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為人生的吉祥,佛陀說《吉祥經》

何為人生的吉祥,佛陀說《吉祥經》

文字及圖片來自網路

古代的印度,人們經常聚集在鎮上的禮堂,互相討論對他們有利益,智慧與知識之課題。有時候,會議會延續至四個月才結束。人們就以各種禮物贈送給那些有智慧的學者們,作為答謝他們的報酬。

一次,他們討論有關「吉祥」的課題,何謂吉祥?如何構成吉祥?見何是吉祥?聽何是吉祥?感受何為吉祥?

有位星宿家迪它.馬加伊卡說,他認為:如果一天清早見到吉祥的東西,就是吉祥。例如:鸚鵡、孕婦、穿著端莊的男子、水瓶、馬、馬車、雄牛或母牛等。人們便對此議論紛紛,有些人認為這是正確的,但有些人卻不以為然。

另一位星象家蘇達.伊卡說:「噢!人們啊!就如你們所說的,見到是吉祥,是因為這些東西很合眼緣。我可否請問你們,若見到不喜歡和不祥的東西也可算是吉祥嗎?這是不正確的。我不能接受你的見解。」一些人同意他所說的,有些人仍然懷疑。

於是,大眾向蘇達提出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聽到如此的話,例如:『良辰佳日』、『願你成功』是吉祥嗎?」 蘇達說出他的見解,他說:「如果聽到是真吉祥,那麼聽如意和不如意的話也是吉祥嗎?」還有其它有關的問題,如早晨起身嗅到香氣,嘗到美味的食物和觸摸到好和柔軟的東西,這都是吉祥嗎?

他們所爭論的課題沒有得到解答。於是,這課題就傳到四大天王天乃至梵天,討論了將近十二年,同樣沒有獲得解答。之後,這課題又傳到三十三天的帝釋天那裡,帝釋天王勸他們說,如果想獲得正確的答案,就應該去請教佛陀。

帝釋天王說:「若要得到光芒,必須要有一把火,而不是一隻螢火蟲的光。」

於是,他們便請了一位天神到祇園精捨去請教佛陀。這精舍是由一位護法給孤獨長者所建造的,它位於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後夜時分,天神出現,他的光芒把這個精舍遍照得如白天一般。詣佛頂禮,往住一面,以偈白佛言:

「諸天與世人,思惟吉祥事。

但是未決定,何為真吉祥。

慈懇我世尊,指說真吉祥。」

於是,世尊便以《吉祥經》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不親近愚者,此事最吉祥:

愚痴者是損人損己的。若我們親近他們,我們便會傾向於他們的所作所為,最終我們的肉體與精神皆受到傷害,因為所有的煩惱和怖畏皆源自於無知與愚痴。即使我們沒有跟隨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親近而已,也會損及我們的聲譽,如香蕉葉包魚,雖魚已棄,臭味仍存。

在某一次輪迴里,釋迦菩薩出世為一男孩,名叫阿克提旁地達。帝釋天王曾向他許下承諾,若他提出要求,將賜他一恩物。阿克提旁地達懇求不接觸愚痴者。帝釋天王感到驚奇,便問他為何提出如此特別的要求。他解釋道:

「無明愚痴者,如不明善行的世人,他們時常誘導朋友走上歧途和犯罪,因為他們不了解何謂正道,也不願聽到善行及正道。他們對善行及正道感到憤怒,是因為不了解它。愚痴者自以為是,他們對於不了解的事情得不到解答時,就會因此憤怒爭論不休。」

所以他不願遇見和接觸到愚痴者,或與他們交談。

(二)宜親近智者,此事最吉祥:

智者是不論行動或思想都有涵養的人。

例如:一個身行不犯殺生、偷盜和邪淫;口行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和兩舌的人。一個人若能斷除一切惡行,將能棄除由無明所產生的執著。親近智者得真吉祥,提升我們的人格。如香蕉葉包花,雖花已棄,但香味仍存,所以親近智者,我們將萬古流芳。

(三)尊敬可敬者,此事最吉祥:

可敬者就是佛陀、辟支佛、阿羅漢、求解脫的梵行者、父母親及長輩。照顧和禮敬他們將得真吉祥。

例子:一時佛往王舍城托缽,那兒有一信徒名為蘇馬拉,是位制花環的商人。當他看見佛陀,心想:如果把花環送給頻婆娑羅王所得到的只是金錢而已,但把花環供奉給佛陀,將得到極大的功德。於是,他便把花撒在佛面前,花兒在虛空中如篷罩遮蓋著佛陀。他再次撒花,花兒互相連結成一個大圖案的帳幕圍住佛陀。

眾人見此情景驚訝非常,但只見佛陀微笑。於是阿難便問佛陀為何微笑?佛答:

「制花環的商人蘇馬拉,因為這行善的功德,十萬大劫後,他會成為辟支佛,名為慕尼沙羅辟支佛。」

尊敬可敬者,晚輩須尊敬長輩,孩子須孝親敬老,妻子須尊敬丈夫。如果人們依此奉行,尊敬可敬者,於今世便能得四種真吉祥:長壽、端莊、快樂、健康和強壯。這不止於此世能得這四種真吉祥,甚至來世。

(四)居所宜安適,此事最吉祥:

我們不論住在鄉村、城市,都必須結交友善及有涵養的鄰居。如果村民都嚴持戒律,這就是一個安寧、祥和的鄉村。如果村民所行皆有利於大眾,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便能順順利利。

反之,如果村民不能持戒律和生活腐敗,他們將痛苦和煩惱,這將導致發生爭權奪利和不安定,弱肉強食,欺詐弱小,那麼他們的生命和財富將沒有保障。所以,我們必須選擇適當的地方居住下來,因為居住於安適處為真吉祥。

(五)往昔曾修福,此事最吉祥:

往昔曾修福是真吉祥,因為往昔所造的業,不論善業或惡業都將影響我們。一些人很醜陋,但有些很美麗;有些人聰明,但有些卻愚笨;有些人富,但有些則貧,這一切皆決定於「業」。

(六)引導心向正道,此事最吉祥:

一個人必須立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即是依靠自己,自強不息,以達到目標。他必須有自信,而非依靠神或他人。許多人生活腐敗,造身、語、意諸惡業。這些人須改過自新,邁向正道。一個不守道德的人,痛改前非,提升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例如守持五戒)的人;

無自信者,提升自己為有自信者;一個貪婪者,改變自己為一個慷慨者,這就是邁向正道。依此,每一個人都須自我改變。

(七)博學多聞,此事最吉祥:

佛陀住世時,教育以宗教為準則。教育多由口授,人們從口授中學習,須強記所述。顯然地,他們必須有過人的記憶力,和很好的理解能力,好學不倦,親近善知識。如果一個人博學多聞,他就不是一個愚痴者。

(八)善於工巧,此事最吉祥:

善於工巧即是善於技術、科學和手藝。佛陀認為知曉技術或工巧為真吉祥。佛陀所傳授的知識和生計,皆是有道德的正命而活。一個有工巧的人,不論是用其工巧為生,抑或只是愛好,皆不可超出戒律的範圍。比丘們也是如此,須有工巧,有縫織袈裟的良好技巧和知識,這可稱為一個比丘的真吉祥。如果我們博學和善於工巧,我們就會多造世間善業。

(九)善學於律儀,此事最吉祥:

品德是一個人的根本。品德並非由幸運或天賦而獲得。品德是由我們的雙手所創造,即是謹遵戒律,止惡行善。品德應成為根本習慣,不論身體或心理的行為,都應謹遵戒律。一個人須棄除以下惡行: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婪、嗔恨、邪見。

同樣的,比丘必須嚴守戒律,從出家那一刻起直到領悟四聖諦。所以,謹守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戒律能節制一個人的行為,同時在任何時候為每個人的守護者。

棄除放逸就是守持完善的戒律。善於抑制心念的人,快樂是屬於他的。羅睺羅出家後,守持圓滿的戒律。在佛陀八十位大弟子之中,他是最嚴守戒律的一位,只為能夠節制好自己的行為。

(十)言語甚和婉,此事最吉祥:

每一個人都喜歡他人善言的對待,而不希望他人無禮的對待。即使一個小孩也不願意被他人苛責,致使自尊受到創傷或失去友誼,甚至畜生也會有同樣的傾向。言語和婉是高尚的行為,惡語是不受人們所接受與尊敬的。我們應該小心談話,言語和婉能溫暖聽者的心房。讓我們棄除惡口,惡口對任何人都是無益的。反之,我們言語和婉,能使我們感到不可言狀的溫馨和喜悅。讓我們實行在行動中,成為友善、彬彬有禮和樂於助人的人。

從前,一位國王名犍陀羅,犍陀羅國是他的國家。釋迦菩薩轉世為牛,出生在犍陀羅國。牛的主人把它送給一位婆羅門,婆羅門非常喜愛它,把它當做家中成員之一,為它取名為南帝比沙拉。牛長大後,想報答主人所施給的恩惠。於是它便對主人說:「你去告訴那些富有的鄰居,說我能一次拖動一百輛裝滿貨物的牛車。如果能辦到,希望富有的鄰居給你獎賞,比如說金錢。」

於是婆羅門便與富有的鄰居打賭。富人還以為他開玩笑,不過富人仍接受打賭,並答應婆羅門給予獎賞。人們把一百輛裝滿貨物的牛車結成一條長龍,以便婆羅門的牛來證明它奇異的力量。婆羅門把牛洗刷乾淨,在它頸上裝上美麗的花環,把它帶到車隊前綁好牛軛。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婆羅門便對它說:「現在,你這沒教養的牛,全力拖吧!」每個人都感到非常驚奇,尤其是婆羅門。

出乎意料之外,那頭牛動也不動,靜靜地站在一旁,好像所發生的事與它無關。婆羅門沒有法子,輸了這次的打賭,垂頭喪氣地帶著牛離開了。過了一陣子,那頭牛吃飽了回來,見到婆羅門靜靜地躺著,大概還在想著他賭輸的損失。它便走近主人對他說:「這麼多年以來,我和你住在一起,我是否有過不良的行為,如弄破東西或亂撒尿?如果沒有,為什麼你當眾污辱我,罵我是一頭沒有教養的牛?」

然而,為了不使主人難過,它叫主人再次跟富有的鄰居打賭,這次的賭金增加到兩百塊。鄰居很高興地接受了。同時,它提醒主人不要再惡口。當一切準備妥當,婆羅門很有禮貌地對牛說:「孩子,你好好地開始拉吧!」

在場的觀眾都感到非常驚愕,只見那牛用力一拉,整百輛牛車就跟著動了。這驚人的表演使得每個人都很佩服它,高興地用金飾和其它禮物來獎賞它。這次的打賭不但為婆羅門贏回兩百塊,還增加了一倍的獎賞。

佛陀以自己前世故事來證明,惡口對人們是多麼的不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菩提樹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以解脫為目標,應該更加留意自己的身、戒、意、慧
修學佛法的目的──「快樂」

TAG:蘇州菩提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