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台關係頻踩紅線背後的虛妄想像

美台關係頻踩紅線背後的虛妄想像

仲春之時,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沉寂一時的台灣問題被特朗普政府重啟,再次成為中美關係的焦點議題。

近日,美國政府核發向台灣出售潛艇製造技術的「行銷許可證」,這一決定被視為對台方「國艦自造」計劃的明確支持。此外有消息稱,美國在台協會(AIT)新址落成後將派駐海軍陸戰隊。

這些舉措,連同2017年底附加了「美台軍艦互訪」條文的《美國國防授權法》、今年3月旨在為美台高層互訪鬆綁的《台灣旅行法》一起,被民進黨當局視為美台實質關係的重大突破。

美海軍陸戰隊演習

然而,事情果真如民進黨當局所以為的那樣嗎?美國為什麼此時採取密集的親台行動?這些行動又會將台灣引向怎樣的未來?

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執行「親美、聯日、遠中」政策,全力開展國會公關,期望提升甚至突破美台實質關係。但是,美台關係從來都是由美國主導並在中美關係的框架內展開的。近段時間美國在美台關係上頻踩紅線,與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變化直接相關。

特朗普政府持經濟民族主義立場,認為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兩國實力的此消彼長,使得美國的全球和地區戰略優勢不斷削減。因此,遏阻、延緩中國發展成為特朗普對華戰略的重要目標。經貿與軍事被認為是兩個相互呼應的遏制手段,所以美國在準備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同時,不斷強化美台軍事關係,接連提出「軍艦互訪」、「AIT駐軍」、「出售潛艇技術」等挑釁議題。

歷史與現實都在昭示,美國的種種護台、親台行為完全出於其國家利益的需要,而非台灣前途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之前,台灣將其安全完全寄於《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保護,甚至指望美台同盟關係助其實現「反攻大陸」的夢想。

但是,彼時即使中國國力尚弱,美國也極力避免捲入與中國大陸的直接衝突,而後更是在國家利益驅動下與中國建交。這應該是台灣被美國拋棄的最深刻的歷史記憶了。

GIF

當前,雖然台灣仍是美國不願意放棄的一枚棋子,但在中國崛起、中美差距逐漸縮小的現實面前,台灣不再是美國可以隨心所欲使用的棋子,客觀上出現了美國必須自行約束、規避風險的需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美國既不願放棄台灣,又不願為台灣而戰,於是轉而希望台灣有能力為自己而戰。

美國對台灣防衛開支過低(低於GDP的3%)多有不滿,認為它限制了台灣軍購或自製研發的能力。台灣喊出「國艦自造」,蔡英文承諾增加防衛開支,這些與美國的壓力有直接關係。此次美國同意對台出售潛艇技術,除了傳達強化美台軍事聯繫的信號、向中國持續施壓之外,更表明美國要求和鼓勵台灣加強自衛能力,以降低美國捲入與中國正面衝突的風險。

民進黨當局為美國親台舉措而興奮歡呼,如果不是出於僥倖之心,以為可以在中美夾縫中獲得「台獨」的一線生機,就是出於盲目的自信,以為「台獨」前途得到了美國的背書。

這樣一種數典忘祖的依附心態和不切實際的虛妄想像,正在將台灣帶向危途。眾所周知,台灣問題關乎中國核心利益,中國並無可退可讓的空間。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的問題上,中國曆來殺伐決斷。

在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面前,民進黨當局如甘心充當美國予取予求的棋子並將其「台獨」夢想托於美國,必將招致大陸的嚴厲反制,挾洋終難「自重」。

GIF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

*圖片均來自網路

本期編輯:范榮

新媒體製作人員:范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公道 的精彩文章:

「黑科技」太多,手機支付又要過時了?
劉鶴訪美能否破解特朗普貿易戰

TAG:北京日報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