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男子誤把它當「三七」煮水喝致中毒!這些中草藥分不清會要命!

男子誤把它當「三七」煮水喝致中毒!這些中草藥分不清會要命!

有些小夥伴生了病,就喜歡嘗試用「土方」治一治。然而,這位哥們卻治中毒了!

據騰訊新聞報道,安徽蚌埠的小韓因為摔跤,不幸傷到了膝蓋,導致膝蓋的活動、彎曲不是特別健全。小韓的爺爺聽說三七磨粉吃能夠活血化瘀,就在自家地里種了起來,收穫後煮給小韓喝。喝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韓全身開始浮腫,喘氣難受。到醫院檢查發現,小韓患上肝小靜脈堵塞,原來小韓喝的並不是三七,而是土三七,有劇毒!

可能有的小夥伴蒙圈了,「三七」和「土三七」的名字就差一個字,怎麼「土三七」就喝出問題了?

藥名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武漢市中醫院藥學基地主任藥師張義生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三七」與「土三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功效和毒性卻有天壤之別。

「三七」屬五加科人蔘屬,以根、根狀莖入葯,是名貴中藥材,活血止血、散瘀消腫,被歷代醫家視為葯中之寶。

「土三七」別名「菊三七」,是菊科。2011年發表在國際著名肝病雜誌上的藥理研究已經證明,「土三七」裡面含有一種名叫「吡咯烷」的毒物,會導致肝竇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和壞死,導致肝臟的血「只進不出」,引起門靜脈高壓,導致腹水黃疸。這種損害一經形成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

為了讓小夥伴們不再弄混它倆,健康君給大家找到了區分方法,快來學習一下吧!

看葉、花區分「三七」與「土三七」

武漢市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耕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七」和「土三七」很容易辨別。「三七」的葉形肥大,長得像張開的手掌,六七片葉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紅色的;而「土三七」的葉子沿著莖對稱生長,花是黃色的。

張耕提醒說,「土三七」磨成粉後,很難與「三七」區分,市民在購買中藥材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不可貪圖便宜。即便是正宗的「三七」,使用的劑量不同,功效也完全相反。「三七」小劑量止血,大劑量活血,一旦吃超量,同樣很危險。

除了「三七」「土三七」容易混淆,健康君發現還有很多名字相似的中草藥,其功效及用法也不同!

這些葯弄混了當心中毒

香加皮與五加皮

香加皮根皮呈卷簡狀或糟狀,少數呈不規則塊片狀。外表面灰棕色至黃棕色,粗糙,有橫向皮孔,栓皮常呈鱗片狀肅落,露出灰白色部;內表面淡黃色至灰黃色,稍平滑,有細縱紋。有特異香氣,味苦。用於風寒濕痹,腰膝酸軟,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

五加皮呈不規則捲筒狀。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斑痕;內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氣微香,味微辣而苦。用於風濕痹病,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

注意:這兩者都有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但不能混用。香加皮有毒,強心作用很強,不宜過量和長期服用。

赤小豆與相思子

赤小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乾燥成熟種子。表面紫紅色,無光澤或微有光澤;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中間凹陷成縱溝;另側有1條不明顯的棱脊。氣微,味微甘。主要用於中藥材,具備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相思子呈橢圓形,在臍的一端黑色,上端硃紅色,有光澤。相思子用於疥癬,癰瘡。相思子根、相思藤可生津,潤肺,清熱,利尿,用於咽喉痛,肝炎,咳嗽痰喘。外用可治皮膚病。

注意:相思子含有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質,此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誤食時會中毒,嚴重時甚至會喪命。

川貝母與土貝母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卷葉、烏花、棱砂川貝母的鱗莖。產於四川等地,其性味苦、甘,微寒。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土貝母為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塊莖。其性味苦、涼,能解毒散結,消除癰腫。外形與川貝母相似,但基部呈臍狀凹入,有鬚根莖。表面呈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不分瓣。

注意:土貝母含秋水仙鹼,系有毒草藥,內服過量可使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中醫多外用冶癰腫、瘰和關節炎等症,與川貝母的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不同。

健康君碎碎念

小夥伴們為了安全起見,吃藥的時候,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包括用藥物泡的酒,都不要亂喝,因為體質不同,可能會對藥物過敏。

編輯 / Q

來源/ 騰訊新聞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除了不吃早餐,它們也是膽結石的「幫凶」!中招的人太多……
白內障術後,還會複發嗎?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