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 原文和白話譯文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 原文和白話譯文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

原文和白話譯文

前言

《法句經》

作者:尊者法救(撰)維只難(譯)

《法句經》( 梵文 Dharmapada ),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法句,或譯法跡。法,是佛弟子所行與所證的。跡,是形跡,足跡。依足跡去尋求,可以得知所到的地方。引申此義,聚集多「名」,能因此而圓滿的詮表意義,即為句(此如中國所說的「筌蹄」)。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

(原文)

十有二章。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諍為少利  如掩失財  從彼致諍

令意向惡

譽惡惡所譽  是二俱為惡

好以口儈斗  是後皆無安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諦則無犯

從善得解脫  為惡不得解

善解者為賢  是為脫惡惱

解自抱損意  不躁言得中

義說如法說  是言柔軟甘

是以言語者  必使己無患

亦不克眾人  是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眾悉可

至誠甘露說  如法而無過

諦如義如法  是為近道立

說如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為能作浩際  是謂言中上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

白話譯文

言語品的大意是闡釋戒口的道理,發表言論,應當符合道理,(勿要妄言)。

惡言咒罵大聲申斥,氣勢憍慢凌辱他人,表現如此之行,仇恨怨恨必將由此慢慢生長。(一)

出言謙遜辭語和順被人親,尊敬他人人亦敬,拋棄過結忍住惡氣是君子,仇恨怨恨自然熄滅。(二)

那些文士之輩,若有刀斧在其口中:所以常遭殺身之禍,原由皆是其言惡毒遭禍 。(三)

諍論不休必然無益有害,猶如掩埋財物導致財物虧損:因財導致諍論,必使心向惡念傾斜。(四)

稱譽惡人之人與被惡人稱譽的人,這二者均是惡:喜歡口舌之諍,從此之後均無安寧。(五)

無道之人終將墮入惡道,自己增添地獄之苦:遠離愚闇修行忍辱之心,以真諦為念無過犯。(六)

順從善德要求可以獲得解脫,作惡行惡則不能解脫:善於解脫(世俗苦惱)之人乃是賢明之人,這樣便可脫離惡道苦惱。(七)

解脫得靠自己儘力地減少惡念惡行,若不急躁則言辭中道:符合道義之言猶法言一樣,這種言語柔軟甘甜。(八)

所以說話之人,必使自己沒有禍患,也不尅伐中傷眾人,這樣便可算著善於說話 。(九)

談話使人頗感投機則可,也可使對方覺得歡喜,切勿使對方產生惡意,所說之話必使眾人都能明白首肯。(十)

態度至誠其言美如甘露,按照佛法要求就可避免過錯:真諦如同道義如同佛法,都是為了接近「大道」而設立的方便標識。(十一)

說話如能符合佛之所言,這樣便會大吉大利進入涅槃境界,因為其言能被當作效法的榜樣之故,所以稱讚此等言語為言中上等之言。(十二)

【原典】

言語品第八十有二章

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一)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給忍惡,疾怨自滅。(二)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三)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四)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快鬬,是後皆無安。(五)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六)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七)

解自挹損惡,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八)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九)

言使意投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十)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十一)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法際,是謂言中上。(十二)

【注釋】

所以:其根本目的、目標。

罵詈:大聲地責罵、垢罵。

遜言:謙虛地說話。

棄給:《中華大藏經》,宋本《法句經》均作棄結。應作「棄結」 ,意謂拋棄過結、怨結。

士:有文化的人。

掩:掩埋、遮蓋。財因流通而生財,掩則失財。諍吵就導致相互異隔,不能流通,故上文說諍吵就少利。

譽惡惡所譽:讚譽惡人的人與被惡人稱譽的人。

口快:圖得一時嘴巴上的快樂,即是通常所言,打嘴巴官司。

念諦:以真理作為自己的思惟內容。此處真理指佛教的人生觀。

解:解脫。

自挹損惡:此句意謂最大限度地減少惡念惡行。減少惡的意念、行為等。自,自己 ;挹損,損之又損,或又作抑損。

得中:符合正道。

義說:符合道義的說法。

是以:所以。

尅:制伏、戰勝。

善言:會說話、擅長說話。

悉:了解、知道、明白。

如法:像佛法所要求的一樣。

是為近道立:是為了接近大道而設立的(標識)。

作法:成為榜樣。

點擊念佛堂聽念佛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心定慮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人生精言》靠別人永遠沒出息
純智法師:為什麼說「進入佛家,以戒為本」呢?

TAG:靜心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