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1/5的耕地,遭到了重金屬污染 | 短史記

中國有1/5的耕地,遭到了重金屬污染 | 短史記



視頻:河北寧晉「紅水澆地」,時長1分29秒




文 | 諶旭彬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的一段「紅水澆麥」視頻廣為流傳。視頻中,一田間水井不斷往上抽出紅色的地下水,這些水沿著溝渠流向了農田。多位村民向記者表示,用「紅水」灌溉出糧食,自己不敢吃,都在市場上賣掉了。據警方調查,出現「紅水」的原因,是毗鄰該水井附近的某化工企業涉嫌利用滲坑向地下排放有害物質。




回顧中國的「耕地污染調查史」,「紅水澆麥」不過冰山一角。




中國對耕地污染問題的關注,始於80年代。「瀋陽張士灌區鎘污染事件」,是當時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該灌區為傳統水稻種植區,自1954年開始使用瀋陽市內的工業污水澆灌。結果導致灌區土壤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鎘污染,產出稻米中的鎘含量相當高,明顯超出了世界稻米的正常含量,

灌區上中游地區已達到甚至超過了日本「痛痛病」地區的鎘污染水平;灌區居民血液及尿液中的鎘含量嚴重超標。1989年的一份調查認為,「張士灌區的上、中游30歲以上的受檢婦女約有20%左右可診斷為慢性鎘中毒或初期骨痛病患者。」




儘管採取了挽救措施進行治理,但直到2005年,張士灌區的鎘污染超標率仍高居遼寧所有污灌區的榜首。





圖:鎘污染會引發「痛痛病」




自80年代起,官方曾先後開展了「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菜籃子種植基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主要污灌區污染狀況調查」、「全國土壤現狀調查」等針對土壤(耕地)污染狀況的全局性調查。



可惜的是,這些調查數據鮮有公開。




始於2005年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原計劃在2010年完成,但推遲至2014年4月17日,才由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一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相對於長達近10年之久的調查,這份《調查公報》只有短短的2200餘字,沒有具體的調查數據,也沒有具體的污染分布圖,只有籠統的全景式總結。




據該公報,全國土壤調查點位的16.1%受到了污染,亦即受污染土壤約佔全部採樣土壤的1/6。其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高達19.4%以上,亦即受污染耕地約佔全部採樣耕地的1/5。

(公報的具體內容,參見注釋部分提供的鏈接)②




2013年,律師董正偉兩次向環保部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具體數據信息。環保部先是答覆稱,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屬於國家秘密,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4條規定,不予公開。後又解釋道:「主要是完整地掌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是一項艱巨工程,而相關管理基礎薄弱,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的土壤調查屬於普查性質,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只能從宏觀上反映總體狀況。因此在問題尚未核實清楚之前,相關數據暫時按照國家秘密進行管理。」③




圖:《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




除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官方調查外,學術界也曾披露過一些值得重視的統計數據。




比如,1999年,時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農業生態與環境技術試驗站」站長的

陳同斌

研究員,曾對記者言及:





「據估測,

目前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約佔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近2000萬公頃,3億畝)

,每年因土壤污染而減產糧食約1000萬噸,另外還有1200萬噸糧食污染物超標」。④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也曾對記者言及:





「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水灌溉區域調查統計顯示,140萬公頃污染灌溉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土地面積占農田灌溉區面積的64.8%,每年被重金屬污染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我國有3億畝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佔全國農田總數的1/6,經濟越發達,土壤污染越嚴重。

在廣東,清潔土壤只有11%,輕度污染佔總耕地數量的77%,重度污染土壤佔總量的12%左右;太湖流域,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污染,湖北省受三廢污染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40萬公頃,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0%;湖南冷水江河水污染嚴重,37%水稻田重金屬超標幾倍;瀋陽因土壤鎘污染,致使大米成為鎘米……」⑤




圖:近年來,含鎘量超標的「毒大米」事件頻發




一些區域性的調查數據,也有助於管窺中國的耕地污染問題。




比如,自1999年起,陳同斌、鄭袁明等人持續對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進行大規模的系統取樣調查和化學分析。2004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





北京市城市中心地區,包括東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個城區,海淀、朝陽、石景山、丰台四個近郊區的部分地區內,Cu(銅)、Pb(鉛)、Zn(鋅)3種重金屬的污染風險級別都達到了最高級——IV級(污染概率在0.75以上),屬於高風險地區,對這個地區內高密度分布的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高概率的潛在不利影響。在北京市部分地區的土壤中,Cd(鎘)、Cu、Pb、Zn4種重金屬污染風險達到4級(高風險)。

」⑥



土壤遭受重金屬污染,在菜蔬上會有很直觀的反映。




1998年的一項針對北京四大蔬菜批發市場的調查發現,包括馬鈴薯、大白菜、洋白菜在內的10種日常蔬菜,全部重金屬超標。同期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哈爾濱市「污水灌溉」的豆角,其鎘含量約是「清水灌溉」的豆角的

10倍

;「污水灌溉」的黃瓜,其鎘含量約是「清水灌溉」的黃瓜的

20倍

。⑦




簡而言之,無論是官方發布的「約1/5的耕地遭受污染」,還是學術界披露的「約1/5(或1/6)的耕地遭受重金屬污染」,都是一個相當駭人的數據。




圖:2017年4月,河北廊坊出現巨大污水滲坑




注釋


①《瀋陽張士灌區鎘的環境污染現狀的調查研究》,收錄於:《遼寧省衛生防疫站年報?11》,1990,P232~240。《張士灌區環境鎘污染的人群健康效應》,收錄於:《遼寧省衛生防疫站年報?10》,1989,P158。②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2014年4月17日。鏈接:http://www.gov.cn/foot/site1/20140417/782bcb88840814ba158d01.pdf③法制日報,《環保部:全國土壤污染數據是國家秘密》,2013年2月25日。新京報,《「土壤污染數據成國家秘密」追蹤》,2013年5月9日。④徐建輝,《我國重金屬污染亟須治理》,《科學時報》199年9月2日。⑤《3億畝地遭重金屬污染廣東僅一成耕地倖免》,羊城晚報2011年10月12日。⑥陳同斌、鄭袁明,《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的區域性評價與風險預警——以北京市為例》,收錄於《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4。⑦朱湧泉,《哈爾濱土地規劃與管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6,P13。





附:中國地下水污染調查





中國首次「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始於2005年。該項目「計劃利用10年時間,完成我國主要地區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覆蓋面積440萬平方公里,全面掌握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但迄今為止,該項目仍未對外發布任何正式的報告,也未公布任何調查數據。目前可供參考者,只有2006年環保部在公開會議上透露的一份相當扼要的統計: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06年6月發布的《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有16個城市水質全部不達標;有74個飲用水源地不達標;有5.27億噸水量不達標。此外,目前全國還有3億多農民在飲用不合格的水。」(法制日報,《地下水污染數據是筆糊塗賬》,2013年4月22日)




另一份值得重視的區域性質的「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始於2006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牽頭髮起,至2010年底完成。




該項目「首次在華北平原進行了系統的地下水污染、特別是有機污染的調查和評價,完成了1:25萬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152586平房公里,1:5萬重點區地下水污染調查22200平方公里,採集地下水樣品7379件,土樣666件。」(《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收錄於《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彙編》)




項目調查結果顯示:





「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幾乎無Ⅰ類地下水,僅在大清河沖洪積扇零星存在,Ⅱ~Ⅲ類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帶狀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漸變為以Ⅳ類地下水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濱海平原主要分布為V類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Ⅰ~Ⅲ類地下水僅佔22.2%,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Ⅳ類地下水佔21.25%,需經專門處理後才可利用(筆者註:主要是工業利用)的V類地下水佔56.55%。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分布基本與淺層地下水類似,但綜合質量略好於淺層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Ⅰ~Ⅲ類地下水佔有26.45%,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Ⅳ類地下水佔23.13%,需經專門處理後才可利用的V類地下水佔50.42%。」(馬中,《中國水價政策研究》,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P07)




換言之,華北平原大部分人口密集區的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






推薦閱讀




甲午之戰,中日士兵的體重差距





錢學森與507所荒唐的特異功能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陳香梅去世,她還原了「飛虎隊」的歷史形象
詩人海子的自殺,與練氣功「走火入魔」有關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