍有來往的百姓;在淪陷區執行殘酷的「三光政策」。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進攻,而是帶有明顯的政治攻勢效果。

軍民被「囚籠政策」所分化,我軍失去人民的支持,如無根浮萍,在山區缺少糧食、藥品和彈藥,到1943年初,華北八路軍銳減至20萬人。隨著後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頻頻失利,大量士兵被抽調,八路軍終於堅持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原來早有準備,老照片為你揭曉
中國在宋朝時已經進入近代社會?一些日本學者這樣認為

TAG:圖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