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學者:西方必須與崛起的中國共處

英國學者:西方必須與崛起的中國共處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哈佛大學的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曾提出一個「修昔底德陷阱」命題:老牌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的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在中美貿易之爭尚未有個結果之前,外國專家對未來的兩國關係有著怎樣的期許呢?

昨日(11日),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撰文稱,作為新老兩代超級大國,中美雙方若不尋求合理的合作關係,便極有可能爆發「毀滅性」的衝突。這一旦成為現實,會讓整個地球都「抖三抖」。他提出,西方能夠、也必須與崛起的中國共處

談及美國對中國「偷竊」知識產權一事耿耿於懷,沃爾夫不以為然地表示,作為一個19世紀才開始發展的國家,美國當年不知也「偷」了多少別人的想法。

他還強調,相比知識產權,「創新」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可以努力保護知識產權,但如果他們認為可以藉此阻止中國創新,那就大錯特錯了。

馬丁·沃爾夫 圖源:BCG

「中國的經濟規模,終將遠超美國」

首先,讓我們先通過數據,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經濟實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中國去年的人均GDP為美國的14%;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美國的28%。要知道,2000年時,這兩個比例僅僅為3%和8%。

加之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有餘,GDP的情況就變得更加驚人。中國去年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2%,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甚至飆升至美國的119%。

IMF預測,到2040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美國的34%。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將高出美國近30%。

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截圖 下同

這個結論並非誇大其詞。IMF稱,他們已經假設中國會從2023年開始大幅放緩追趕的腳步。而且,「34%」正是如今葡萄牙的經濟水平。很難想像,擁有龐大儲蓄、熱情民眾、巨大市場和堅定決心的中國,會在22年以後還比不上葡萄牙。

文章中,沃爾夫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即便美國個人還是比中國富裕,但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遠超美國,是遲早的事。尤其對其他國家來說,中國早已成為一個比美國更重要的出口市場。

「知識產權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創新才是」

沃爾夫還提到,中國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已經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那美國就不高興了。

首先,經濟規模與科學技術的相輔相成,使中國正成為一個越來越可怕的軍事強國。「美國可能會有所抱怨,但於情於理他們也無法更進一步了。自衛是人家的基本權利」,沃爾夫道。

此外,美國還天天嚷嚷中國竊取了他們的知識產權。3月底,美國正式向WTO起訴中國「破壞WTO規則」。

但沃爾夫卻不以為然。他表示,作為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後起之秀」,美國自己也不知道吸收了多少其他國家的想法,並化為己有。

「知識產權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創新才是」,沃爾夫認為,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上,美國應該找一個「既不太松、也不太緊」的平衡點。過分保護知識產權,只會抑制創新發展。

「美國可以努力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但任何覺得他們有權利(或能做到)阻止中國大力發展創新的想法,都是瘋狂的」,他又說。

「西方可以,也必須和崛起的中國共處」

沃爾夫指出,與其事事針對中國、把中國當作一大「威脅」,西方國家需要進行自我審視。尤其,是正在「自損盟友」的美國。

去年,特朗普公開宣稱全球變暖是個「騙局」,讓世界各國不敢再指望美國的全球公域管理系統。

今年特朗普的鋼鋁關稅大棒,又嚇跑了不少「原本可以和美國成為朋友」的國家。舉個最近的例子,日本在上周放出風來,如果不給他們豁免關稅,貿易戰就不會支持美國。

而美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向中國徵稅施壓,更是逼得中國強力反擊。

雖然中美兩國不太會真刀真槍地打起來,但終止經濟合作、爆發貿易戰,卻是一觸即發的事。沃爾夫暗示,美國要學著先遵守國際規則,再坐下來和中國一起尋求合理的合作關係。畢竟,貿易問題還是有希望解決的。

他表示,中國的未來取決於中國,但是中西關係更加取決於中國。西方的真正威脅並不是中國,而是自己的衰落——「抽租」的盛行、對民眾命運和真相的漠視、政界的貪腐等。

「我們一遇到金融危機,就只知道用會催生新泡沫的貨幣政策應對。這真是個悲劇」,沃爾夫最後自嘲道,「西方各國可以做到,也必須做到與崛起的中國共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經委主任急了:別怪特朗普,要怪就怪中國!
肯亞中資鐵路遭環保人士抗議 中企:合法合規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