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新物種」

特斯拉: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新物種」

十年前,iPhone的誕生吹響了手機產業革命運動的號角,它所建構的生態系統徹底改變了手機功能的主次順序,打破了人們的既定認知。十年後,這場風暴刮到了汽車行業。在傳統汽車市場日趨飽和的大背景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拉開序幕,「車聯網」、「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等概念不斷冒頭,一片新藍海市場已然初現。來自不同行業的大佬機構憑藉各自優勢攻城掠地,紛紛祭出汽車智能的差異化打法。

這其中,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型汽車製造商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與其他競逐力量相比,他們更像是傳統整車製造廠和互聯網公司的有機結合。也正因如此,他們在試圖顛覆人們長久以來對汽車的認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汽車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通勤工具,而泛化成一種場景,不斷被賦予智慧。

從通勤工具到智慧場景

汽車的一次飛躍

當前,世界範圍內不少國家汽車的總保有量接近飽和狀態,面對行業「天花板」,傳統車廠未雨綢繆,開始研究汽車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經過幾番探索,汽車的智能化轉型被認為是重點的發展方向。

1

原有市場面臨飽和汽車智能化轉型大勢所趨

2016年7月,福特公司在其財報文件中提到了「汽車行業衰退」,並使用了「行業飽和」這個術語;另據資料顯示,2015年美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797人。這意味著在美國幾乎每人都擁有一台汽車。而一直以來的汽車產業強國——日本的市場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2015年的汽車銷售量為504萬輛,比上一年減少了9%,而在2016年甚至已經跌破了500萬輛大關,呈現出持續大幅下滑的趨勢。

美日德三國汽車銷量走勢圖

由此看來,以美日為首的汽車大國紛紛面臨行業增收天花板,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是箭在弦上。在傳統整車製造廠普遍陷入焦慮的情況下,特斯拉的橫空出世彷彿一道閃電,也似乎預示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汽車面臨從功能到智能的重大飛躍。未來,汽車將不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成為繼個人移動場景、家庭場景之後又一個重要的平台型應用場景。

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主流趨勢,目前的汽車智能化方向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用車輔助系統五大版塊,致力於提高汽車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以及提供友好的人車交互體驗。其中,自動駕駛系統是汽車智能升級的主要方向。因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駕駛仍然是汽車的核心交互環節。

2

三大基礎兩種路徑,助力汽車智能升級

關於如何使汽車實現智能化,筆者認為,目前存在三種賦能方式和兩種改造路徑。其中,三種賦能方式是汽車智能改造的基礎。

首先是網路環境。接入3G、4G網路後,汽車便能實時在線,系統升級和相應的應用服務也能快速更新和下載。此外,基於互聯互通的網路環境,還可通過第三方車載系統,實現物聯網自動化控制功能。

其次是雲服務。將行車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傳至雲端資料庫,利用雲端平台對車輛進行遠程管理。無論車主駕駛哪一輛汽車,這些數據都會實現同步,車內相關設置也會按照駕駛員的個人習慣做出相應調整,讓其真正享受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服務。

最後則是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技術。一方面,通過搭載自然圖像處理的硬體設備和雷達採集路況信息,使用智能演算法進行決策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危險作出預判,提升駕駛安全性。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也能應用於人機交互環節,用語音識別代替傳統觸屏交互,從而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基於以上三種賦能方式,汽車智能化目前呈現出局部和整體智能這兩種升級改造路徑。其中,局部智能指在不改變傳統汽車形態的基礎上,通過提供一些與駕駛行為相關的智能硬體、軟體系統和應用服務,從而變相地讓汽車體驗更加智能。這樣不僅在安裝環節相對容易,更重要的,對於普通車主來說,也能通過較低的成本進行智能升級,便於推廣開來。

然而,就像智能手機的發展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樣,消費者最終需要的是「iPhone」型的智能產品,而不是增加了新功能的「Nokia」。與局部智能化相比,整車智能化改造雖然對汽車生產在成本、技術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卻能從根本上提升駕駛體驗,賦予工具除駕駛以外更多的價值。

特斯拉優勢明顯

互聯網基因+整車製造經驗

作為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新物種」,特斯拉被譽為最具未來感的汽車,相比於傳統車廠和互聯網機構推出的產品和服務,其在軟硬體方面的優勢不可忽視。傳統燃油車因為內部傳動設置過於複雜,其車身機械語言和車聯網使用的IT語言很難實現兼容。因此它們更多的是選擇安裝車機系統實現智能升級,亦或直接在車內生硬的安裝一塊大屏幕。

同為整車製造商,特斯拉的純電動精簡結構具備明顯優勢。據悉,特斯拉在設計Model S時就以建造真正的互聯網汽車為目標,使機械系統和電子控制系統從一開始就相互融合,讓機械語言和電子信息語言成為一套統一的語言,所有信息可以上傳下達,相互連通。

此外,相較於內容服務只能尋求合作的傳統車廠,特斯拉在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開發方面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它可以提供在汽車場景下所適用的功能和服務,建造與車型相適配的生態系統,形成獨立完整的商業閉環。

而與互聯網公司相比,特斯拉的最大優勢在於掌握了整車製造技術。在生產方面,特斯拉目前已經推出了兩款熱門車型:Model X和Model S。2016年,特斯拉佔據美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34%,可謂是獨領風騷。

此外,在保持獨樹一幟的設計理念的同時,也積極與傳統汽車巨頭進行合作,如松下是其鋰電池電芯供應商,特斯拉汽車的部分設計也受益於賓士的啟發。同時,特斯拉還擁有一隻優秀的管理團隊,其中包括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等人,這些超級人才對新型智能汽車的當下市場和發展前景,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洞察。如此一來,特斯拉的產品銷量始終蟬聯純電動汽車暢銷榜單,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聚焦自動駕駛

有的放矢的智能化升級

基於市場發展動態和自身優勢基礎,特斯拉選擇在自動駕駛、車內交互和內容應用方面有的放矢地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1

以提高自動駕駛水平為核心

前文提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駕駛仍然是汽車的核心交互環節。因此,特斯拉也是如此,在構建整車智能生態的背景下,它將提高自動駕駛水平視作核心。

首先,特斯拉通過分工明確且覆蓋完整的硬體設備,實現對路面信息和駕駛數據的精準收集。最新的Autopilot2.0感知系統由一系列環繞車輛的雷達、攝像頭和聲波感測器組成,它們可以穿越雨、霧、灰塵等視覺阻礙,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中,也能準確探測出周邊路面的車輛信息,為中控系統及時作出對應措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發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同時,這些信息也將通過雲端系統傳輸至特斯拉公司的大資料庫中:據資料顯示,每10個小時,特斯拉就會獲得超過百萬英里的駕駛數據。這些來源於真實用戶駕駛過程中的數據,與谷歌、通用和蘋果等對手專門使用無人駕駛測試車所收集數據相比,具有更高的實用參考價值。

實現360度環繞的數據收集系統

高精度地圖在普通車主駕駛過程中生成

更重要的,在處理體量龐大的路況數據信息時,特斯拉植入了視覺神經網路和人工智慧演算法。這套經過自主研發的Tesla Vision與傳統的視覺處理技術相比,可靠性更高,它能夠對行車環境進行專業的解構分析,以一種完全圖形化的方式呈現出所收集的路面信息,對於駕駛者來說也足夠直觀和生動,可以幫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事故的產生。

此外,特斯拉與顯卡巨頭NVIDIA的合作,也彰顯了其未來在圖像識別處理方面的野心:隨著特斯拉上線更先進的電腦視覺處理系統,Tesla Vision中的「特斯拉視角」將反饋出更精確的視覺分析和應對措施。

Telsla Vision解析視角下的路面環境

基於硬體設備和演算法系統的有機結合,特斯拉汽車目前已經達到了二級「部分自動化」水平,能夠實現諸如「平穩駕駛(使車輛始終保持在車道內勻速行駛)」、「自動變道(輕轉信號桿方向即可準確變道)」等功能。然而,根據目前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和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分級標準來看,這種級別只能被稱為「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駕駛員仍需將雙手放置在方向盤上,並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

由此可見,雖然特斯拉在自身硬體和軟體的優勢配合下,已是行業領先,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完全自主反應,不需人類操控,仍然道阻且長。

2

構建人車語音交互方式

內嵌於駕駛位旁邊的巨型液晶屏幕,一度成為了特斯拉敢於大膽創新的標誌和代名詞。這個足有17寸的超大電容觸摸屏,是全車進行人機交互的核心區域,可以分屏展示並管理車內系統,包括信息的輸入與反饋、對車身的數據調整以及多媒體的播放等。

這種當下汽車智能市場中的的主流交互方式,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了功能體驗方面的升級,但同時也為駕駛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不管是屏幕本身的亮度,還是頁面上呈現的內容,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駕駛員的注意力產生干擾,從而影響到行車安全。

利用語音交互實現車輛遠程解鎖

特斯拉則棋高一著,搭建了以語音識別為核心的語音交互方式。它解放了駕駛員的手和眼睛,讓駕駛員能夠更專註於眼前的路況,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目前,特斯拉主要採用的是 Google Voice 技術,這就意味著用戶使用日常簡單的語句就可以控制車輛,不需要額外分神思考措辭。

此外,2017年,特斯拉宣布要將Siri集成入它的移動應用程序中,通過這個語音助手,用語音命令就可以訪問特斯拉應用程序的控制項,實現解鎖車輛、開啟天窗等功能。可以說,特斯拉一直在解放駕駛員雙手的道路上不斷努力著。

3

內容應用生態後繼乏力

特斯拉在內容消費方面的應用,目前只有簡單的導航、打電話、音樂、瀏覽器等基礎功能,不僅沒有形成生態體系,與其他部分的「黑科技」相比,這一部分甚至顯得有些單薄。

在此前的報道中,特斯拉曾計劃給開發群體發布開發包(SDK),希望能夠建設一個車內應用生態系統。此後,特斯拉突然做出了重大轉變,放棄車內應用生態的建設,宣布有意與安卓和iOS兩大應用生態系統合作,實現手機app的鏡像投屏。

其實,在車載環境下,多餘的內容消費究竟是否淪為冗餘,仍然是目前業界內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即使汽車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從單純的駕駛工具泛化為智能場景,其核心功能訴求——駕駛卻未發生過動搖。

在自動駕駛沒有完全實現的前提下,創建豐富的車載內容應用生態並非優先選項。未來一旦可以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用戶在車上又能做什麼呢?有什麼互聯網服務可以由汽車提供呢?還是用戶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在車上玩兒手機了。

(圖片來自網路)

媒介雜誌《機器之心》

現已上線!

歡迎購買訂閱~

未完待續...

編輯:陳苡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研究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TAG:媒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