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藉助微分享改善家校合作中的家長「三不」現象

藉助微分享改善家校合作中的家長「三不」現象

一、案例概述

我校是一所地處上海遠郊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幾年,隨著我鎮外來人口的急劇導入,我校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比例也大幅度上升:從2001年的34%到 2016年達到了全校總學生數的91%以上。隨遷子女家庭中,父母大多忙於生計,忽視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認為學校就是監管孩子的地方,從而推脫自己為人父母的職責,導致家長普遍存在著對孩子放任不管、對教育充耳不聞、對教師視若不見的「三不」現象。

由此,筆者作為班主任想到利用「微分享」來增進教師和家長間的聯繫,開展日常互動式家庭教育,以此改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三不」現象,從而建立更加緊密的家校合作關係。「微分享」是指通過微信群傳播一些正能量的內容,並與他人共同學習和感悟。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語音、圖片、鏈接(轉發或是利用第三方製作平台:如秀米的圖文秀、場景秀等)。「微分享」的主體主要是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家長。班主任老師事先統籌安排,並提前一周進行預告,利用業餘的自由時間進行「微分享」。

二、目標與內容

(一)設計目標

1.藉助「微分享」,使家長意識到自身責任感的缺失,提升家長為人父母的使命感,進一步掌握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為推動家校共育奠定基礎。

2.藉助「微分享」,使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為教師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提供途徑和抓手,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教育指導能力,增強職業責任感。

3.藉助「微分享」,架構教師與家長間的良性教育合作關係,共同探討教育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家校日常互動溝通方式,促進家校合作方式進一步完善。

(二)主要內容

1.「微分享」主題板塊的確立。主要分為三大主題板塊:分享良好的育兒方式、分享孩子的成長曆程、分享個人的所思所想。

2.「微分享」實施流程的細化。班主任負責統籌安排,確定主題、主體、時間、方式等,確保「微分享」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3.「微分享」參與程度的測評。家長需要了解「微分享」活動的流程,無論是作為分享的主體者還是感悟者都需要全程參與活動,由家長們自評、互評,結合班主任、科任老師意見總體評價。

4.「微分享」反饋情況的梳理。相比於請家長來校反饋問題,在輕鬆的氛圍下,教師能夠更加深入了解父母和孩子特點,乃至整個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三、過程與方法

(一)準備階段

1.確定分享主題

(1)「良好的育兒方式」板塊分享內容包括家長、老師認可的科學育兒理念;適合自己孩子和學生的教養方式。

(2)「孩子的成長曆程」板塊分享內容包括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記錄;在家、在校的生活點滴。

(3)「個人的所思所想」板塊分享內容包括家長、老師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所碰到的困惑;教育熱點問題、升學問題等。

2.確定分享主體

一般分享主體以教師為主,家長為輔。結合自願原則,家長可以主動向老師申報,也可由老師推薦班級中的優秀家長,鼓勵其進行育兒經驗的分享。

3.確定分享時間

一般提前一周確定下一周的「微分享」安排表,教師和家長都可以結合自己一天中的空餘、休閑時間進行分享或是感悟,既便捷又節時。

4.確定分享方式

家長可以通過鏈接分享育兒理念,了解——探討——掌握科學、有效的育兒方式。家長可以通過照片、圖文秀(第三方製作平台)分享的是孩子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讓大家更加了解、理解她,走近這個家庭;教師可以照片、場景秀(第三方製作平台)分享孩子的春秋遊、十四歲成人禮、運動會、活動節等等,只要是在學校發生的,都可以一一分享,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

5.審核分享內容

家長將準備好的內容預先給教師進行審核,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修改意見,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事先與家長達成共識,分享內容必須經過老師的審核,不可隨意發布,以免導致錯誤信息的傳播。

(二)實施階段

1.按時分享

分享人員按時把準備好分享的內容分享在微信群中,家長們非常重視和珍惜自己的分享任務,都能準點準時的完成。

2.閱讀交流

其他家長和老師利用空餘時間進行閱讀,並將自己的想法、體會發表在群中。

如:××家長分享的內容——「作業看不懂,該如何檢查?」語音中主要表達的是自己學歷文化很低,所以不能幫助孩子檢查作業,而家作記錄本需要家長將作業檢查好,才能在上面簽名,是否有些強人所難?

這時候另一個家長就發表評論,她雖然也不懂孩子的作業,但是孩子默好單詞後,她就對照著書本上的單詞,從字母的形狀來判斷孩子默的正確與否,如今孩子也學著她的樣子,自我進行批改。

3.總結升華

教師適時發表:「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這無形中比教師苦口婆心地說教家長來得更有效,家長的切身例子比言辭更有說服力。

班主任老師分享軍訓活動照片,一周後利用秀米製作軍訓活動回顧影集進行分享

(三)評價階段

對於家長的活動參與度的評價由三方面組成。其一,由家長們自評,佔總評的30%;其二,由家長們互評,佔總評的30%;其三,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評價,佔總評的40%。測評結果將作為學校評選好家長人選的重要考評之一,同時也是擇選學校家委會成員的重要依據。

(四)反思階段

分享後的梳理與思考,對於教師是另一份寶貴的資源,幫助教師深入了解這個家庭,還能了解到哪些問題是家長經常困惑的或感興趣的,下次分享的時候,有意識地多擴充一些同類的主題問題,能讓家長充分釋疑的同時,相互學習和研討,不斷地思考,促進大家不斷提升育兒理念、掌握教育方法。

四、成效與展望

(一)成效

1.親子關係的增進。不僅有利於提升家長與學生的親密關係,也有效減少家庭內部矛盾。通過製作一張生日卡片,分享一張老照片,都可以喚起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初的那份親情。

2.師生關係的改善。不僅有利於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好關係,也能緩和師生緊張關係。通過「微分享」,及時了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根據其需要去給予關心與幫助,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用心與愛心,形成了師生之間和諧的關係,有益於教師有效管理班級。

3.家校關係的維繫。有利於促進教師與家長的和諧關係。溝通方式的改變,使我們更加註重情感互動。溝通途徑僅僅只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家長的心,讓家長與老師統一戰線,合力教育學生,有效改善原有家校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弊端,同時也形成了具有班級特色的家校共育方式,營造良好家校關係和共同育人氛圍。

(二)展望

作為策劃者,「微分享」的初衷是規避當孩子產生問題之後,才被動地想到與家長共同教育孩子,這往往只會觸發矛盾的產生,引發家長的焦慮或者不作為。所以分享的意義並不在於能得到些什麼,而是通過分享能夠使大家注重在平時就強化家長的家庭教育職能,發揮家長監管孩子的作用,提升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並通過班集體的集思廣益,凝結團隊的智慧和溫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家長和班主任及相關老師不再孤軍奮戰,讓分享成為心與心交換,情與情傳遞的一個重要途徑,從而有效改善家長的「三不」現象。而隨著家長素質的普遍提高,可以嘗試由家長主導實施,也可以有效發揮家長職業的優勢,科普一些相關內容,效果可能會更好。

奉賢區新寺學校 王佳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賢城父母 的精彩文章:

家校合作,共建學生成長檔案

TAG:賢城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