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李白

百川論道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公元701年2月8日生,屬相牛,星座水瓶座,四川江油人,最高官職任唐玄宗皇帝的文字秘書,一生創作詩詞990首,並在劍術、書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李白的身高161.7cm,體形均勻有肌肉,皮膚是小麥色, 眼睛是棕黑色,很深邃很放電的那種。眉毛濃且黑,頭大唇薄,招風耳,宛如 「碧眼胡僧」。在風格和氣質上,有點象足球明星馬拉多納。

李白的母親叫月娃,是古代新疆的突厥族人,十六歲時被譽為「異域奇葩」,貌美如花,婷婷玉立。李白的四位舅舅,都是本族出名的勇士。李白的父親叫李客,被流放到吉爾吉斯斯坦國時,生下李白。

李白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好飲酒。首先就是他自己寫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首《將進酒》是李白五十二歲時的作品。當時他在河南省嵩山,與好友岑勛和元丹丘登高宴飲。

這時的李白,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距離他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他把時間看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他把人生看成「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曾經滄海」的李白,認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就是置酒會友,酒中成仙。《月下獨酌》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把酒問月》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這些李白寫酒的名篇名句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其次是別人寫他喝酒。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警世通言》第九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也有「堪羨當年李謫仙,吟詩斗酒有連篇」都寫出了李白和酒的不解之緣。

還有就是李白喝酒軼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醉酒後起草詔書,令唐玄宗御手調羹、讓楊貴妃捧硯伺侯、命高力士引足脫靴,李白的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性格,也決定了他仕途坎坷的命運。

李白的一生主要有兩次遠遊。第一次是他二十歲時隻身出川,用了十年的時間,漫遊了南到湖南省 ,東至浙江省等地 ,並在湖北省安陸市和廣水市居住了較長時間。

這時的李白很年輕,求上進,一方面創作了大量優秀詩詞,另一方面也拜謁社會名流 ,希望通過他們舉薦走向仕途。這其間,他在湖北省荊州市遇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

司馬道士讚譽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聽後高興地寫下了《大鵬遇希有鳥賦》,用「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表達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負。

他在江西省寫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望廬山瀑布》。他還在湖北省荊州市,拜訪了當任市長韓朝宗。 並寫給他一篇著名的文章《與韓荊州書》。

其中諸如「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等名句,字字珠璣。韓荊州是以禮賢下士的「伯樂」著稱,然而像李白這樣的「萬里馬」,竟然也視而不見,可悲可嘆!

李白的第二次遠遊是在他四十三歲的時候,這次遠遊最有歷史意義的就是李白到了河南省洛陽市,遇到了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

此時,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感情不斷加深。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山東省諸城市分手後,各奔東西,史成絕唱。

762年,李白在安徽省當塗縣病重,在病榻上他把手稿交給了當塗縣長、他的族叔李陽冰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在絕筆詩《臨終歌》中寫道:「大鵬飛兮振八裔,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當您打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大鵬賦》。這是受了莊子《逍遙遊》中,大鵬形象的啟發,李白在賦中以大鵬自比,抒發他要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的遠大抱負。

後來李白在西安,政治上雖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賜金還山」,但並沒有因此志氣消沉。他在《上李邕》詩中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也是以大鵬自比的。

大鵬在李白的眼裡是一個帶著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真象一隻大鵬正在奮飛,或者正在準備奮飛。

但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覺得自己這樣一隻大鵬已經飛到不能再飛的時候了,他便要為大鵬唱一支悲壯的《臨終歌》。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果珍李柰」,直譯為果中珍品李子柰。在古代,李子算得上是水果中的珍品,百家姓中的李姓,也是李氏祖先避難深山食野生李子充饑而得名。李白最喜歡的水果,也是李子。

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一生居無定所,但是他每地的家中,皆種李子樹。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睹物思人,吟而成詩,千古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百川論道 李斯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