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大都會》

大家是不是在看了《頭號玩家》之後,對裡面的遊戲世界意猶未盡呢?虛擬的積分、現實的逃亡,以及悲觀未來世界裡小人物的自我掙扎,都逼迫著人走出桃花源式的烏托邦,來到後現代社會的浪潮中。在這裡,人類顯得異常渺小、孤苦、無助。

上世紀反烏托邦Dystopia作品《阿爾伐城》

《移魂都市》

自20世紀以來,除了電影導演,藝術家們也紛紛表示出對反烏托邦(Dystopia)及未來虛無主義的關注,致力於表達對未來社會中,精神極度依賴受控於物質的恐懼和絕望。

班克斯為《時代》雜誌拍攝的封面照

2015年,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搭建了一個反烏托邦式的大型裝置項目-Dismaland,地點位於英國濱海韋斯頓一個廢棄的海濱度假療養地。Banksy被讚譽為世界上最有才氣的街頭藝術家之一,也是備受矚目的拍場寵兒,但他本人堅稱自己是個「藝術破壞者」,其藝術作品對當代社會價值提出疑問,揭示了反烏托邦的方方面面。

樂園以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辛德瑞拉城堡為中心

迪士尼樂園(Dismaland)整個項目持續五周,是由58位當今最流行的當代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包括達明·赫斯特、詹妮?霍爾澤(Jenny Holze)、戴維?施里格里(David Shrigley),以及諸如Espo、Escif、B?st、和El Teneen,其規模之大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吸引了大批反對藝術武斷、拒絕說教、痴迷於藝術幽默的藝術欣賞者。

除非是災難,不然怎麼叫藝術

這次項目是「一次藝術、娛樂和初級無政府主義的盛會」,旨在「逃離盲目的空想主義」。展覽里的引導者身穿顯眼的粉色背心,手拿一束黑色氣球,上面寫著「我是一個愚蠢的人」;而原本在北愛爾蘭街道上行駛的防爆控制車被浸泡在池塘里,成為遊樂園大門附近的裝置作品。

死氣沉沉又陰陽怪氣的工作人員

從警車上「玩滑梯」

Banksy擅長把那些殘酷和隱痛都坦然地被釋放在作品中,並得到安慰。這次展出讓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刺激的元素、出乎意料的過程,解構了現實社會下的消費主義、性別歧視和政治體制,並試圖修復那些留在生命里的長期積攢的傷害,讓恐懼和焦慮導致的支離破碎重新拼回一個整體。

除了「暗黑迪士尼樂園」,Banksy還創作過很多具有反烏托邦意味的塗鴉作品。例如曾在以色列西岸隔離牆和伯利恆牆壁上創作了一系列塗鴉,例如這名用力扔鮮花的抗議者,表現了普通百姓的反戰情緒,如今巴以邊界畫滿了塗鴉,以反諷的形式迫使觀者思考,讓觀者回歸現實生活並與之理性對話。

sfd

不同的個體關於生態、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不同見解,使得烏托邦和反烏托邦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

184

波蘭藝術家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Zdzis?awBeksiński)的作品也同樣表現出一種超現實的黑暗和驚悚,但他的反烏托邦的藝術作品更強調藝術創作的私人性,其作品所呈現出來的人類註定消亡與毀滅的末日感,其實是對自由的另一種詮釋。

貝克辛斯基的作品背景總是模糊不清,而正是這種模糊性切割了畫作的時間和空間,畫中畸形的生物像行屍走肉一般,扭曲成難以辨識的狀態。那些陰森恐怖的廢墟、古老的迷霧,重新喚起人們對當代戰爭和未來人類毀滅的恐懼。

貝克辛斯基通過不飽和的黑色闡釋了未來社會中絕望大於希望、悲劇勝過圓滿的虛無主義。

貝克辛斯基的作品無疑是陰暗恐怖的,那些被遺棄的荒蠻景象、毒氣室、萬人屍坑,既表現了對人的異化,也流露出一種死亡的悲劇氣息。

觀者在不同想像場景中來回切換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進入藝術家所營造出的反專制主義、反烏托邦主義世界的深層思考。

幻想能夠帶來興奮、緊張、憂傷、痛苦、懷疑、絕望等自然狀態下的私人情緒。隨著全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即將陷入集體被監視的困境,而正是這種私人的自然人性可以拯救人性之泯滅。

隨著越來越多反烏托邦(Dystopia)式藝術作品、電影、遊戲的出現,逼迫人們思考未來社會的弊病。

幸運的是,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末日的想像,並一直祈禱著那充滿醜惡和不幸之地終將消散。

正在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這年頭,沒點口技連紅包都搶不到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