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這本書提出,「取悅症」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對他人的認可上癮。取悅者會努力想讓除了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滿意,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快樂來取悅別人。

此外,書中還指出了取悅症的三種類型:認知型「好人」 、習慣型「好人」和 情感逃避型「好人」,針對「取悅症」的特質,書中還提出了治癒取悅症的實踐方法。

治癒取悅症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犧牲或改變你的慷慨天性,或者是你想給很多人帶去快樂的心愿。但是,這的確意味著你得剋制自己的衝動,別再想著贏得每個人的認可或者一直討好每個人。


試圖滿足他人的期望,即使是你父母的期望,你也會因此脫離自己的願望和自我實現能力。把你父母滿意的標準當成你做出重大人生選擇的依據,這是誤入歧途。請記住,你過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是他們的。

行為調整:跟父母相處的一些建議

你也許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即使你得不到,你也能成為一個幸福、滿足的人。

如果你接受父母的現狀,而不是努力想改變他們,或者想讓他們更加認可你、承認你,那麼你就會活得更開心。他們多半不會改變,而你的嘗試多半會以失敗告終,讓你自己感到力不從心、失望和沮喪。

你活著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和需求,而是要過你自己的人生。

你的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或需求。

如果你的父母不認可你的生活,你不必感到不安或不快。最重要的是,你要尊重和認可你自己。

如果父母沒有給予你認可或無條件的愛,那麼要想治癒創傷,最健康的方法就是你怎樣渴望父母愛你,你就怎樣去愛你的孩子。


在不健康的兩性關係中,你的感覺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在「健康之愛」的兩性關係中,你的感覺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不僅僅是語言上的細微差別,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度。


你必須要認識到,你對男人的取悅傾向可能變得非常危險、非常不利,以至於你無法改變兩性關係不健康的動態。否則的話,取悅症將變成真正的求偶信號,招來那些居心不良、一心想在各個方面對你的行為進行控制的男人。甚至更糟糕的是,你會容許他們控制你。

如果你的男人控制欲很強,而你又是一個任他隨意擺布的取悅者,那你的一切都會受到他的介入——從你的外表到你的看法,從你的床上表現到你的工作表現,從你跟朋友的關係到你跟家人的聯繫。而且,你的自我和自尊會立刻軟化,從塑形黏土變成橡皮泥。

當他耍你耍夠了,或者你被他耍夠了時,不管哪種情況先發生,你都得花大力氣修補一個你幾乎認不出來的自己。

除非你治癒取悅症並修復它所造成的損壞,否則你將一瘸一拐地離開這段兩性關係,而且你的自我還會打上「受損貨物」的印記。然後,你會繼續發出熟悉的求偶信號,繼續把自己當成取悅犧牲品,交給下一個發現你容易被他控制的男人。

這個男人會一直讓你感到失衡和焦慮。因為他需要改變你來證明他的控制,所以你永遠也不會真正感到他在乎的就是現在的你,或者是被他蠶食之前的你。


在童年期或青春期受過性虐待的女人往往會記起,當年虐待者(經常是家庭成員)會命令她們要「乖乖聽話」,不準出聲,不準反抗,要順從他們的性要求。與此同時,她們一般會受到隱含或明確的威脅:不聽話就會受到傷害。

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家庭性虐待往往會持續幾年時間。作為「當乖孩子」的一部分,受害者必須保護虐待者以及他秘密的下流行徑。因此,加害者會命令受害者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禮貌地對待他。受害者甚至會主動地取悅或撫慰虐待者,以求他下一次侵犯她的身體時不會傷害她。

行為調整:改掉兩性關係中的取悅習慣

想讓你愛的男人高興或滿意,這沒有什麼不對,只是你要注意,不要用傷害自己來取悅他。

在健康的愛情關係中,你的感覺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在不健康的愛情關係中,你的感覺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沒有哪個男人值得你以任何方式貶低你自己。

任何一個男人,如果他覺得你的才智、成就、成功或天賦對他構成了威脅,那麼不管怎樣,他都不太可能跟你保持令人滿意的兩性關係。去找別人吧。

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你,他不會努力地想把你改造成別人。他會珍惜原本的你,會呵護你的自主成長和自我提高。改變你,讓你遠離你最本質的自我,這不是愛,而是操縱、強迫和控制。

要了解並堅守你的性界限。任何一個男人,如果他想分享你的身體,他就得尊重你的界限。如果性讓人感覺不到愛,那它就沒有愛。


要想充分地保護你自己,你需要真實地認識他人,而不是透過玫瑰色的特技鏡頭去認識他們,因為那會誇大他們的優點,粉飾或掩蓋他們的缺點。


很多患有取悅症的人會發現,自己跟暴躁、好鬥的伴侶建立了兩性關係。儘管取悅者的動機可能是無意識或者是無心的,但這種聯繫既不是意外也不是巧合。取悅者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是主動的幫凶,縱容和助長了暴躁甚至常常實施虐待的伴侶。


你不知不覺地跟懷有敵意的伴侶共謀,至少有這四種主要方式:

你太願意承擔過錯。首先,當雙方的兩性關係出現任何問題時,取悅者太願意承擔過錯。你可能以為,這樣做可以避免進一步的憤怒或衝突。然而現實是,你承擔過錯只會讓對方覺得他有理,因而會對你更加憤怒。根據定義,憤怒是針對錯誤、過失或不當行為做出的一種指責。要想激發憤怒,必須要有人因錯誤行為而受到指責。你的取悅行為恰恰告訴對方他可以指責你——這正是他想要的。承擔過錯跟承擔你應負的那部分責任不是一回事。

你採用了被動攻擊的策略。你跟懷有敵意的伴侶共謀的第二種主要方式是,你否認或掩蓋自己的憤怒,採取被動攻擊的方式回應。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被動攻擊行為實際上是被動地敵對。順從能讓你否認你對伴侶以及對自己具有攻擊性的一面,保持「好人」的自我概念。被動攻擊行為的例子包括撅嘴、生悶氣和拒絕交談。另外,你可能會推遲、拖延或者不斷地「忘記」跟伴侶有關的各種義務。或者,你可能會拒絕跟伴侶親熱,不對他表現你的喜愛,不理會他。而且,你可能會做所有這些事情,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承認你自己的報復意圖。因為你對自己的消極情感會非常不舒服,所以為了對付懷有敵意、公然挑釁的伴侶,你可能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被動攻擊本領。在針對懷有敵意的伴侶時,被動攻擊行為格外危險。

你變成了被動的受害者。你跟懷有敵意的伴侶共謀的第三種方式是,當伴侶成了主動生氣的一方時,你變成了被動的受害者。這樣一來,你引起並不斷推動一個惡性循環,你和伴侶在其中扮演著互補的角色。為了通過恐嚇、威脅或挑釁確立支配地位,你的伴侶需要一個供他控制的受害者。諷刺的是,即使處在這種消極的、不健康的動態中,你仍然還是一個滿足伴侶需求的取悅者。

如果你的伴侶永遠是對的,那麼你就永遠是錯的。你的取悅症讓你給伴侶的憤怒當幫凶的第四種方式是,你默認自己永遠是錯的。懷有敵意的人需要贏得每一次爭吵,需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給自己的憤怒找到借口或理由。作為這種人的伴侶,你會屢屢發現自己處境尷尬。在輸贏情境中,只有一方才能是對的,另一方自然必須是錯的。因為你想得到認可,因為你不喜歡衝突,所以你傾向於跟伴侶保持一致,被動地聽從他的觀點。為了讓伴侶能永遠是對的,你必須永遠是錯的。


如果你不再跟你的伴侶共謀,不再慫恿他不公平地對待你,那麼他的行為就會做出調整,以適應發生變化的環境和後果。

要治癒取悅症,你只需改變某一種行為(或者某一種想法或情感),然後就像線團被扯開了一股線一樣,整個取悅循環就會跟著逐漸散開。你可能會遇到打結的地方,但你將學會解開結的方法。

行為調整:怎樣避免浪漫成癮

不要允許任何人讓你感到自慚形穢。

當兩性關係出現問題時,如果你太過於承擔過錯,那你只會火上澆油,讓你的伴侶變得更加憤怒。承擔過錯跟承擔你應負的那部分責任不是一回事。

被動攻擊策略是對己不利的、危險的,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尤其是用來對付一個懷有敵意的伴侶。

把自己想成犧牲品會讓你感到羞恥,給自己賦予力量和信心則會帶來尊嚴。

如果你覺得伴侶永遠是對的,那你就將永遠是錯的。這並不符合事實,是吧?


在你取悅於人的習慣和思維背後,驅動力是你對那些令人不舒服的、困難的或者可怕的情感以及情感經歷的逃避。

我們最關心的取悅情感是消極情感,也就是對憤怒、敵視、衝突以及對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懼。在你能真正戰勝取悅症之前,你需要先學會建設性地處理衝突,恰當、有效地控制和表達憤怒,從而克服這些強烈的恐懼。

在學習曲線上的某個地方,你還發現順從和討好他人能讓你有效地防止衝突,轉移他人的憤怒,抑制你自己的憤怒,避免跟他人對抗。

一旦「賠小心」與「好相處」,也就是順從與衝突避免之間的聯繫得以建立,它就可能發生危險的轉變,變成上癮的、強迫性的情感迴避模式。


對憤怒的長期壓抑可能像爆發出來的狂怒一樣有害於健康。

長期避免衝突的發生不僅是脆弱、不穩固的人際關係的徵兆,而且還會嚴重損害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和保持。

為了克服你的取悅問題,你需要學會有效、健康地表達憤怒,建設性地管理和解決衝突。你靠取悅來逃避憤怒、衝突和對抗所獲得的短期利益,遠遠比不上未能學會至關重要的憤怒和衝突管理技能所造成的損失,因為那些技能會讓你和你的人際關係變得更愉快、更健康。


就維持你的取悅習慣而言,負強化的影響遠比你可能已經得到的任何獎賞或愉悅都更強大。

取悅作為逃避策略只會暫時奏效,時間一長,它反而可能引發憤怒和衝突。

長期壓抑你的憤怒,這可能跟經常「發怒」一樣有害健康。

用取悅來逃避憤怒和衝突,這可能會讓你的恐懼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為了減輕你的焦慮,學會有效應對你所害怕的情感體驗,你必須先適應它們。

用先發制人的取悅來逃避消極情感,這可能會事與願違,被別人看成是控制和操縱,讓他們感到沮喪,進而激起他們的憤怒和敵意。

如果在你的人際關係中消極情感的表達受到禁止,那你因此付出的代價將是犧牲你跟他人的親密、坦誠和信任。


非黑即白的憤怒觀是完全錯誤的。相反,憤怒會根據喚醒程度而逐漸發展和升級。

事實上,憤怒的發生有四個不連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黃色預警,由一些最早的心理和生理警報信號構成,預示著你可能開始生氣了。要想學會控制憤怒,你必須要對你在憤怒將起之時的感覺異常敏感。

憤怒的第二階段是點火,也就是說,你的導火索已經點燃了。要想有效地控制你的憤怒,你必須要對內在的生理和心理暗號極為敏感,這樣你才能儘早察覺點火階段。一旦察覺到點火,你就應該立刻求助於憤怒管理策略,而不是等著你的消極情感不斷膨脹;這將有助於你實現更有效、更直接的控制。

憤怒的第三階段是升級。很顯然,憤怒管理的目標是防止失控。學會控制憤怒升級的速度以及憤怒的激烈程度(從輕微惱怒到暴怒),這將有助於你最終掌控消極情感的表達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升級仍然是個程度問題,而不是一種非全有即全無的現象。儘管你可能感到自己的心情正在變得煩躁,但你仍舊可以控制,恰當地選擇表達憤怒的方式。

有效的憤怒管理意味著防止消極情感升級到失控的程度。

憤怒的第四個階段是消散。在這個階段,你開始冷靜下來,仔細回想剛剛發生了什麼,試圖修補不當處理可能給雙方關係造成的任何情感傷害。


你應該接受自己的憤怒,承認它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而不應該靠內疚、沮喪或其他消極情感來抗拒或轉移它;這是你掌握正確的憤怒管理的重要一步。憤怒的作用和影響取決於你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為什麼原因表達憤怒。


要想學會有效地處理你的憤怒,你必須決定在一開始就恰當地表達出你的憤怒。你可能在努力地壓抑自己的憤怒,甚至不承認你的大多數或全部的消極情感,包括憤怒。但是,正如我前面說過的,壓抑和否認憤怒對身體和心理都是有害的。

控制別人的憤怒不是你的責任。然而,你有責任理解和控制你對潛在爭吵或對抗的影響。你的言行以及語氣和表情可能會刺激對方,使他的憤怒升級。在另一方面,你在互動中的表現也可能會讓憤怒的對方冷靜下來,從而有助於防止爭論升級為破壞性的衝突或懷有敵意的對抗。

沮喪會導致攻擊,這是一個心理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壓抑的憤怒會造成強烈的沮喪,而那種沮喪反過來可能導致敵意的爆發。諷刺的是,你壓抑你所害怕的憤怒,而這實際上很可能引發你最懼怕的狂怒。


請記住,憤怒本身並非天生就是危險或有害的。可能會讓憤怒變得有害的,是憤怒的表達方式。


一個普遍的錯誤觀念是,大發脾氣有時對你有好處。你肯定聽過一些類似的說法。通常,喜歡沒理由地亂髮脾氣的人會散布這種醫學謠言,給他們自己的不當行為找借口。

這種錯誤觀念認為,得不到發泄的怒氣會讓血管中的壓力增大,因此除非你允許憤怒以爆發的形式發泄出去,緩解和驅散血管系統的緊張,否則你的血管就會爆裂。

這實在是大錯特錯。真正的危險在於顯示盛怒,而不在於控制它。反覆無常地大發雷霆對誰都沒有好處。實際上,暴躁易怒的人可能會在盛怒之下當場中風或心跳驟停


要想滿足健康、有建設性的標準,憤怒的表達必須明確、堅決、直接。

直接說「當你那樣做了時,我很憤怒,因為我感到……或者,因為我認為……」,這就可以恰當地傳達憤怒。對方會知道你在做出憤怒的反映,因為你說你憤怒了,而不是因為你用肢體或言語恐嚇表達了你的憤怒。

在健康的憤怒表達中,你可以問「為什麼你要那樣做」以分析問題的原因。這意味著你真的想聽對方的解釋。

然而問「你怎麼能那樣做呢」,或者問「你究竟為什麼做出那麼愚蠢的事」,這樣的質問毫無建設性,只會在言詞上刺激對方。

跟取悅者所想的不同,憤怒和衝突未必會破壞雙方的關係。正相反,建設性的衝突可能非常健康,有助於保持健康的親密關係。

情感調整:克服你對憤怒的恐懼

憤怒不是只有「打開」和「關閉」兩種狀態。憤怒的發展是漸進的,會經歷四個不同的階段。理解這一點有助於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你自己的憤怒。

恰當地表達憤怒有利於你的健康和你的人際關係。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明確、堅決、直接地表達你的憤怒是必需的、有益的。

以大發雷霆或暴力等不恰當的方式表達憤怒顯然是危險的、不可取的。憤怒和攻擊不是一回事——憤怒是情感狀態,攻擊則是敵對行為。

長期壓抑憤怒有害健康,經常激烈地表達敵意和憤怒亦然。認為大發脾氣有益健康的觀念是錯誤而又危險的。勃然大怒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你沒有責任控制別人的憤怒或脾氣;他們要對他們自己的情感反應負責。憤怒與疾病之間的聯繫是複雜的。如果你恰當地表達你的憤怒,你就不太可能會給對方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長期的觀察讓我悲哀地發現,實際的身體虐待所留下的傷痕可以癒合,而心理、情感或言語虐待所造成的傷害卻會持續一生。肢體暴力可能是一個人害怕衝突和憤怒的一個原因,

但絕不會是唯一的原因。在心理虐待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受到惡毒的語言以及情感虐待的恐嚇和懲罰,因此也可能終生背負對憤怒的強烈恐懼。


真正的誠實是道德和倫理的支柱。但是,正如上面的小故事所表明的,誠實也可以兼顧同情和敏感,變得溫和、委婉一些。用「誠實」作為尖刻殘忍的掩飾和借口,這是道德的墮落。仁慈也是一種道德價值。

告訴一個孩子或大人別把取笑當真非常令人費解,這就像是告訴他被人扇耳光時不要退縮或叫喊,因為打人者「只是為了好玩兒」。

一個錯誤的觀念是,取笑有助於孩子變得不那麼敏感。事實上正相反,小時候經常被取笑(尤其是被家人取笑)的成年取悅者,往往很容易被針對他們的譏諷和取笑所傷害。

如果你對取笑敏感,你無須感到歉疚。允許自己成為玩笑或惡意幽默的攻擊目標,這既不令人欽佩,也不是情感健康的標誌。當你跟戲弄你的那些人一起大笑時,你不僅貶低了你自己的自尊,而且還縱容了那些人對你的傷害或刻薄。


當憤怒和愛不恰當地混合在一起時,混雜的信息就是愛會造成傷害,或者是如果你正受到傷害,你其實是在被愛。


害怕傷害別人的情感,或者害怕激起憤怒或反對,正是這種恐懼驅動著你的取悅習慣。認為別人肯定會做出憤怒的、情緒化的或者攻擊性的反應,這種扭曲失真、言過其實的預期是你不敢說「不」的一個主要原因,使你不敢捍衛自己的權利,不敢照顧自己的需求,不敢採取其他很多果斷、健康的行動。

心理學家把思想與情感之間的錯誤聯繫稱為「情緒化推理」。對別人的憤怒和敵意的恐懼,會促使你表現得就像憤怒和敵意真的發生了一樣。這樣一來,你就給自己的所有取悅扭曲找到了正當理由,即使實際上別人根本沒有表達過憤怒情感。

情感調整:惡語真的能傷人

不要試圖防止和逃避人際關係中的憤怒。你應該建立基於安全和信任的人際關係,讓雙方都可以放心、恰當地表達憤怒。

因為不想傷害對方的感情而勉強維持一段浪漫關係,這會讓人誤解為你既不尊重對方,也不尊重你自己。

你有責任檢查你的動機,監控你的意圖,理解並傳達你的感受,尤其是在你的動機、意圖和感受會影響另一個跟你關係親密的人的時候。你真是在努力保護別人的感嗎?還是你在逃避可能發生而你又自感無力應付的憤怒和衝突?

如果你真想善待他人,那就請你對自己的行為和動機負責。請正確地選擇你對待他人的方式。

惡語真的能傷害你。取笑就是懷有敵意的,而把敵意偽裝成絕對誠實,這無論是在道德上還是在心理上都站不住腳。


建設性的衝突可以成為重申積極情感和承諾的機會。建設性的衝突不允許對任何人施加情感傷害,也不允許削弱或瓦解把雙方聯繫在一起的基本紐帶。這種恰當的衝突處理,可以增強各方對相互關係以及對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和尊重感。

當各方同意遵從建設性衝突的指導原則,控制憤怒的升級時,他們就為提出分歧和討論爭議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樣一來,各方就能解決問題和爭議,滿足彼此的需求,從而持續提升相互關係的質量。反過來,這些成果可以促成親密、情感滿足以及更大的愉悅。


如果你們不願意承認或面對任何衝突,你們的爭議和問題就不太可能得到解決。


衝突通常始於第一層次:跟行為有關的衝突。這個層次包括有關言行的分歧(在心理學家看來,說話是一種行為)。吃過晚飯後,喬治把沒洗的碗碟留在了水池裡;艾麗斯回到家後,看到臟碗碟就生氣了,情緒很激動。這就是兩人衝突的行為層次。

然後衝突會升級到第二層次:跟描述關係特徵的價值觀、原則、規則和集體信念有關的衝突。實際上,這些原則對關係的控制,很像法律對國家或規章制度對公司的控制。這些原則體現著人們對關係抱有的期望:對方應該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反過來應該怎樣對待對方。

然而,一旦指責開始針對人身,衝突就會升級到最嚴重或最危險的第三層次:跟個性、心態、感受、意圖和動機有關的衝突。這一層次的衝突涉及一方怎樣臆測另一方的個性品質、感受、心態和意圖。在第三層次,爭吵可能會變得最具破壞性。


任何衝突都可以建設性或破壞性地處理,這取決於雙方怎樣相互協調。同樣,有關任何主題的任何衝突都可能上升到針對個人甚至嚴重傷害的程度。

更多信息與更少信息。建設性衝突與破壞性衝突的第一個差別涉及雙方交換的信息量。在建設性衝突中,信息量是增加的,分歧會變成詳細討論的機會。

靈活與僵硬。第二個關鍵區別在於,在建設性衝突中,雙方會對彼此保持基本友好和配合的態度。他們會在問題解決的方式上保持靈活,願意協商和接受折中方案。雙方更看重的是維護和發展雙方的關係,而不是不計代價地想在爭論或分歧中佔上風。

信任與懷疑。在建設性衝突中,雙方是相互信任和開誠布公的;在破壞性衝突中,雙方是相互懷疑和彼此隱瞞的,因此只會有選擇地、謹慎地透露信息。

善意說服與惡意威脅。在建設性衝突中,威脅根本不被採用;雙方會利用說服、討論甚至是激烈的爭論取代脅迫和操縱,以影響對方。威脅、脅迫和操縱等策略是破壞性衝突的特徵。

責任與指責。建設性衝突不允許侮辱或人身攻擊,也不允許指責。儘管雙方未必總需要確定問題或衝突發生的原因,但分析原因往往是有好處的。如果這樣的分析看起來是有價值的,那麼參與討論的各方應該盡量保持公正和客觀。

建設性衝突的首要目的是吸取經驗教訓,以防止同樣的問題將來再次發生,而不是只盯著過去,對有錯的一方大加指責。

有限討論與無限擴大。建設性討論限制在所議問題的範圍之內,不會扯到先前的歷史問題上。換句話說,討論中沒有額外的指責針對過去的衝突,也不會提及先前的行為當做論據。雙方都隱含或明確地同意「就事論事」。

肯定與削弱基本的價值觀。建設性衝突不允許提及或質疑雙方關係賴以存在的基礎。在建設性衝突中,夫妻雙方都不能質疑相互的承諾、忠誠、愛以及尊重的存在和程度。建設性的夫妻爭論,原本就不允許使用分居或離婚等威脅性的言詞。

情感調整:克服你對衝突的恐懼

在努力克服你對爭論和衝突的恐懼時,請牢記如下要點:

你的親密關係中,不要害怕建設性的爭論;相反,你要警惕過分忽視或逃避衝突的傾向,它是人際關係出現麻煩的徵兆。

人與人之間一定程度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建設性的衝突對人際關係是健康的、有益的。

你真的無法徹底逃避衝突,也無法讓你的人際關係跟衝突絕緣。(請記住:那頭大象還在那裡。)然而,跟逃避衝突相反,你可以學習搶先阻斷衝突升級的循環,使它不能朝著破壞性的方向發展。有了有效的衝突解決,你就不會一再地重蹈同樣的衝突了。

作為一個取悅者,你學會了害怕憤怒、爭論和衝突;你當然也可以克服或忘掉你的恐懼,重新學習應對憤怒和解決衝突的有效方法。

你對憤怒和衝突的恐懼,讓你不敢恰當地表達你的憤怒,因為你高估了他人會跟你生氣或對抗的可能性。這是一種情緒化推理——因為你覺得某事可能是真的,於是你就把它當作既成事實來對待了。


治癒取悅症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犧牲或改變你的慷慨天性,或者是你想給很多人帶去快樂的心愿。但是,這的確意味著你得剋制自己的衝動,別再想著贏得每個人的認可或者一直討好每個人。

溫馨提示

如果您也有喜歡的《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的筆記,歡迎使用留言功能發布出來與大家共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筆記俠 的精彩文章:

TAG:讀書筆記俠 |