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戰下英特爾和宇視間的「愛恨情仇」

中美貿易戰下英特爾和宇視間的「愛恨情仇」

前幾天,安防圈出了一件大事兒,3月末,英特爾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起訴國家商標委和宇視科技。該事件的時間節點略顯蹊蹺,眼下正值中美貿易戰雙方膠著之際,英特爾此番究竟意欲何為?

事件回顧

2018年3月23日,英特爾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起訴國家商標委和宇視科技,原因是國家商標委裁定宇視科技使用的訴爭商標「imos inside」予以維持,焦點是美國晶元「intel inside」和中國操作系統「imos inside」的商標糾紛。

圖:兩件商標在顯著識別英文、圖形、整體表現形式上的對比。

看到這兩張圖,幫尼的內心是崩潰的,這倆商標他喵的完全不一樣啊,看外在,從顏色到形態再到字體,這完全是八杆子,不對,十六杆子都打不著,要說內在,要說英特爾的確可以強詞奪理說宇視借鑒了他們的idea,但是idea這個東西,太玄幻了,畢竟商標是否侵權還是看兩者的品類、近似程度、利益損害情況,這麼算下來,英特爾還真是有點沒事兒找事兒的嫌疑,更何況,兩者之前還開展過親密友好合作,這怎麼說打就打起來了呢?

英特爾和宇視間的「愛恨情仇」

為什麼說這起訴訟有些蹊蹺呢?首先,二者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市場競爭利益對抗,更何況,他們之間還曾開展過合作:2017年6月,宇視科技與英特爾聯合發布VDC12500系列視圖數據中心一體機崑崙二代,共同推進只會城市建設。再來看看他們之間的潛在競爭,雖說英特爾為了加強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布局,除了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的一系列收購外,還特別撥出了10億美元來打造人工智慧領域的生態系統,然而其生態和宇視科技的生態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根本沒有利益衝突。

中美貿易戰才是根源

這已經不是英特爾等跨國巨頭第一次在知識產權領域採取如此行動了。2003年的思科起訴華為侵犯知識產權案,2002年糾紛至今的高通商標案,2006年的唯冠與蘋果的iPad商標案等,都是其中的典型。在幫尼看來,此番英特爾起訴國家商標委和宇視科技最終或許只能不了了之,畢竟英特爾並沒有實質性證據,僅僅是在中美貿易戰中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但像英特爾這樣的企業,自然不會只憑一時興起做事,此次起訴估計還是在為中美之間的貿易站台。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針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的總統備忘錄,內容包括對價值600億美元的自中國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就此爆發,中美之間不斷「撂狠話」,兩國之間的企業有所表態也不難理解,有專家指出,此番貿易之爭其實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本土科技企業,而高新技術行業自然也就成為了本輪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

中美貿易戰對安防有何影響?

此次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從領域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加徵稅的領域正是《中國製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高新科技產業,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而在這些領域當中,人工智慧、信息技術、工業機器人等正是當下智能安防產業集中發力的領域。再加上當前正是中國安防企業「出海」的風潮,北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此次貿易戰也許會對中國的安防出口市場形成較大的衝擊。

話雖這麼說,但負面影響也不會太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專業認識分析過,從當前安防企業海外營收佔比情況來看,以安防產業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為例,他們在2017年海外營收佔比分別為30%和36%的,其中對北美銷售營收佔比約為8%和5%,因此,就算美國提高關稅,對於我國安企的利潤衝擊也不會是致命性的,此外,海康、大華等企業近年來在產品的技術、性價比等方面已逐漸將海外競爭對手甩開,如同此前華為、中興在海外市場的統治力和快速擴張進程一樣,各種政策阻擾並不會影響行業的長線產業轉移趨勢。

幫尼想說

此番中美貿易戰開打固然會對安防行業出口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但目前中國安防產業的市場重心還是放在國內,本土需求放量、龍頭國際化、行業智能化這三駕馬車將持續推動行業整體的高速增長,此外,新的市場需求仍在不斷釋放,繼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之後,「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市場也在迅速放開。貿易戰後,相信我國會更加重視「自主可控」,國家安全,網路安全,將會提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強調自研、自產、自建、自控,為國家安全構建萬無一失的防線,而這對於安防行業而言無意是發展的絕佳機會,但我們也必須要加快突破技術瓶頸,如今任何國家的發展都必然會受制於核心技術領域,因此,唯有將技術牢牢握在手中才是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安信聯安防幫 的精彩文章:

十五個字全面搞懂視頻監控
2018年中國智能耳機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TAG:中安信聯安防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