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西遊」非彼「西遊」

此「西遊」非彼「西遊」

原標題:此「西遊」非彼「西遊」


說到西遊記,想必大家的腦海里都是這些吧。




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創作的神話小說《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但是小編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是特殊版的「西遊記」。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部《西遊記圖冊》,分上下兩冊,摺疊式裝裱,圖冊為絹本,設色,畫面是根據吳承恩小說《西遊記》一至二十回而繪製的。


《西遊記圖冊》繪製十分精美,設色艷麗。圖中的山石,採用中國畫中傳統的青綠繪畫技法,用石青、石綠及赭色,突出山峰的險峻;畫中人物,則採用工筆畫法,描繪得非常細緻。




您瞧,這一頁上描繪的是《西遊記》第一回,標題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畫面描繪的是花果山上群猴嬉戲的場景,畫面中,山峰林立、樹木蔥蘢,一群猴子在山間、水中嬉戲,好不熱鬧,畫面中展現的花果山就像一片福地,猴子們在這裡自由玩耍,好不愜意。這一頁上的孫悟空已經穿上衣服,踏上訪仙學道之路,畫面呈現出遼闊的背景,遠處群山起伏,暗示孫悟空從遙遠的地方,歷盡艱辛而來。畫面的近景是孫悟空正在向一個仙童問路。

《西遊記圖冊》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再現了吳承恩小說《西遊記》的故事,使其在民間的傳播更加廣泛。那麼《西遊記》的故事又是如何產生的?



唐僧,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就是唐代高僧玄奘。《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故事,就來源於玄奘取經的真實事件。


公元629年,玄奘為了探求佛法的真義,決定到當時的佛教聖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去求學。他從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一路上,他穿越七個沙漠,曾四天五夜滴水未進;經過極地冰山,遭遇高寒缺氧,親歷天山雪崩,可謂九死一生,但他憑藉著虔誠的信仰和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千難險阻,終於抵達天竺。在天竺,他拜訪著名寺院,刻苦求學,取得了極大的成績,名震天竺,17年後才回到大唐。


到了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創作出了長篇神話小說《西遊記》,使「唐僧取經」的故事更加豐滿。《西遊記圖冊》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繪製出來的。



中國明代的《西遊記圖冊》,細緻生動地描繪了小說《西遊記》中的經典場景,它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是一部集書畫於一身的佳作。這部圖冊促進了《西遊記》故事在中國民間的傳播和普及。


歡迎聯繫轉載、投稿

轉載請標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秘 的精彩文章:

這個冬天沒看到大雪有遺憾?別慌!看這兒!
西周銅禁——如何機智又優雅的阻止自己每日觥籌交錯

TAG:寶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