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官告老還鄉車載斗量,乾隆獲知命快馬追回,查驗後感慨萬千

清官告老還鄉車載斗量,乾隆獲知命快馬追回,查驗後感慨萬千

孫嘉淦

孫嘉淦(1683年-1753年),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由於當官時間長,擔任的職務也比較多,統計起來不下十餘個,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步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

孫嘉淦居官八約

雖然可稱之為三朝元老,但孫嘉淦卻從不倚老賣老,是一個真正為民請命的好官。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於晚年的孫嘉淦自覺已65高齡,有些精力不濟,於是再三上書乞求退休。皇上於是恩准他告老還鄉。因為孫嘉淦是個耿直知道官員,為官風氣很正,因此官做的雖然很大,做的時間也很長,但是自己個人並無什麼豐厚積蓄。過去在京城做官時從來沒想過這些事情,如今要回家鄉了,倒犯起愁來。為何?

告老還鄉

大家都知道,過去古代都講究一個光宗耀祖,衣錦還鄉。如今自己好容易得到皇上的恩准,告老還鄉了。可自己雖然在京城長期為官,但為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平時沒有什麼積蓄。這次告老還鄉了,鄉里鄉親的肯定會過來看望,如果沒有什麼輜重,不明真相的,都還以為自己是發配回來的呢。如果是那樣,自己的子女今後在老家就不好混了。想到這裡,不由得才長吁短嘆的。

田園生活

看到老爺為了這事如此的鬧心,夫人倒是通情達理,過來勸慰老爺。「老爺一輩子行的正、坐得端,有什麼好難為情的。沒有金銀財寶就沒有唄,總不能拉幾車破磚頭來當金磚吧。」「拉磚頭?對,就拉磚頭。」一句話提醒了懵懂之人。

孫嘉淦故居

離京時,孫嘉淦讓家人將家裡的雜物收拾打包,又叫人上街雇了十輛馬車,把四處撿來的一些磚頭全部裝入箱內,再嚴密包裝好了,浩浩蕩蕩地踏上返鄉之路。但由於孫嘉淦平時處事太過耿直,肯定得罪過不少奸佞小人。車隊這麼浩浩蕩蕩的一出發,就有人知道信了,立刻就有人向皇上密報,說孫嘉淦貪贓枉法,拉了十幾車的金銀財寶準備返鄉。乾隆爺一聽,肺都氣炸了:「原來孫嘉淦也是個道貌岸然之徒呀!」於是下令,快馬把孫嘉淦的車隊給追回來。

密報

孫嘉淦被帶回到朝堂,皇帝問:「孫嘉淦,朕真是看走眼了,一直以為你是個清官呢,今天這作何解釋?」孫嘉淦奏道:「臣為官三十餘年,朝廷的俸祿用於日常開銷,已所剩無幾。箱子里除了皇上的一千兩賞銀,都是些破磚爛瓦,並無多少金銀。皇上若不相信,可打開查驗。」乾隆看到孫嘉淦還在那兒狡辯,更是氣急敗壞,心想,你真是不到黃河不死心那。立即下令將箱子打開,當場查驗。箱子陸陸續續都打開了,裡面裝的真是些磚頭。

磚頭

眾人一看都傻了眼,連乾隆也懵懂了,問:「孫愛卿,你千里迢迢的告老還鄉,馱這些廢磚頭有何用處?」孫嘉淦回答道:「臣做官多年,並未積攢多少家私。如今兩手空空返鄉,有兩層顧慮。一個是百姓會以為我犯了大錯,被革職遣返回原籍的,如果是那樣,我的子孫今後會抬不起頭來;但是如果老百姓知道我是主動告老還鄉的,肯定又會認為朝廷刻薄,不體恤下臣。所以,臣這樣做一者為給皇上臉上添點光彩,二者把磚運回老家,蓋間草房,可以拿這磚當基礎。畢竟是來自皇城的磚塊,老臣後身也留個念想。」

皇恩浩蕩

乾隆聽後深為感動,立刻讓人清點磚塊數量,一數共有五千塊磚頭。於是頒詔下旨,賞賜孫嘉淦五千兩銀子,作為對其清廉一生的褒獎。此事傳到坊間,百姓既欽佩孫嘉淦的清正廉明,又感謝皇恩浩蕩,這個故事就此在民間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清史稿·孫嘉淦傳》

《清稗類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錢氏家族為什麼能號稱「兩浙第一家族」
唐僧的大弟子其實並不是孫悟空,而是另有其人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