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攜手新時代 再創新輝煌」——走進著名國畫家王關兵

「攜手新時代 再創新輝煌」——走進著名國畫家王關兵

王關兵,中國當代書畫家,出生於1963年7月5日一個普通農家,在母親教育學校老師培養,於1981年2月參加工作,住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田壩,自幼喜歡畫畫,工作時選擇了自學,對人物、素描、水彩畫、油畫也對中國山水畫情有獨鍾。1987年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中國書畫國際大學),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校友會,在全國著名畫家陳道學、雷久泰、杜顯清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於1989年完成學業,1990年獲東峰碑林詩書畫影國際大賽作品入選,1990年4月參加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陝西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美術雜社、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中國現代書畫大賽」作品入選。改革開放初期後放棄了自已愛好書畫,打拚人生起起落落,認識周永書(周總)進入了保險行業,就職於重慶眾鼎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沙坪壩分公司擔任負責人。2015年9月重新恢復中國畫學習,在2017年參加中國美術人才網主辦中國第七屆書畫大賽,並被評為優秀獎。2017年9月在開封蘇富比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舉辦的世界藝術大賽網路評選活動中,榮獲中國賽區優秀獎。天涯書畫苑和海南書畫藝術網共同舉辦天涯頌之「迎中秋·慶國節」百人名家書畫精品展入選等多次獲全國獎。中國集郵宣傳中心「一帶一路,中國夢」採集。入編畫冊《一帶一路·輝煌中國》,由天津人美出版。得到馮祥詩書畫院長馮文中老師大力支持,和當地街道畫院鼓勵,不斷努力學習至今。

王關兵談繪畫

簡談繪畫之路

1963年,我出生於四川南充營山縣,這裡聳立著一座神奇秀美的大山,鑲嵌著一個波光粼粼的望龍湖。從小生長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不由得讓我對大自然多了幾分親切。在小學學繪畫課上,我所繪畫的山水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繪畫越來越有興趣,直到我正式上班。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我很早就到煤礦公司上班了。作為煤礦工人,上班是很辛苦的,白天一直待在井下工作,到了晚上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那時,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就利用休息的時間繪畫,我常常用鉛筆畫素描、畫石膏像、畫人物……只要能夠臨摹的,我都想方設法尋找機會練手。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看到了一本叫《青年一代》的雜誌上刊登了一則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招生廣告,這所高校就是現在的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看到了這條信息,我心中頓時燃起了熊熊熱火:我要去進修!一個人學習進步的空間畢竟有限,只有進行了系統性學習後,自己的繪畫能力才能突飛猛進。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報名了。接下來的3年里,我半工半讀地把學業完成了,並在全國著名畫家陳道學、雷久泰、杜顯清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獲得了一些獎項。1990年獲東峰碑林詩書畫影國際大賽作品入選及中囯現代書畫大賽入選等。剛畢業就能在繪畫上小有成就,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可是,好景不長,改革開放的東風吹來了,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我毅然辭職下海,在重慶眾鼎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沙坪壩分公司擔任負責人。忙碌的工作,讓我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愛好的書畫,20多年來,我沒有畫過一張畫,老師教的也差不多丟完了,只留下一本本曾經上課的書和筆記。直到2015年,我發現年輕時候,該闖蕩的也闖蕩了,該拼搏的也拼搏了,現在年齡大了,我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趁著自己對繪畫還有那點餘熱,我又拿起畫筆重新學習中國畫。這些年,我每天都要畫一兩副畫,哪天不畫畫了,我還覺得渾身不自在,就此繪畫之路又一發不可收拾。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重新拾起了繪畫的信心,在2017年參加中國美術人才網主辦中國第七屆書畫大賽時被評為優秀獎等等。

簡談對山水畫的理解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追尋繪畫的道路上,從最開始的感興趣,到後來去高校進修,到中間放棄了20年的時間,最後還是重新開始學習。可以說,如果沒有繪畫,我這一生將會黯淡無光,毫無意義。是繪畫燃起了我心中的那把火,讓我時刻追尋著這火光而前進。畫了這麼多年的畫,我尤其喜愛畫山水畫。何謂山水畫?所謂山水畫,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我認為,這山水畫承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人文自然文化,而畫作行筆之間都彰顯了我們中國人內心的精神深邃與思維的空間邏輯。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山水畫的理解。首先,山水畫的藝術價值在於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的內心精神世界,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國畫山水畫經過幾千年的錘鍊,其線條的力度和韻味的抽象美,完全超出其繪畫本身的意義,變得更有助於個人修養和風格直抒畫者的胸懷。它的客觀物象的「內容」已化入畫者主觀心境的筆墨「形式」,給觀者留下的則是無以言狀、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美的獨特享受。人類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同時更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得到精神享受。而作為可視藝術的繪畫,它深深植根於中國人以及全人類的心目中,中國畫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其次,中國畫山水畫,作為中國古老文明古國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其史學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中國歷史,離不開傳統繪畫史,一部中國繪畫史,記錄了中國歷史的全部發展痕迹。且不說青銅時代的紋飾,秦漢時代的陶俑、墓磚,唐代的雕刻、壁畫,就拿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說,其描繪的汴梁城的風俗畫,幾乎攝取了京郊至市中心綿延幾十里的景色,五行八作、各類建築、各式人物、各種服飾應有盡有。其構圖之精巧,內容之豐富,刻畫之精微為舉世罕見。為研究北宋歷史發展、經濟繁榮、社會變遷、風俗人情提供了詡實的依據,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又如清代的揚州八怪,懷著對當時官場腐敗的厭惡和個人生活遭遇的坎坷與憤懣之情,獨闢蹊徑、自成畫風。或以詩、或以畫,反映對當時社會不平等的態度,同情貧困弱者,鞭撻封建當局,為當時社會生活作了生動的寫照。為今天研究社會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近代史上興起的漫畫藝術、蔣兆和的《流民圖》、白石老人的畫風變法,無不滲透和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反映時代的心聲。最後,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國山水畫受世界美術的影響,已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流派眾多的局面。中國山水畫走向世界是眾多美術作者和關心、支持、愛護這朵奇葩的所有人士的共同心聲。它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以及全人類的心目中,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無不滲透和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反映著時代的心聲。中國山水畫在美術界的對外交流中,也促進了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世界認識了中國,也使中國認識了世界。

簡談我畫山水畫

國畫大師黃賓虹有一段名言,講的是凡志於翰墨者,必須做到多讀書,廣聞見,有胸襟,勤習苦。我很贊同這句話。首先繪畫要多讀古書,要知道,想要在中國畫上面有所造詣,就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創作山水畫的根本所在,缺失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後的創作之路就會越走越窄。在學習繪畫過程中,我一直在看《芥子園畫譜》這本古書,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還附有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介紹了中國畫的芥子園畫譜的技法,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這本畫壇傳世經典之作也幫我開啟繪畫之門,讓我更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藝術大師之境界。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名師,能夠將你帶入那神聖的殿堂,讓你見識到與眾不同的繪畫技能。不過師父引入門,修行靠個人。如何修鍊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需要個人勤加練習。我想自己就是一位繪畫路上的耕耘者。我從農村、藝術學院一步一步涉入藝術闊野,以長達半個世紀的努力探索,歷盡艱難,才有今日的成績,實屬不易。也證明了這樣一句話:有付出,才有收穫。當然,繪畫這種藝術不僅僅需要勤奮,也要一點悟性。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山水畫不是畫自然的山水,而是作者心中的山水。山水畫看似簡單,但很神奇,特別是看得到專家學者對這種畫有很高的評價,這種畫里的調子,是一種很高的美,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真純;豐富之極,歸於簡括虛靈。同時山水畫具有豐富的故事內涵,最能表達作者內心情懷的畫種。我一直堅持對山水畫的探索和追求,開創了唯我獨有的山水畫藝術,讓我的山水畫有可看、可讀、可品、可居、可游性。我畫的山水營造的依然是人類居住和生存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表達的是詩、是詞、是樂、是文化的實實在在的真山真水,透出的是我對人生的理解和人與自然和諧相依的哲理,還有我心中的真善美的情感。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向來是中國傳統書畫中的永恆題材。靈動如水,厚重如山,山水給了人們太多的生活感悟和啟示。我希望我的筆墨繼續跟隨時代,緊扣時代主旋律,有著自己鮮明的繪畫語言,用自己獨有的技法創作出更多更好唯美唯實的作品。

王關兵,中國當代書畫家,出生於1963年7月5日一個普通農家,在母親教育學校老師培養,於1981年2月參加工作,住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田壩,自幼喜歡畫畫,工作時選擇了自學,對人物、素描、水彩畫、油畫也對中國山水畫情有獨鍾。1987年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中國書畫國際大學),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校友會,在全國著名畫家陳道學、雷久泰、杜顯清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於1989年完成學業,1990年獲東峰碑林詩書畫影國際大賽作品入選,1990年4月參加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陝西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美術雜社、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中國現代書畫大賽」作品入選。改革開放初期後放棄了自已愛好書畫,打拚人生起起落落,認識周永書(周總)進入了保險行業,就職於重慶眾鼎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沙坪壩分公司擔任負責人。2015年9月重新恢復中國畫學習,在2017年參加中國美術人才網主辦中國第七屆書畫大賽,並被評為優秀獎。2017年9月在開封蘇富比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舉辦的世界藝術大賽網路評選活動中,榮獲中國賽區優秀獎。天涯書畫苑和海南書畫藝術網共同舉辦天涯頌之「迎中秋·慶國節」百人名家書畫精品展入選等多次獲全國獎。中國集郵宣傳中心「一帶一路,中國夢」採集。入編畫冊《一帶一路·輝煌中國》,由天津人美出版。得到馮祥詩書畫院長馮文中老師大力支持,和當地街道畫院鼓勵,不斷努力學習至今。

王關兵談繪畫

簡談繪畫之路

1963年,我出生於四川南充營山縣,這裡聳立著一座神奇秀美的大山,鑲嵌著一個波光粼粼的望龍湖。從小生長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不由得讓我對大自然多了幾分親切。在小學學繪畫課上,我所繪畫的山水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繪畫越來越有興趣,直到我正式上班。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我很早就到煤礦公司上班了。作為煤礦工人,上班是很辛苦的,白天一直待在井下工作,到了晚上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那時,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就利用休息的時間繪畫,我常常用鉛筆畫素描、畫石膏像、畫人物……只要能夠臨摹的,我都想方設法尋找機會練手。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看到了一本叫《青年一代》的雜誌上刊登了一則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招生廣告,這所高校就是現在的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看到了這條信息,我心中頓時燃起了熊熊熱火:我要去進修!一個人學習進步的空間畢竟有限,只有進行了系統性學習後,自己的繪畫能力才能突飛猛進。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報名了。接下來的3年里,我半工半讀地把學業完成了,並在全國著名畫家陳道學、雷久泰、杜顯清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獲得了一些獎項。1990年獲東峰碑林詩書畫影國際大賽作品入選及中囯現代書畫大賽入選等。剛畢業就能在繪畫上小有成就,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可是,好景不長,改革開放的東風吹來了,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我毅然辭職下海,在重慶眾鼎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沙坪壩分公司擔任負責人。忙碌的工作,讓我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愛好的書畫,20多年來,我沒有畫過一張畫,老師教的也差不多丟完了,只留下一本本曾經上課的書和筆記。直到2015年,我發現年輕時候,該闖蕩的也闖蕩了,該拼搏的也拼搏了,現在年齡大了,我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趁著自己對繪畫還有那點餘熱,我又拿起畫筆重新學習中國畫。這些年,我每天都要畫一兩副畫,哪天不畫畫了,我還覺得渾身不自在,就此繪畫之路又一發不可收拾。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重新拾起了繪畫的信心,在2017年參加中國美術人才網主辦中國第七屆書畫大賽時被評為優秀獎等等。

簡談對山水畫的理解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追尋繪畫的道路上,從最開始的感興趣,到後來去高校進修,到中間放棄了20年的時間,最後還是重新開始學習。可以說,如果沒有繪畫,我這一生將會黯淡無光,毫無意義。是繪畫燃起了我心中的那把火,讓我時刻追尋著這火光而前進。畫了這麼多年的畫,我尤其喜愛畫山水畫。何謂山水畫?所謂山水畫,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我認為,這山水畫承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人文自然文化,而畫作行筆之間都彰顯了我們中國人內心的精神深邃與思維的空間邏輯。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山水畫的理解。首先,山水畫的藝術價值在於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的內心精神世界,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國畫山水畫經過幾千年的錘鍊,其線條的力度和韻味的抽象美,完全超出其繪畫本身的意義,變得更有助於個人修養和風格直抒畫者的胸懷。它的客觀物象的「內容」已化入畫者主觀心境的筆墨「形式」,給觀者留下的則是無以言狀、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美的獨特享受。人類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同時更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得到精神享受。而作為可視藝術的繪畫,它深深植根於中國人以及全人類的心目中,中國畫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其次,中國畫山水畫,作為中國古老文明古國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其史學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中國歷史,離不開傳統繪畫史,一部中國繪畫史,記錄了中國歷史的全部發展痕迹。且不說青銅時代的紋飾,秦漢時代的陶俑、墓磚,唐代的雕刻、壁畫,就拿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說,其描繪的汴梁城的風俗畫,幾乎攝取了京郊至市中心綿延幾十里的景色,五行八作、各類建築、各式人物、各種服飾應有盡有。其構圖之精巧,內容之豐富,刻畫之精微為舉世罕見。為研究北宋歷史發展、經濟繁榮、社會變遷、風俗人情提供了詡實的依據,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又如清代的揚州八怪,懷著對當時官場腐敗的厭惡和個人生活遭遇的坎坷與憤懣之情,獨闢蹊徑、自成畫風。或以詩、或以畫,反映對當時社會不平等的態度,同情貧困弱者,鞭撻封建當局,為當時社會生活作了生動的寫照。為今天研究社會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近代史上興起的漫畫藝術、蔣兆和的《流民圖》、白石老人的畫風變法,無不滲透和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反映時代的心聲。最後,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國山水畫受世界美術的影響,已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流派眾多的局面。中國山水畫走向世界是眾多美術作者和關心、支持、愛護這朵奇葩的所有人士的共同心聲。它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以及全人類的心目中,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無不滲透和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反映著時代的心聲。中國山水畫在美術界的對外交流中,也促進了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世界認識了中國,也使中國認識了世界。

簡談我畫山水畫

國畫大師黃賓虹有一段名言,講的是凡志於翰墨者,必須做到多讀書,廣聞見,有胸襟,勤習苦。我很贊同這句話。首先繪畫要多讀古書,要知道,想要在中國畫上面有所造詣,就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創作山水畫的根本所在,缺失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後的創作之路就會越走越窄。在學習繪畫過程中,我一直在看《芥子園畫譜》這本古書,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還附有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介紹了中國畫的芥子園畫譜的技法,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這本畫壇傳世經典之作也幫我開啟繪畫之門,讓我更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藝術大師之境界。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名師,能夠將你帶入那神聖的殿堂,讓你見識到與眾不同的繪畫技能。不過師父引入門,修行靠個人。如何修鍊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需要個人勤加練習。我想自己就是一位繪畫路上的耕耘者。我從農村、藝術學院一步一步涉入藝術闊野,以長達半個世紀的努力探索,歷盡艱難,才有今日的成績,實屬不易。也證明了這樣一句話:有付出,才有收穫。當然,繪畫這種藝術不僅僅需要勤奮,也要一點悟性。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山水畫不是畫自然的山水,而是作者心中的山水。山水畫看似簡單,但很神奇,特別是看得到專家學者對這種畫有很高的評價,這種畫里的調子,是一種很高的美,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真純;豐富之極,歸於簡括虛靈。同時山水畫具有豐富的故事內涵,最能表達作者內心情懷的畫種。我一直堅持對山水畫的探索和追求,開創了唯我獨有的山水畫藝術,讓我的山水畫有可看、可讀、可品、可居、可游性。我畫的山水營造的依然是人類居住和生存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表達的是詩、是詞、是樂、是文化的實實在在的真山真水,透出的是我對人生的理解和人與自然和諧相依的哲理,還有我心中的真善美的情感。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向來是中國傳統書畫中的永恆題材。靈動如水,厚重如山,山水給了人們太多的生活感悟和啟示。我希望我的筆墨繼續跟隨時代,緊扣時代主旋律,有著自己鮮明的繪畫語言,用自己獨有的技法創作出更多更好唯美唯實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匠之路 的精彩文章:

索靖《月儀帖》,學習章草之圭臬,醫治俗態之良藥

TAG:大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