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舉案齊眉到分道揚鑣,佳能尼康不得不說的故事

從舉案齊眉到分道揚鑣,佳能尼康不得不說的故事

放眼當今相機市場,尼康和佳能這兩大日本廠家佔據了這一產業的巨大份額。雖然目前這兩大巨頭競爭格外激烈,但尼康和佳能這兩家公司卻有一段舉案齊眉的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尼康和佳能是怎樣從昔日的共謀而又向分道揚鑣的。

Nippon Kogaku K.K.LOGO

細說這兩大品牌的歷史,尼康成立的時間要比佳能早一些。

1917年,尼康公司的前身是由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計量儀部門和岩城玻璃製作所的反射鏡部門組成的一家光學企業,當時被命名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在這之後,該公司又兼并了藤井鏡頭製作所,由此可見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都是以光學製造為主的。並且,Nippon Kogaku K.K.還特意從德國聘請了8名光學專家,再加上原本的200多名員工,開始瞭望遠鏡、顯微鏡以及光學測量儀器等的生產。

在Nippon Kogaku K.K剛成立的時間裡,並沒有率先開始執行製作研發相機的項目,但是在光學儀器上面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1918年,Nippon Kogaku K.K開始了光學玻璃的研究和生產,並且很快在1921年一下推出了三支反射式望遠鏡和兩支稜鏡倒像結構的開普勒雙筒望遠鏡。從這以後,尼康開始了在光學器材領域叱吒風雲的階段,這也為尼康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Heinrich Acht

除了生產望遠鏡和顯微鏡,Nippon Kogaku K.K在1920年特意從德國請來光學專家Heinrich Acht著手負責相機鏡頭的設計,但是直到Heinrich Acht回國後,Nippon Kogaku K.K的第一支鏡頭仍然沒有被製作出來。後來,日本工程師Kakuya Sunayama根據Heinrich Acht所留下來的資料在1929年的時候製作出了Nippon Kogaku K.K的第一支120mm F4.5鏡頭,這支鏡頭似乎只是用來證明Nippon Kogaku K.K是有製作相機鏡頭能力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將這支鏡頭進行量產。

1932年Nippon Kogaku K.K開始正式生產相機鏡頭,並且使用Nikkor作為鏡頭的商標。到1937年Nippon Kogaku K.K已經完成了50mm F4.5、F3.5、F2.0的鏡頭設計,但還是沒有屬於自己的相機機身。

Nippon Kogaku K.K 50mm F2.0

美好的邂逅即將開始

作為攝影愛好者的婦科大夫洗毅先生在1933年創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1934年,這家小小的研究所終於製造出了其第一台相機Kwanon(觀音),這不僅是精機光學研究所所生產的第一台相機,並且還是全日本第一台仿Leica的旁軸取景焦平面快門的35mm相機,這在當時的日本可以說是一個大新聞了,當時的報紙還大肆報道了一番。

30年代的報紙廣告資料

雖然,代表著佳能品牌的第一台相機製作出來了,卻沒有與之匹配的鏡頭。也正因如此,才為佳能和尼康的邂逅創造了條件。於是,沒有機身的Nikkor鏡頭得以與只有機身的KWANON相機搭配起來賣。

1935年無論對於Nippon Kogaku K.K還是精機光學研究所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年。在這一年,精機光學研究所發布了另一台35mm焦平面快門相機「Hansa Canon」,並且精機光學研究所還註冊了Canon的商標。同年,Nippon Kogaku K.K發布了Nikkor 50mm F3.5插刀式鏡頭與精機光學研究所的Hansa Canon搭配。這樣的搭配售賣方式在當時還是備受全世界所關注的,也因此這兩家的「蜜月期」正式開始。

Kwanon(觀音)

Kwanon LOGO

蜜月的結束

可惜這樣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幾年。1937年,隨著日本軍事的擴張,日本政府對尼康光學儀器的採購增加了很多,由此尼康幾乎將所有的生產中心轉移到了軍用光學器材方面。雖然尼康中途退出,但佳能也沒因此而閑下來。首先,精機光學研究所將名字更改為「精機光學株式會社」;到1939年,佳能研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支鏡頭「Serenar」50mm F3.5鏡頭。雖然戰爭讓尼康發了一筆橫財,但是到了1945年,尼康差點被美軍解散。不過尼康還是足夠聰明,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將一部分軍品生產線改為民用生產線。就這樣,尼康保留下一家工廠和約1400名工人。1945年成為尼康最為艱難的一年。

「Serenar」50mm F3.5

各自為戰

由於佳能沒有被牽扯進戰爭中,到了1946年,精機光學株式會社發布了一台可更換鏡頭的35mm螺口旁軸將平面相機Canon SII,搭配的是自己研發的Serenar系列螺口鏡頭。雖然尼康失去了精機光學株式會社這樣的夥伴,但憑藉著自己之前在光學研究上豐富的經驗,開始了自己的相機研發工作。

Canon SII相機

1946年,尼康推出了第一部旁軸機身Nikon 1,但銷量並不怎麼好。直到1949年,尼康才開始迎來春天,這一年尼康推出了它的第二款相機Nikon M,隨後在1950年推出了帶有閃光同步介面的Nikon S,同年還推出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五支鏡頭。

Nikon 1

因為Nikon M,尼康一舉成名

當時紐約時報的亞洲總部設在日本,所有去朝鮮報道的記者都會先在東京停留一段時間。記者Jacob Deschin在東京發現了Nikon M,而當時記者中流行的是Leica M型。尼康M和萊卡M雖然很相似,但設計上另有出彩的地方,也更易使用。Jacob Deschin買了兩台背到戰場上使用,拍完發現Nikkor鏡頭成像清晰銳利,Nikon M機身輕便堅固,性能十分出色。在他回到美國後,還專門寫了一篇誇讚Nikon M的專稿文章,從此以後尼康聲名鵲起。

Nikon M

尼康沒有閑著,佳能當然也在努力著。1947年,佳能再次更改了名字,將「精機光學株式會社」改為「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1949年,佳能在東京證交所上市,並且同年還發布了Canon IIB,獲得了舊金山全美照相機展覽會一等獎。

Canon IIB

1959年,大蛋糕的出現

佳能和尼康畢竟做過露水夫妻,因此還有那麼一點心有靈犀。在這一年,兩家似乎同事發現了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巨大潛力。最開始,佳能好像在判斷上有些失誤,首台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Canonflex的市場表現並不太好。同年,尼康也推出了它們第一部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Nikon F。當時Nikon F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對焦屏及馬達等都可以更換。這款相機的推出基本上可以說是單反相機歷史上的設計典範了。

Nikon F

1971年佳能的奮起

1971年,距離佳能發布的第一台35mm單反已過去12年。被尼康領先了十多年之後,佳能終於放出了大招,一台專業級的135單反機F1型面世了。這款後來以結實耐用而著稱的高級專業照相機,能夠在-30℃到60℃的環境下使用,採用了先進的超薄型鈦金屬橫走式簾幕快門,經受住了十萬次無故障的考驗,從而轟動一時。

Canon F1

佳能的再度崛起刺激到了尼康。1971年尼康推出了Nikon F2用來對抗佳能的F1,Nikon F2的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2000s,以方便新聞記者使用。

1973年Nikon推出F2 Photomic S,配備改良DP-2測光取景器,也簡稱為F2S,測光用LED顯示,代替原來的指針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進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1976 Nikon再推F2 Photomic SB:配備全新的 DP-3測光取景器,採用SPD作為測光組件;1977年,尼康推出Nikon F2 Photomic A,配備了最新的DP-11測光取景器,但測光組件換回成本較低的Cds元件,主要為了配合當時剛推出的AI系列鏡頭,是F2 Photomic的AI卡口版本;同年Nikon還推出了F2 Photomic AS版本,配備DP-12測光取景器,採用更精準的SPD測光組件。

Nikon F2

1976年單反電子化的到來

1976年,佳能發布了AE-1相機,從此將單反相機帶入到了電子化的時代。Canon A系列單反機以方便的功能、合理的價格而空前暢銷,整個A系列產量超過八百萬台。從1976到1984的連續8年,Canon單反相機銷量居於榜首。尼康雖然在頂級單反市場仍然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地位,但已然疲態初現了。在這個時期,尼康開始有些手忙腳亂,佳能則趁機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Canon AE-1

1980年是尼康反擊的一年,在這一年尼康發布了F系統的第三代旗艦機Nikon F3,這台相機的性能十分強勁,衍生型號和附件之多之複雜到現在也無人能超越,單單可更換對焦屏就有15款型號,直到2002年這台相機才停產,由此可知這台相機的確是有過人之處。為了應對尼康的強勢,佳能在1981年發布了F1的改進機型Canon New F-1。該機採用黃銅機身,以及嚴密的橡膠覆蓋,並採用電子機械快門,保持了上一代耐用的特徵。但這款相機還是在1996年就已停產,比尼康F3早了5年。

Canon New F-1

1985-1987年,尼康自動化的到來

1985年,尼康發布了第一台內置過片馬達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F301,在1986年又推出了F501,成為了尼康第一台自動對焦相機。1987年,佳能發布了EOS 650和EOS 620,這兩款相機從此拉開了全電子化的EOS系統的大幕

Nikon F-301

1988年,Nippon Kogaku K.K.更名為Nikon Corporation,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尼康。這一年,尼康發布了一款人類歷史上第一台被NASA帶進太空的自動化相機——Nikon F4:尼康F4採用了大量的自動化設計,無論是過片還是對焦都有著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可靠的多種測光功能。隨後還推出了F5和F6兩款更為經典的旗艦級全自動膠片單反相機。

Nikon F4

數碼時代的對抗

1999年,尼康以F5膠片相機為藍本,率先發布了專業級數碼單反Nikon D1,D1使用的是一塊APS-C畫幅的266萬像素的CCD感光元件。連拍速度達到了每秒5張,在當時的體育攝影可謂紅極一時。

2000年,佳能在EOS 30的基礎上研發出了一台擁有300萬像素APS-C畫幅CMOS感測器的EOS D30,這是首款使用CMOS感測器的數碼單反相機。這次佳能又在技術上取得了些許的領先。2001年佳能推出其第一款數碼旗艦單反相機——EOS 1D,這款相機為了得到更快的快門速度和成像質量而採用了CCD感測器,連拍速度高達到每秒八張,成為當時拍攝速度最快的相機。

Nikon D1相機

佳能EOS 1D相機

為了對抗佳能EOS 1D的勢頭,尼康在2001年連續發布了兩款D1的改進機型——D1X和D1H。D1H針對的主要還是需要高速連拍的用戶,在像素上和D1依舊只有可憐的274萬像素。而D1X採用的則是一塊像素達到530萬的CCD感光元件,這款相機雖然在像素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因此喪失了連拍的能力。

Nikon D1X

全畫幅時代的到來

2002年,佳能領先尼康推出了首款全畫幅數碼相機EOS 1Ds(更為親民的全幅相機EOS 5D直到2005年才推出),使用的是佳能自己研發的1100萬的超高像素CMOS。相比1D 8fps的連拍速度,1Ds更加全能,最大連拍速度達10 fps,並且全面畫幅相機不存在焦距換算的問題,在廣角端會更具優勢。由此,佳能率先走向了全幅的道路。

Canon EOS 1Ds

在這期間尼康並沒有全畫幅機身的出現,倒是在2003年發布了高速連拍機型Nikon D2H和高像素版本的D2X。2006年,尼康對D2X進行了改進,推出D2Xs,其改進了圖像演算法並且支持5種色彩模式;除了具備1200多萬的像素,並且還大幅度的提升了連拍的功能。就這樣一款尼康的機器,這又不得不逼著佳能的再次升級。

Nikon D2Xs

Nikon D2H

2004年,佳能EOS 1D迎來了第二代機身,EOS 1D Mark II發布了。EOS 1D Mark II搭載的是一款820萬像素的CMOS感光器,連拍速度達到了8.5 fps,加入了ETtL-II閃光燈系統,感光度大大提升,最高可以達到ISO 1600,20萬次的快門無故障等一系列特點再度讓佳能單反產品到達了同類別產品的頂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能與之競爭的對手,這也讓EOS 1D Mark II成了記者,尤其是體育攝影記者的不二之選。

Canon EOS 1D Mark II

2004年的9月份,佳能1Ds也迎來了升級產品EOS 1Ds Mark II,這款相機搭載了1670萬像素的CMOS全畫幅感測器,感光度範圍也擴展到了ISO 50-ISO 3200。雖然在連拍上只有4fps,但這款相機奠定了佳能在商業攝影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人像還是產品攝影,都可與120中畫幅的相機一拼,毫不遜色。

Canon EOS 1Ds Mark II

尼康終迎全畫幅時代

眾所周知的是,雖然尼康在2007年之前曾推出一系列高端機型,但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全畫幅數碼單反。這個僵局終於在2007年的時候打破了,Nikon D3在這年發布,採用1200萬像素的CMOS感光元件,機身上加以FX的烙印代表全畫幅。尼康這第一款全畫幅單反就在感光度上達到了ISO 200-ISO6400,並且還能擴展到ISO 25600。在連拍速度上,D3達到每秒9張的水準。

Nikon D3

2007年的佳能也沒閑著,繼續升級自己的產品,鞏固在數碼單反相機市場的江湖地位。2月,佳能將自己的1D Mark II升級到了1D Mark III,這款相機當時被稱為全世界連拍速度最高的數碼單反。其搭載1100萬像素的CMOS圖像感測器,每秒連拍速度達到10張,具備超聲波除塵、ISO 50-ISO 6400的高寬度感光度調節、3英寸可以實時取景的LCD屏幕、30萬次的快門壽命等等。同年八月佳能繼續發布了具有2110萬像素的全畫幅旗艦機型EOS 1Ds Mark III,佳能這兩款旗艦機的誕生讓其他單反產品一時無所能及,也是迄今為止1D系列中像素最高的一款產品。

Canon EOS 1Ds Mark III

2008年,尼康為填補高端民用市場全畫幅機型缺席,發布了D700相機,像素為1210萬,像素依舊是尼康的短板。而佳能在2008年的8月份推出了影響力深遠的EOS 5D Mark II,像素達到2000萬的水準,從那一刻起讓佳能5D系列深入人心。

Canon EOS 5D Mark II

一專多能的單反D90

2008年尼康率先發布了首款能夠錄製視頻的單反相機D90,這款相機的發布讓人們看到了單反的一個新的曙光,突然多出的視頻功能也讓不少的攝影愛好者們嘖嘖稱奇。

Nikon D90

2010年至今的相機局勢,想必關注攝影器材的朋友都比較熟悉了,在此便不詳細展開,但依然可以進行小的總結——尼康一直注重中低端市場,推出了D7000、D800、D810等暢銷機型;而佳能則一直看重畫幅和像素的進步,在2015年發布了EOS 5Ds和EOS 5Dsr兩款機型,讓民用135相機的最高像素突破5000萬。

佳能和尼康的常規升級換代依然在繼續,在面對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數碼巨人索尼後,這兩家老牌企業又會如何發展?還會為我們帶來哪些產品?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鳥網 的精彩文章:

佳能35mm F1.4 II的毒德味,看這30張圖便知
他們撿到一台在海里呆了三年的佳能相機,竟然還能啟動!

TAG:蜂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