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生所追求唯質感所能應驗

畢生所追求唯質感所能應驗

這篇文章寫在烏鎮的最後一個晚上。

這兩天的生活十分的奇妙。本來計劃一個人的旅行,因為一群小精靈(暫且請容許我這樣稱呼他們)的加入,完全改變了我原本灰濛濛的行程。

本文主要想記下我旅行里一點一滴的感觸和思考。

初進烏鎮西柵,首先去到的是木心美術館。對於木心這個老爺子的映像是他的有趣,沉穩但又不失與時俱進的審美。對於老爺子最初的映像是他在《文學回憶錄》裡面一身格紋毛衣的照片。簡約而不失細節,淡淡灰白色之間透過的是舉手投足間的緩慢與優雅。

當時的我,還在準備磨人的高考,並沒有細緻的思考美學和藝術這樣深層次的問題。單單覺得這個人他非常的有氣質,會穿搭。

慢慢進入大學,接觸到攝影以後,我發現使自己著迷於攝影的,不是它能夠真實反映出肉眼所看到的一切。而恰恰在於,相機並不能完整的反映出現實的一切。它通過數碼和思想的碰撞,夾雜光的創作,能夠出現肉眼所看不見的效果,即所謂——質感。

人們發明相機,起初是為了越來越貼切肉眼所看到的世界,以起到複製的作用。然而在機緣巧合之間,光和cmos發生美妙的反應,產生出肉眼所不能見的美麗。

我本不理解質感是什麼樣的感覺,然而在參觀完木心美術館之後,細細思索他的每一幅作品。我發現老爺子之所以喜歡達芬奇和塞尚的作品,且大多數又受其影響,主要是因為木心先生一生一直追求質感。那究竟什麼是質感?它這樣的神秘,似乎不能用文字仔細的描述出來。

就像夏天陽光透過樹葉,散射出來的金黃色光芒,夾雜著葉片間茫茫的水汽。又像秋風拂過滾滾的麥浪,金黃一片,手指撫摸上麥芒的刺痛感,應和著麥穗的下墜,這就是質感之所在啊。它像木心先生的一幅幅畫,用濃濃淡淡的顏色附著在不同的物體上,或按壓,或潑灑,將物體的質感帶到畫卷上,給人飽滿的視覺體驗。

其次,我的思考還在於,木心先生的畫多成長條狀,有大量的留白裝裱藝術,我可以想像在畫作成型之前,他們並不美。

嘈雜的色彩隨意的施展在一片白布上方,如果不是後期的裁剪和裝裱,根本稱不上是藝術品。正如這世間所有美的事物都是由不美的過程所產生的:廚師烹飪,經歷煙熏火燎,最終成就可口的佳肴。工匠冒著烈日,千錘萬鑿,形成令人敬仰的佛像;類似種種,這對於我的攝影作品非常有啟發。在接觸攝影以前,總以為攝影師的照片,每一張應該從照出來就這麼漂亮,不用後期的修補添加。

但後來我意識到我自己的短淺和無知。後期製作本身就是攝影作品創作的一部分。它是攝影作品靈魂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攝影師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形成一個作品的靈魂,但這個靈魂就像是個嬰兒,只會咿咿呀呀的傳播自己的內涵,想要它完整流暢的闡述自己的思想必須要教他說話識字,而這個效果就是後期所要實現的。

一副作品想要完美的呈現在欣賞者的面前,它必須要經過不斷的修剪和取捨。我現在所用的鏡頭是35mm人文焦段。在這個不算寬廣的焦段里,我必須要學會取捨,學會突出重點。就像木心老先生在修剪自己的作品時,只有適當的取捨,才能使我的作品更加完美。

而對於我本人而言也是這樣,不能否認,說一句狂妄的話,大家都初而為人,貪婪一點有何不可?但對於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這是我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眾號,學宣部,鼓手和課業,一邊也不能落下。我覺得我同時做這麼多事情,並且想把它們做好,做完美。這不是貪心,而應該是我能力所致,但為什麼現在的我這麼累呢?

總體總結起來,我沒有進行完善的計劃和嚴格的執行,導致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里,我必須要改變這樣的窘況,學會計劃,學會取捨,才不是一灘廢料,而使自己成為藝術品。

非常意外,本以為無話可說的我,竟然會在青旅的小床位上抒發這樣的情感,我也並不希望它成為一紙空談。

我該創造,該生長,該把這顆破碎的靈魂雕塑成一件藝術品,這才是我想要的,獨一無二的青春。

圖文來源:姚鳴遠

圖文編輯:顧燚

責任編輯:桂馨雨

審核:周長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警官學院團委 的精彩文章:

警院溫情:學警和父母的聊天記錄
4月不減肥,5月6月徒傷悲

TAG:江蘇警官學院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