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文/芨芨草

前些日子,寫過林大欽母親井邊產子的故事,有讀者認為這是瞎編的,評論中不乏有譴責怒罵之聲。

潮汕風俗甚多,各地民俗的講究也有不同。其實,不止潮汕,全國各地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這是人所共知的。至於有讀者認為,給新生兒用涼水洗身不科學,也不合理。試問,在那樣的一種情況下,林大欽的母親還有所選擇嗎?

就如一個人,當你有車有房的時候,你會選擇去睡大馬路嗎?當你有豐衣錦食的時候,你還會去當乞丐嗎?所以,特殊的環境下做特殊的事,是一種無奈,也是別無選擇。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來講講這位潮汕歷史上唯一的文狀元的故事。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據資料記載,林大欽(1511-1545年),明代廣東潮州海陽縣(今潮安)人。自幼酷愛讀書,尤喜愛三蘇(宋代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文集,「深得三蘇筆法,操筆為文,奔騰磅礴,宛肖三蘇風格」。

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殿試中,林大欽以一篇洋洋五千餘言的《廷試策》,指出了朝廷「三冗」弊病,提出了利國利民的「八項主張」,贏得了嘉靖帝的讚賞,欽點為文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時年21周歲。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自隋唐創始至清末廢止,歷1300餘年,歷代共考取狀元700多名。林大欽是潮汕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文科狀元,因其年輕奪魁為世人矚目。

林大欽成名早,按理說,他22歲以後的人生將是一馬平川。如果說他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點過,但衣食無憂卻是一點也不虛誇。

作為一個貧窮家庭出來的孩子,能夠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前面我們說過,林大欽的母親產子是別無選擇,但是林大欽的人生卻是能夠選擇的。在天下人都羨慕他能夠一步登天,豐衣玉食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辭官歸鄉。

這個選擇,可能會有許多人不舍,但林大欽卻絲毫不猶豫,因為這裡面,有他對母親深沉的愛和孝!

林大欽十八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即使父親沒有去世,林大欽對於母親的孝順也是周鄰所熟知的。

林大欽考取功名之後,留在了北京城做官。母子情深,他自然是要把母親接到京城一起生活的。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都知道,南北的氣候差別很大,北方人到南方適應的人多,但是南方人到北方生活能適應的比較少。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程氏是潮汕人,潮汕位於廣東之東南,氣候溫暖濕潤。到了北京之後,她很不習慣北方的氣候——干、冷。身體常常生病,苦不堪言。但是為了兒子,程氏幾乎沒有言語。

作為一名孝子,林大欽對於母親的身體狀況豈會不知?在北京度過了幾年春秋之後,林大欽眼見母親身體逐日下降,心中很是難過。

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在,他才有快樂可言。母親若不快樂,他再有高官榮祿又有何用?

於是,林大欽毅然向皇帝請辭,送母親回歸故里。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孝道也是他們一直所推崇的,所以對於林大欽的請辭,是沒有人能夠反駁的。

皇帝於是允了他的請辭,讓他陪著母親返回故鄉。本來皇帝以為只是放林大欽送母親回家一陣子,哪裡想到,林大欽回到故鄉之後,就以身體有病以及要伺候母親盡孝為名,不肯再出仕。

幾年後,林大欽的母親去世。林大欽悲傷過度,身體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不多久,便抱憾而終,時年34周歲。

故事:母親井邊產子別無選擇,兒子為孝母放棄功名富貴回故鄉

林大欽歸葬於桑浦山東山湖附近狀元埔。墓為封土堆,朝向西南。有碑亭,高約3米,亭內的藻井刻八卦太極圖,橫額刻「東莆佳城」四字。碑面正中書「狀元及第翰林院修撰東莆林公墓」,右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繼泣血立石」。墓前有一對雕刻精細,高1.25米,長1.60米的仁立石馬和一對形象生動,卧高0.66米,長1.05米的石羊。1987年被列為潮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