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想長大又想長大系列

不想長大又想長大系列

借我

 算雲煙

謝春花 

00:00/04:19

仍是要時時刻刻對美好滿懷期待,對未來充滿渴望,對生命心懷敬畏。

1

三月底,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

花花是在大學第一次見到我就把我喊姐姐的人,說等我以後需要粉絲團了,她就是粉絲團的辦公室主任,但是我已經沒有她的消息很久了。消失了一年多的她終於回歸,帶著前所未有的驕傲和榮耀,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我怕說給她世界上所有的祝福都蒼白無力,於是給了她我的新手機號。

沒過幾日,朋友圈的動態又多了幾天像這樣:

還有一位二戰去了中國政法大學的小夥伴,只是他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沒法截圖了。(老實說我很不喜歡微信這個功能,這樣使得偷窺一個變得異常困難。)

去中國政法大學的那位朋友第一年考司法差一分,當年考研直接沒去考。

我都不敢想當時的他是處於什麼樣的低谷。

但最後憑藉堅強的意志力他二戰成功,同一年考過了司法,考去了中國政法大學。

有時我們覺得一年是多麼短暫的時光呀,比如我渾然不知我第一年的研究生就快要過完了。

又比如說這已經是2018年的中間段了,但我們可能有時還會把日期錯寫成2017年。

一年的時間我們換不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也可能正經歷著二戰三戰後依舊失敗的過程,甚至一年時間我們都在抱怨和埋怨周遭的消極情緒當中度過,但看看身邊那些優秀的人,他們永遠生機勃勃,忙著學習、趕著項目、烘焙美食,努力認真地在生活,好像不知疲倦似的。但人,不總是要有個奔頭嘛,不然一輩子就在渾渾噩噩當中過去了,難免沒有意思。

所謂成長就是讓我越來越明白了:人不付出犧牲,就得不到任何回到,如果你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一旦接受了這個事實,任何艱難的任務似乎都變得簡單了。

2

上上上上周和朋友去都江堰參加馬拉松,前一晚我倆癱在酒店的床上,我突然一本正經地問朋友

「讀研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她說「讀研讓我意識到自己真的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大家都是平凡人,將來也總歸是要過平凡的生活的。」

「你說讀研到底是有多麼摧殘一個人的意志呀?以前我們真真是覺得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怎麼讀了個研究生,沒有驕傲就算了,居然還變得這麼消沉。」

「可能以前沒有像現在這樣要面臨這麼多選擇,也沒有這麼近距離地去接觸這個社會吧,自己的能力遠遠不足又不知道從何努力,在忙忙碌碌中碌碌無為說的大概就是這種了吧。」

「其實我們還是比絕大多數人好多了,畢竟我們很早地發現了這個事實,那這樣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就沒有那麼大的落差感了,說不定好好做手上的事情,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真的就成為了不平凡的人呢。是吧?」

從小大大,我真的有很多很多夢想,最頭疼的就是講來考清華還是北大。18歲高中填志願的那個夏天,我哭了一個星期,因為我發現我的成績既報不了北大,也上不了清華,(雖然我還是厚顏無恥地在第一志願的最後一欄填了清華的一個什麼專業,記不起了~~),但我還是在心裡告訴自己,將來的我一定是要成為一個很牛逼哄哄的人,不要慌,去不了北大清華還有哈佛劍橋嘛。結果當有一天,別人問我什麼才算牛逼哄哄的時候,我卻回答她

「有朝一日,保護好愛人,對得起朋友,贍養好父母,概莫如此吧。」

有人說終於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卻沒有成為小時候立志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可是小時候哪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呀,童言無忌,小時候說的話,哪能算數。

所謂成長大概就是開始慢慢接受一個又一個自己以前不想接受或者刻意逃避地事實,明白自己的力所不及,但依舊保持學習的激情去完成那些年少說好的很酷的事情,偶爾也不自量力地吹吹牛逼,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帶著對抗和戰勝那些不滿意現實的積極情緒好好生活。

在看清自己是個平凡人的同時依然要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一定要記住這個真理。

3

其實,如果可以接受自己也不那麼完美,就不用忙著去粉飾自己了;

如果能承認自己不是那麼強大,就不用忙著去證明自己了;

如果你能放棄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種種偏見,那就不用吵著去反駁他人了;

做自己比做別人口中優秀的人簡單也幸福多了。

朋友A給我說起一件事

在一次和國外留學生的辯論中,因為聊到自己父母對自己放養式的培養模式,

別人說了一句話「怪不得這樣,把你培養成了同性戀。」

當時的他並不知道如何反駁,只是覺得自己的性取向和父母的教育原本沒有關係,為何別人要將這兩件事生硬地扯上關係,但奈何當時的他反射弧慢了半截,沒能漂亮而自信地回擊對方,

他太痛苦了,痛苦到只要一想到自己不同於一般人的性取向會讓別人質疑父母從小對自己的原本正確而豐盈的教育,他就愧疚。

他又很無助,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總有一天父母會知道他的不一樣,他們肯定會傷心,也許還會對自己失望,甚至還要接受周邊人對父母的指指點點,該怎麼辦呢?

仔細一想,朋友在意的不是自己會因為性取向的不同而遭受到外界的什麼非議和排斥,他擔心的是自己父母會因為自己的不一樣而無端受到別人的指責和來自社會的壓力,他開始考慮身邊最在乎的人和自己的緊密聯繫了,這一點難能可貴。從只以自我為中心到思考以我們為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轉折。

我太了解朋友的性格,在國內屬於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樂天派,去國外這麼些年心思變得細膩和軟綿起來,如果他已經開始思考這些問題,說明真的,他也長大了,突如其來什麼大風大浪,他應該可以鐵肩擔重任了。

所謂的成長可能是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在意和我們有緊密聯繫的家人和愛人的感受,收起了一些自己所謂的鋒芒,不那麼尖銳冷酷,不那麼敢作敢為。因為那些我們在意且愛著的人,我們變成了很溫柔而柔軟的人。

4

前些日子看奇葩大會,蔣方舟在裡面分享了一個詞——討好型人格,她說因為這個性格,她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更多地是琢磨怎麼樣讓身邊的人更開心,但自己卻不是真正地開心。因為年少成名,所以她對自己身邊高高在上,聲名顯赫的作家和名人都是一味地說yes,即使當時她很想反對別人,很想發表不一樣的看法,但她就是做出了刻意討好別人的舉動,這種討好型人格讓她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外表光鮮,內心乏味。

仔細想一想,我也是這種人格的受害者呢,有時候,說一句自己真正想說的話都要在心理上翻山越嶺。

以前吧,覺得那種建立在犧牲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帶給別人的快樂無比偉大,後來發現都不懂得考慮自己內在真實感受的人怎麼會知道帶給別人的就是真的快樂呢?也許你曲意逢迎帶給別人你以為的快樂其實對別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只是對方也在刻意討好你,然後你們之間就開始了商業互吹的模式。真的,很累。

所謂成長,就是變得不再以取悅別人而得到快樂的來源,真正審視自己的內心,考慮自己的感受。想拒絕的時候就說NO。

5

一位朋友分手了不好意思跟我說,結果聊微信的時候她跟我吐露了真心話,我說這有什麼不好意思吶,你需要傾訴,我需要學習,大家是雙贏噢~~~

她說因為把分手這種事告訴最親近的人,她們總是不能理解,她們會以為我們就是小打小鬧而已,總會有和好的一天,但最難過的確實恰恰相反。

最後朋友跟我說了一段話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之前家裡不同意的時候,感覺就有反作用力一樣,越不同意,就越想在一起;終於後來家裡同意了,卻發現兩個人之間出現問題了,矛盾就這樣出現了。原來,外界的阻礙永遠不是阻礙,自己的阻礙才是。」

對於朋友領悟如此深刻的一席話,我竟然有些語塞,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太懂這種感覺吧。

就在上周,朋友圈被表妹的婚紗照和旅行小視頻霸佔了,我一個一個地點開小視頻看。

表妹和她男朋友在海邊吹風,在山巔上相擁,在田間小路上騎著小車自拍,是好幸福的模樣呢。

越來越長大,就發現戀愛是怎麼一回事,兩個人選擇在一起,不是因為某一方無所不能,而是因為一方能以完美地角度去審視不完美的一方;不是因為你對我足夠好,而是因為你足夠好,好到讓我都覺得自己有點配不上你,自卑感和自負感是讓我們緊密相連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所以要去和你登記,而是因為想到未來能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覺得天氣好好,感謝萬里挑一的你,感謝你在我身邊。

沒有什麼能比我和我愛的你,都是最棒的人,更讓人幸福的了。

我會永遠記得第一次看見你的心情,也會永遠記得,被你看見的那個瞬間。

(一不小心就說了這麼多超甜的話,等到表妹結婚如果我搶到捧花就給他們獻上一席超甜的婚禮祝福吧)

6

最近上課真的太無趣了,就跑到每個高中同學的qq空間去翻他們的高中相冊,一抹回憶殺讓我發現自己現在不僅變白了很多,也變好了很多。而且現在的自己真真真的過得挺好。

(老實說,我真的變白了好多呀,哈哈哈)

可能所謂的成長就是再看過去傻乎乎、瓜西西有點二愣子的自己的時候,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納,是經歷了多麼富足和艱辛的日子,遇見了多少擁有奇妙能力的人,才讓自己變得像今天這樣堅強和優秀

高中

現在

人生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念了這麼幾十年書,我突然覺得念書原來是一場大宴啊,九年義務是開胃冷盤,高中三年是家常小菜,本科是干鍋時蔬,研究生是雞鴨魚肉,博士是生猛海鮮,至於博士後嘛,那就是餐桌上的紅酒白蘭地了,越往後越精緻,越往後越艱難,越往後越值錢。(果然愛吃的人對讀書這件大事的思考都是從食物的角度出發,真有趣!)

山高路遠,我們在未來相遇。

一路走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

長大快樂,老了也要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莫有聲 的精彩文章:

TAG:莫莫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