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蹤千年,唐柳公權《金剛經》原拓,甘肅發現的海內孤本

失蹤千年,唐柳公權《金剛經》原拓,甘肅發現的海內孤本

敦煌以其博大精深,古老深邃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百年前,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了五萬餘件,中古時期的寫經文書。這就是二十世紀初,東方文化四大發現之一的敦煌藏經。

敦煌藏經涵蓋了從西晉劉淵永興二年(公元305年),到宋真宗趙恆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七百年漫長歲月。記錄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宗教經文、儒家經典、文學史地、語言文字、社會民俗、經濟科技等方面的資料。人們稱之為敦煌遺書、敦煌寫經。

書法是敦煌藏經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秘藏在藏經洞的敦煌寫經,有大量珍貴書帖混雜期間,起初人們對此有所忽略,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敦煌遺書中的碑帖拓片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這些年頗為流行的敦煌書法。

在敦煌遺書中,有兩拓片值得一說,它們就是歐陽詢《化度寺》碑,柳公權《金剛經》。

歐陽詢《化度寺碑》,全稱為《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李百葯撰,貞觀五年歐陽詢書。這是歐陽詢晚年的書法作品,同他壯年的作品相比,《化度寺》碑逐漸走入人書俱老,線條的構成不再是《九成宮醴泉銘》的那種朗暢,也漸漸地脫離了「森森然若武庫兵戟」的氣息,而是走向了一種遒勁飄逸,展現出人書俱老的境界。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化度寺》貼,已經經過無數次的槌拓翻刻,或為斑駁不堪,或為翻刻失真,早已不是當年歐陽詢的樣子了。說了你還不信,說不定,你臨的就是一個假的《化度寺》。

瞧瞧,這才是真正的《化度寺》唐永徽四年前的拓本。敦煌藏經洞發現。羅振玉曾謂「十步之外,精光四射」。可惜,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化度寺》也只是個殘本,共12頁,開頭兩頁被伯希和劫去,存於巴黎;後面10頁被斯坦因劫去,藏於倫敦。已經身首異處百年矣!

不過,還有一個完整的,這就是海內孤本,唐代柳公權《金剛經》原拓。柳公權在長慶四年寫了《金剛金》,宋代石碑就已經被毀。敦煌發現的柳公權《金剛經》貼,一字未損,其卷首題:「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末有題記五行:「長慶四年(824)四月六日,翰林學士朝議郎,行右補闕,上輕車都尉,剛緋魚袋公權為右街僧錄准公書。強演、邵建和刻。」

紙壽千年,這本唐拓《金剛經》墨紙如新,光彩煥發,氣勢逼人,同柳公權的其他碑帖相比,我們從《金剛經》上,能感受出一種鮮活的氣息。

可惜,藏經遭遇浩劫,此貼現藏法國巴黎博物院,悲夫!!!!!

參考資料

《敦煌縣誌》《敦煌論叢》《敦煌書法》《敦煌劫餘錄》等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史薈王文元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的子孫,平涼末代韓王,竟然是最後一支抗清義軍的領袖
大鑒賞家,第一次收藏20兩黃金,購一幅蘇州片假畫,他該怎麼辦

TAG:隴史薈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